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和他的三个女人2:徐悲鸿的一生

2023-05-06 07:58 作者:张连春作曲  | 我要投稿



徐悲鸿自画像.纸本素描.1925


款识:乙丑二月,悲鸿自写。

钤印:“悲鸿”(朱文圆印)




🖼️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徐悲鸿



三年前疫情刚起来的时候,天天在家陪孩子,每去楼下找小朋友玩,我无聊的在一边耍手机,刷的最多的就是孔夫子旧书网。


先找一本想买的,然后为了凑运费会进入这家店铺,先浏览艺术类,再浏览历史类,最后浏览文学类,这样就会买到一些可能有用的又很便宜的书,徐夫人廖静文写的《徐悲鸿一生》就是这样来的,收货后签名盖章就束之高阁了。


无意间开始看很久以前买的《徐悲鸿书信集》,于是对这个人物开始感兴趣,然后趁热打铁就看了《徐悲鸿一生》,两本看完想写读后感,又觉得有必要再看蒋碧薇的《我与悲鸿》,又去买了来。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蒋碧薇《我与悲鸿》两位夫人各执一词


平时很少看名人传记,世间的唐德刚毕竟是少的,给名人写传的一般都是非名人,写《鲁迅传》的人的文笔肯定比不过鲁迅本尊,那看传记就不如去看鲁迅的日记和书信了。而名人的亲属为其作传又难免会带着强烈的个人好恶。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里用浓浓的“知音”体把自己夸成了一朵花,把蒋碧薇写成了卑鄙小人,明眼人一看便知事实被歪曲的不少,所以有必要把廖和蒋写的加在一起再除以二,然后结合《书信集》里徐悲鸿和朋友的对话,这样就能差不多看到稍微公正一点的“徐悲鸿”了。



徐悲鸿书信集


✉️  弟对美术之主张,为尊德性、崇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幸兄教我。——【1929年致徐志摩】



徐悲鸿比周恩来大五岁,比田汉大三岁,比刘海粟大一岁,从年岁上来讲就有做一代宗师的条件,因为有的人虽然优秀但出生太晚,行业标杆“早有蜻蜓立上头”了。就像一个有诗才的人生在唐朝才有可能写出好诗出落成一个大诗人,过了唐朝,滋养诗人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存在了。




徐达章《课子图》.前为徐悲鸿


徐悲鸿自幼随父徐达章习文学画,旧学功底深厚,他在书信里一直都用古文,经常给自己画作作诗题字,虽说不能和当时的文人相比,但是在美术界也属于文化修养高的了。


他作画喜欢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对政府进行批判,所以周总理才一直注意拉拢他。北京解放前夕,国府的专机来抢运文化界大腕,第一次拉走胡适等人后,解放军用炮火封锁了南苑机场;于是又紧急在东单和天坛砍树造临时机场,最后一架飞机拉走了梅贻琦等各大学校长。当时蒋点名要徐悲鸿,并许下重金,徐不仅不为所动,还成功的劝说齐白石留了下来。



徐悲鸿与齐白石.《人民画报》1963年12月


1949年1月16日下午,傅作义发请帖请北平的学者名流到中南海聚会,商讨形势走向。徐悲鸿、朱光潜、许德珩等20多人出席,大家都赞成中共的和平主张,使古城北平免遭战火,善莫大焉。


傅作义当日发出的请柬「元月十六日下午五点半」



次日《新民报》报道「傅作义宴教授群」



✉️ 蒋朝已在末路,其作恶劣迹罄竹难书,天津已入共军之手,北平被围将更加紧。北平生活说来甚惨,弟收入月合三美金,故此情势终亦不得公也。【1949年致王少陵】



当时美术界年富力强的就是张大千和徐悲鸿,解放军解放成都时,我党曾劝张大千留下未果。国府带走了张,我党留下了徐。1949年张大千50岁,徐悲鸿54岁,齐白石85岁。



徐悲鸿与张大千.1936年.黄山



✉️ 弟虽与人民解放军方面无任何关系,但逆知其作风开明,故留平未走,果得军方嘉许,留任现职,且多方协助。弟自问无与人民不合之处,故敢毅然接受此职。唯望足下予以指示。浅予在此任图案科主任,于迎接解放颇甚努力。1949年3月3日【致尹瘦石】



