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瑷珲条约》签订后,清朝一度拒绝承认,两年后为何割地?

2023-03-11 07:45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1858年5月28日,一夜未眠的黑龙江将军奕山惊魂未定,他用那颤抖的右手在《瑷珲条约》签字画押。俄国的穆拉维约夫很高兴,他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夺取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了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消息传到北京,年轻的咸丰帝很生气,断然拒绝承认《瑷珲条约》,并将奕山革职。不过两年后,清朝却承认了《瑷珲条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奕山被迫签约

1855年,远在新疆的伊犁将军奕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让他前往东北,担任黑龙江将军。原来此前的一年,俄国的武装船队不顾清朝的反对,强行在黑龙江内航行,还想霸占“黑龙江松花江左岸以及海口”。咸丰帝觉得奕山在新疆时经常与俄国人打交道,应该是颇有“外交”经验的,于是让奕山前往东北处理此事。

然而咸丰帝看走眼了,奕山虽然出身宗室,但就是一个纨绔子弟,鸦片战争的时候,他惊慌失措,只知道向英军赔款求和。出任黑龙江将军后,奕山依然采取妥协的政策,吩咐手下人“随机应付,以期勿激事端”。1858年,在与俄国谈判时,奕山甚至“哀声乞求”。签字前一天的夜里,穆拉维约夫命人鸣放枪炮,被吓破胆的奕山只得在条约上签字。

二、朝廷断然拒绝

在勘界谈判之前,咸丰帝的态度非常鲜明,他认为俄国人的要求“殊为无理”,“断难迁就允准”,同时表示“天朝疆土,岂容尺寸与人”。条约签订之初,咸丰帝被奕山“忽悠”了,之后不久,清朝朝廷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咸丰帝一方面将奕山革职,另一方面让肃顺在北京俄国公使进行谈判。

1859年,俄国代表伊格那提耶夫抵达北京,要求清朝承认《瑷珲条约》。肃顺也是出身宗室,但他比奕山要强百倍,他与俄国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肃顺认为奕山只是黑龙江将军,“既无全权证书,又无正式关防”,是没有权力签订条约的。肃顺将《瑷珲条约》的文本扔到了桌子上,并对伊格那提耶夫说“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三、俄国趁火打劫

伊格那提耶夫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向清朝提出更换肃顺,另换代表来谈判。到了1860年5月,伊格那提耶夫灰溜溜地离开北京,来到了上海。之后,伊格那提耶夫利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在英法联军、清朝之间不断游走,他为英法联军出谋划策,提供北京的情报,又向清朝表示愿意“调停”。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让六弟恭亲王奕訢负责善后。这个时候,伊格那提耶夫又跳了出来,他向奕訢表示自己愿意调停,但前提是清朝必须同意他在去年提出来的一系列条件,其中就包括承认《瑷珲条约》。如同惊弓之鸟的清朝朝廷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双方在这个基础上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又丢掉了大片领土。

参考资料:1.《沙俄侵华史》;2.《清实录》

《瑷珲条约》签订后,清朝一度拒绝承认,两年后为何割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