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好友”,这四个字到底在指什么?
“亲朋好友”是一个组合词,在古代和近代,一般指的是朋友和亲戚,又可以说是来往密切的朋友和常走动的亲人。
亲朋释义:指亲戚朋友。
引证:陈毅 《六国之行》:“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好友释义:一般认为是指同门的人或关系好的朋友。
引证: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好友,称童生是小友。”
现代,我们对于“亲朋好友”的解释主要是强调“直系亲属、亲戚、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弱血缘关系或无血缘关系的人、关系较好的友人、同学和校友”。从广义上看,“亲朋好友”还包含了“网友、关系亲密的师长”,甚至可以泛指所有认识的人,所指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在这么多的指代含义中,每一个小点中的人又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直系亲属,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即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如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等。相对于其他人,直系亲属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为密切的。
我国《婚姻法》中的直系亲属一般是指直系血亲,是指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上上下下的各代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
亲戚,基本字义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多指内外亲属,可以代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父母及兄弟等的情况较少见。
朋友,意思是指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双方有时间就相约在一起而聚一聚的几个或一些人。
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同学,又称同窗,是指在共同环境下一起学习的一群学生。可小分为同班同学、同级同学和同校同学等,通常指曾经于同一时间在一起学习的人,而并非与自己同时在学的校友,一般比自己较高年级的同学称为学长、学姊,比自己较低年级的同学称为学弟、学妹。
一般而言,同学友谊比较纯朴,没有重大的利益权力的竞争。
网友,从定义上看是一种特殊的朋友。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的不同点在于:网友是通过网络媒介物而相识乃至相知的,即现实中见面较少或根本没有见面、仅仅通过互联网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