徐悲鸿家里实在太穷,年纪轻轻就到上海谋生,几欲饿死街头,最后有人雇他画画才算活下来。


在饥饿线上徘徊时,人的很多潜能会被激发,初到上海便结识了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黄儆寰,为徐悲鸿解决了住宿,但是生活费没有着落。



徐悲鸿初到上海时所作「仕女图」.1917年


山穷水尽的时候,看见了哈同花园在报纸上征人画仓颉像,徐悲鸿前去应征被录取。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对徐深为赏识,他知道徐有意去法国留学,于是由哈同花园供给一切费用,送徐悲鸿进入震旦大学法文专修科,生活问题也同时得到了解决。


徐悲鸿十九岁时在上海.1914年


徐悲鸿在震旦大学学素描和法语,给哈同花园画仓颉像又得到两千大洋的报酬,于是带着蒋碧薇私奔去了日本,在东京看画展,逛博物馆,买书,半年后钱花完就回来了,如果后来不去法国那经历倒是和丰子恺一样,当时很多文化人到日本玩半年,也不进大学学习,美其名曰“游学”。



南海先生六十行乐图.徐悲鸿.纸本设色.1917除了康先生之外的其他人都是头大而没脖子,看着很是怪异

 2013年,保利拍卖成交价RMB14,950,000 

题识:孔子纪年二千四百六十九年丁巳暮春,敬为南海先生作六十行乐图。

落款:门人徐悲鸿



徐在去日本前就被康有为收为了弟子,康圣人很赏识徐悲鸿,不仅给了他做艺上的指导——“鄙薄四王,推崇宋法”,还介绍他去北京找罗瘿公,然后才认识蔡元培,直接进了北大的画法研究会当导师。这是1917年,徐悲鸿22岁,年轻有为啊。


赴法留学之前徐悲鸿去见了哈同总管姬觉弥,先生送了3000元程仪,徐悲鸿把在日本所买的艺术品全部寄存在哈同花园,后来不知所终。



愚公移山.新街口徐悲鸿纪念馆.2022



两年后,庚款留学赴法国巴黎,跟随数位大师学画,平时去图书馆临摹,去动物园写生,练就了十小时不吃不喝只画画的绝技,政府发的生活费全用来疯狂买书,蒋碧薇非常不满。哪里生活便宜就去哪里,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处流浪。


廖静文说有一次卖画得了两千镑,徐悲鸿想给蒋买一把高级小提琴,最后蒋却买了一件皮大衣。那时候张道藩也在欧洲,后来蒋碧薇成为张道藩的二奶去了台湾,始乱终弃,孤独终老。




徐悲鸿旅法期间.油画.1920


在欧洲画了八年,回国,资料上不写他的学历信息,因为他的主要上的学校叫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听起来不咋像大学。


当时国内很认学历,还有鄙视链:南洋学历不如东洋,东洋学历不如西洋。孙中山到处说自己是Doctor,大家都以为他是博士,其实是大夫。蔡元培带头喊胡适博士,其实在北大教书那会儿胡适还没拿到博士证书。中国二胡界的祖师爷刘天华的哥哥刘半农,也因为没有学历在新文化运动中一直被挤兑,一气之下带着老婆孩子去巴黎读了个博士回来。李四光一直不满足自己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学位,最后还是咬牙拿下了奥斯陆大学的博士学位。


虽然徐悲鸿的学历没人提,但他回国后立刻就成了美术界的前辈和奠基者,直接进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刘海粟造谣说徐悲鸿是我的学生云云,于是两在申报上展开笔战对骂,俩人说的都证据确凿百口莫辩,但是从作文打分上来说是徐悲鸿赢了,写的跟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似的,各种骈体,很华丽。


