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京东方:挫败日本搅局阴谋,突破技术封锁一战封神
2021年“双12”前夕,戴尔27寸高清液晶显示屏在某电商平台的售价为1049元,而在2008年,戴尔27寸显示屏的价格则为7599元。
与价格一样相差悬殊还有品质。2008年的戴尔显示屏,不是高清屏,没有窄边框,更没有护眼技术,可谓是“简陋”到令人惊叹。
然而,纵使当年的显示屏售价如此高昂,国内的生产商仍然不得不“忍痛”高价购买。
谁让当时的国内制造业方兴未艾,诸多核心生产技术都掌握在三星、索尼等为代表的国外巨头手中,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家电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70寸的高清液晶电视机,在2008年的售价高达40万元,相当于北京小半套房。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国货品牌不断冲破技术垄断,如今我国的制造业再也不用被外国企业“卡脖子”了。
在国有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下,同样尺寸的电视机,2021年售价仅为3000元,这一惊人降价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国货当自强”的绚丽华章。
01京东方的生死劫
根据日经中文网对全球产业链的调查,截止2021年度,中国企业在全球15个产品品类上的份额占比超过30%,比如手机、智能硬件、家电等。
这其中,在LCD面板、电池等13个细分市场,中国供应链企业均拿下了全球最大份额。
无独有偶,2008年,国际面板行业主要由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主导,他们常常联手操纵价格和供货量。
比如从2001年到2006年的5年之中,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主要企业,就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召开了共计53次“晶体会议”,致使显示屏和电视等产品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硬件成本占比高达80%,逼得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苦不堪言。
眼见外国企业如此嚣张,前身为老牌国企“北京电子管厂”的京东方在政府的支持下毅然冲上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第一线。
2005年,京东方斥巨资引入韩国技术,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条具有十足竞争力的5代线。
这条5代线兴建之时,离全球第一条5代线建成投产仅仅相差3年。倘若京东方的5代线顺利建成,必将带着“中国制造”迈上一个新台阶。
全球领先的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巨大的建设成本。京东方本想在香港设立公司上市融资,从而筹集庞大的建造资金。
谁料天不遂人愿,京东方的5代线已然投入建设,可在香港上市筹钱的计划却失败了。
巨大的资金缺口几乎压垮了京东方。值此危难之际,北京政府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协调了9家银行组成银团,由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牵头,贷款给京东方7.4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5 代线建设运营期间,北京市政府还先后给予京东方两次政策贴息共1.8 亿元,市财政局也给了京东方一笔专项补助资金5327 万元,总算让京东方暂时渡过了难关。
政府的大力支持挽救了京东方,可液晶面板市场的骤然遇冷又再次将京东方逼到了绝境。
2005年到2006年期间,京东方高价投产的17 寸显示屏的价格从动工建设时的每片300 美元暴跌到了量产时的每片150 美元,京东方因此爆亏33亿,根本无力支付银行贷款。
此时京东方唯一的一线生机,就是银团同意展期,可按照规定,展期必须所有的银行都同意才能生效。
京东方不得不挨家拜访给予他贷款的9家银行,如实陈述企业经营遇到的困难,请求银行同意展期。
一番软磨硬泡,京东方终于说通了9家银行中的8家同意展期。
这时,剩下的1家银行成了关乎京东方生死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做通这家银行的工作,京东方的管理层使出浑身解数,反复与这家银行的高层协调,最终在历经坎坷后成功说服了这家银行展期。
02国货当自强
闯过了生死劫后,京东方的融资模式日渐趋于保守。
他不再孤注一掷疯狂举债,而是谋求与地方政府合作,由政府提供相对宽松的营商环境与融资通道,融资不足的差额部分再由京东方设法贷款补充。
如此一来,京东方亟需与财力雄厚的一线城市合作,企业领导层不禁将目光投向了深圳。
2005年到2006年期间,京东方与深圳政府打算携手启动了“聚龙计划”,由深圳政府牵头投资,助力京东方建设6代线,带动深圳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消息传出后,日本夏普公司瞬间坐不住了。
为了遏制京东方为代表的国潮品牌发展,夏普派出代表游说深圳政府,提出只要深圳政府终止“聚龙计划”,夏普公司就帮深圳建设一条投资280亿元的7.5代线。
或许是出于对夏普公司强劲实力的信任,深圳政府同意了这一方案。2007年,深圳政府正式与夏普公司签约,京东方就此遗憾出局。
谁料仅仅一个多月后,夏普公司便赫然撕毁协议,终止与深圳的合作。至于曾经承诺的那条7.5代线,自然化为泡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夏普搅局的同时,京东方正焦急地寻找着下一个合作者,这一次,京东方想要合作的城市,是著名的一线城市上海。
按照京东方的计划,他仍将建设一条6代线,只是合作对象换成了上广电,并且将会把6代线建设在昆山。
这一计划本已赢得了上广电的认可,岂料这时夏普谈判代表却又突然现身上海,照搬“深圳模式”再次说动了上广电放弃与京东方合作,致使京东方建设6代线的心愿完全落后。
失去上广电支持后,京东方远走西南,于2008年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设了西南地区首条4.5代线。
说来京东方这次的运气还不错,4.5代线建成投产后,成为了小屏幕产品的主要生产线。恰好当时正值智能手机的黄金发展期,京东方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钱,京东方便想拾起曾经的6代线生产梦。
所幸随着4.5代线的开工建设,无数大中型城市看到了京东方在GDP、税收及就业方面创造的价值,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京东方落户本地,一下子让京东方在城市合作方面多了许多选择。
这其中,就包括了全力争取京东方的合肥。不过,或许是为了防止前车之鉴,这次京东方在合作之初,就问了合肥政府一个灵魂问题:如果遇到夏普搅局,政府当局会怎么处理?
合肥政府当即拍着胸口表示坚决合作到底,绝不动摇,成功打动京东方在合肥投产,建立了我国我国第一条高世代生产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最大的一笔单体工业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方与合肥政府合作后,夏普果然又派人来搅局。
合肥政府虽然遵守诺言拒绝了夏普提出的合作,但却引来诸多争议,许多媒体更是千万次的问:合肥政府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
人们的质疑,逼得合肥政府不得不公开回应道:“不要以为我们不会算账,政府是要算细账的。一个京东方生产线,从开始建就能拉动300 亿元的工业投资,建成之后的年产值就是千亿级别。从开建到完全投产不到五年时间,五年打造一个千亿级别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种投资效率非常高了。”
诚然,合肥6代线建成后,不但带动了合肥经济的发展,还生产出了大陆第一台32 寸液晶屏幕,让合肥一跃成为被关注的高技术制造业基地。
如今,京东方已先后在合肥建设了8.5代和10.5代生产线,吸引了大量上下游厂商落地合肥,形成了产业集群,使合肥成为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中心之一。
京东方成就地方政府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助力京东方不断崛起。据Sigmaintell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方在手机、电视等5大显示领域的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可以说,京东方的耀眼成就,背后藏着“中国制造”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1.31万亿元,中国已经连续11年,稳坐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宝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潮品牌,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梨院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