🖼️ 徐悲鸿启事


民国初年,有甬人乌某,在沪爱尔近路,设一图画美术院者,与其同学杨某等,俱周湘之徒也。该院既无解剖、透视、美术史等要科,并半身石膏模型一具都无。惟赖北京路旧书中插图为范,盖一纯粹之野鸡学校也。时吾年未二十,来自田间。乘悫[què] 之愚,惑于广告,茫然不知其详。既而,鄙画亦成该院函授稿本。数月他去。乃学于震旦,始习素描,后游日本及留学欧洲。
今有曾某者,为一文载某杂志,指吾为刘某之徒,不识刘某亦此野鸡学校中人否?鄙人于此野鸡学校固不认一切人为师也。鄙人在欧八年,虽无荣誉,却未尝一与美术学校校长照片视为无上荣宠。此类照片吾有甚多,只作纪念,不作他用。博物院画,人皆有之,吾亦有之,既不奉赠,亦不央求。伟大牛皮,通人齿冷。以此为艺,其艺可知。昔玄奘入印,询求正教。今流氓西渡,惟学吹牛。学术前途,有何希望?师道应尊,但不存于野鸡学校。因其目的在营业欺诈,为学术界蟊贼败类,无耻之尤也。曾某意在侮辱,故不容缄默。为海上鬼蜮,难以究诘,恕不再登,伏祈公鉴。
载于1932年11月3日上海《申报》



🖼️ 刘海粟启事

第三卷第三期《新时代》杂志曾今可先生刊有批评拙作画展文。曾先生亦非素识,文中所言,纯出衷心,固不失文艺批评家之风度,不谓引起徐某嫉视,不惜谩骂,指图画美术院为野鸡学校。实则图画美术院即美专前身,彼时鄙人年未弱冠,苦心经营。
即以徐某所指石膏模型一具都无而言,须知在中国之创用“石膏模型”及“人体模特儿”者,即为图画美术院经几次苦斗,为国人所共知,此非“艺术绅士”如徐某者所能抹杀。且美专二十一年来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所能以爱恶生死之。
鄙人身许艺学,本良知良能独行其是,谗言毁谤,受之有素,无所顾惜。徐某尝为文斥近世艺坛宗师塞尚、马蒂斯为“流氓”,其思想如此,早为识者所鄙,今影射鄙人为“流氓”,殊不足奇。今后鄙人又多-“艺术流氓”之头衔矣。惟彼日以“艺术绅士”自期,故其艺沦于“官学派”而不能自拔,法国画院之尊严,稍具常识者皆知之,奉赠即所不受,央求亦不可得。
嫉视何为!真理如经天日月,亘万古而长明,容有晦暝,亦一时之暂耳。鄙人无所畏焉。

载1932年11月5日上海《申报》



🖼️徐悲鸿最后回复: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



任职央大后,他曾数次出访欧洲、苏联、印度、新加坡、香港等地,办画展,名声日隆。抗战结束1946年8月,徐悲鸿作为四大校长之一来到北平,任北平艺专校长。



1934年8月,徐悲鸿“全欧巡展”归来欢迎仪式后中央大学合影照片前排右三起:徐悲鸿、陈之佛、潘玉良



🖼️ 四大校长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颜文樑、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私立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和杭州国立艺专校长林风眠。




北京解放后,田汉进城首先就去了徐家,说主席和总理向你问好。


田汉和徐悲鸿早期在上海时关系就很铁了,俩人一起饿着肚子兴办南国社,发现了吴作人,他俩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死,徐悲鸿的葬礼上田汉哭的最厉害。


田汉像.徐悲鸿.1949



✉️ 爱情一事,最伤脑筋,但诚能格物,愿足下善处之也。【致王少陵】


  蒋碧薇    


蒋碧薇像素描.徐悲鸿



✉️ 太太今日下午回来,天下从此多事。



徐悲鸿携蒋碧薇不告而别去日本,其实属于岳父暗助的“私奔”行为,且一开始他俩是情投意合的,最后要说始乱终弃也未尝不可。


旅欧期间徐悲鸿的画展也是蒋碧薇开展社交才得以举办。


因徐在1930年和学生孙多慈婚外恋,而抗战开始后,徐携孙多慈及其家人迁往广西避难,而置蒋碧薇母子三人于不顾,蒋无奈求助于张道藩,终成张之情人,后迁台。


在欧洲期间,有时政府断供,留学生吃饭都困难,蒋碧薇也曾做过绣工,赚点零用钱。



蒋碧薇.1920


她眼中的徐悲鸿就是自私自利,喜新厌旧,挥霍无度的买艺术品,孩子一哭就烦的不行。



✉️ 弟因国难之故,回心转意,尽量卑鄙,以冀复修旧好,侍候月余,不特毫无影响,且变本加厉,借题发挥,以是知人心已变,不能挽回……弟良心不泯,她虽对我如此,我总不能抛弃,故甘愿担任其生活所需,亦因弟之收入较之为多,否则一受辱被逐之我,宁来供养逐我之人?【致郭有守】


傅斯年评价徐悲鸿登报与蒋碧微脱离关系的事说:凡人之家务,他人皆不可置词,然如悲鸿之登报词,岂止薄幸,直可为人道悲矣。




琴课.徐悲鸿油画



📝 碧鉴:
三年以来,汝帅两儿在轰炸之中,艰苦支持,虽增强了汝之志气,却愈刺激我之悲痛。林语堂兄来函,美国援华联合会邀吾赴美,举行中国现代第一流展。胡,我之川资由各方友人相助,至美后便无问题。倘汝蠲juān弃前嫌,我竭诚邀汝同行相助。汝如同意,须在三日之内,给我一电。如有其他一切困难,可往见季陶先生。老丈前请安,两孩并此吻之。悲鸿1941年6月




📝 悲鸿先生大师道席:
薇所以不敢奉命者,诚因福薄之人,既遭摒弃如前。无论处境如何,难再妄存荣华富贵之想,抑且老父子女,咸赖侍养,责任所在,固亦不容轻离也。日昨奉书后,本欲先行电复,孰意问讯之下,一电十字,须耗百金。在此米珠薪桂之秋,百金本不足言数,无奈在穷人观之,此区区者已足影响生计,故不得已,只有作罢。蒋碧薇拜启。1941年7月。




      孙多慈   

孙多慈自画像.布面油彩



✉️ 但彼已不作画乃是事实,此则缘尽之明征矣。——以此可见,悲鸿老爱的是那个勤奋作画的孙多慈。



孙多慈,安徽寿县人,出身名门,祖父孙家鼐,官至光绪帝师,曾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父亲孙传瑗,国学教授,曾任孙传芳的秘书,国民党安徽省常委等职。


央大教授宗白华曾说:“孙多慈女士天资敏悟,好学不倦,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所以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前生与造化有约,一经晤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现有味,素描之造诣尤深。”


✉️ 慈甚可恶,但因缘既绝,从此萧郎是路人,只好不想她算了。以弟推之,她此时已出嫁,且彼数年来于艺亦不努力,弟益无所恋恋。——她刻苦作画便爱,学业荒疏便不爱。



1930年9月上旬,18岁的孙多慈到南京报考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未中。在父亲的好友时任央大文学院教授宗白华的引荐下,来到徐悲鸿执掌的艺术专修科来旁听学画。


孙多慈很快就让爱才的徐悲鸿赞赏不绝,格外用心栽培,孙多慈也就成为那个时期徐悲鸿画笔下常见的模特。


徐悲鸿《素描孙多慈》.1930.11

题识:「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Mire实凭式之,噫嘻!其或免中道易辙与驰然自废之无济耶!」落款:「庚午初冬,悲鸿」


徐先生爱才,学生画的好就爱,并且一旦发现是可造之材就会不遗余力的为他找出路,吴作人就是徐老师一手培养出来的,孙多慈也是。当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留洋,争取官派名额并非为孙多慈一人,这在《徐悲鸿书信集》里有多处体现。


最后是孙父坚决不从,带孙多慈离开桂林去了浙江。



✉️ 慈自4月14日来一极缠绵一书(他说不论我在天涯海角,他必来觅我,后两个半月毫无消息,此时温州沦陷,真使人心忧,他那二老糊涂,混蛋该死,大概不会得好结果,弟尚幸留其作品不少,便用慰藉此后半生。




1951年,孙多慈(中)与胡适(右)在纽约



后来徐悲鸿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大慈大悲」,既有她的「慈」又有他的「悲」,似乎密不可分了。然后做了两个刻字戒指,徐戴「慈」戒,孙戴「悲」戒。




徐悲鸿「大慈大悲」印章



✉️ 弟在月前竭全力为彼谋中比庚款,结果为内子暗中破坏,愤恨无极。而慈之命运益蹇,愿足下主张公道,提拔此才。




   廖静文  

1943年,徐悲鸿与廖静文在青城山


维基上说廖静文是徐悲鸿1942年招聘来为美术研究院做图书管理员的,与徐同居三年,以死相逼迫使徐于1945年与蒋碧薇离婚。徐比廖大28岁。


徐病逝后,廖再婚生子,却对外不宣,一直以“徐悲鸿夫人”的名义担当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廖静文像.1943

款识:静文初度前夕,悲鸿第三次写之,癸未春仲。
钤印:“悲”(朱文心形印)


蒋碧薇说1944年廖静文在贵阳旅社里,以毒药相威胁让徐登报和蒋碧薇离婚。


16岁的女儿丽丽写信说:爸爸,我要问您,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个女人,就要登报跟妈妈脱离一次关系?假如你还要追求十个女人,你岂不是还要登十次报吗?


  奖掖后进 


✉️ 在外除研精美术外,并须加意文学、历史等与艺术攸关之学,至要!至要!兹以拙作一幅奉寄,用水一刷,干后即平。【致王少陵】



康寿山说吕斯百和吴作人几乎是徐师的左膀右臂。在中大艺术系时,几乎他从早到晚在教室作画,随时指导学生,每见学生取得一些成绩,高兴得几乎不能自已。


说他是教育家是因为他不遗余力的奖掖后进,看到可塑之才便设法送其出国深造,在国内的便四处推荐工作。见到学生一点进步就会“得书及画稿两幅,欣喜无极”。【致黄易】
还一直积极为学生就业奔走:


✉️ 我为弟介绍至文化部田汉先生处工作,月入约五百至七百斤小米,弟如愿意,可立即就道。此问俪安,夫人小郎安善。悲鸿1949年12月14日【致黄扬辉】
黄扬辉,又名黄易,19岁即追随徐悲鸿学画,早年工素描兼国画花卉,尤工写像,曾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造像多幅。篆刻宗秦汉,为白石老人赞赏。



徐悲鸿与廖静文在福建省教育厅


到央大不久,应福建教育厅长黄孟圭之邀去福州,作画不收报酬,但要求福建省给一个留学名额,最后也得到了画酬也得到两个留学名额,立刻安排他的学生吕斯百和王临乙。其他如吴作人、蒋兆和等皆受徐先生恩惠很多。就连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傅抱石,也是经过徐悲鸿向熊式辉请求给傅抱石一千元助,才留学日本的。



1948年,齐白石家里左起:吴作人、齐白石、李桦、徐悲鸿



✉️ 故所延揽,俱勇敢有为之作家,如吴作人、叶浅予、李桦等,皆欲建立新中国艺术有所作为,故为一般顽固派所忌。【致舒新城】




1946年的李翰祥(戴墨镜者)
1946年圣诞夜,一名美军士兵在东单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引爆民意,北平各大学校激愤抗议,北平艺专的学生推举为其为学生会主席领导游行,徐悲鸿为其改名「李翰祥」后潜往香港,后来这名学生弃丹青执导筒,成了大导演。

1981年的李翰祥(中).卢玉莹摄



✉️ 念弟流落在外,终非了局,可否作归计,俟下年来中大共事(二百元讲师),此事外间无知者,弟亦不必告人,竞争者甚多。【致吴作人】




✉️ 语堂尊兄赐鉴:门人费成武、陈晓南、张蒨英、张安治四君,由教部派赴英伦研究艺事,因欧亚交通工具缺乏,乃改道由美转次,道经纽约,特嘱拜谒足下,面聆训诲,幸垂教焉。【致林语堂】



同样的信还有一封给王少陵托其关照四名弟子,呵护之情,甚于自己的孩子。


王少陵于1935年27岁时结识徐悲鸿,曾追随去桂林写生,经徐运作1938年赴旧金山留学,终老纽约。徐悲鸿给他写信时用词极客气,指导作画都用商量的口吻,像平辈之间的交流。徐悲鸿大他13岁,一直自称“弟”,没有老师架子,不居功。


1950年致刘勃仁信笺


✉️ 勃舒仁弟:来函收悉,画已渐见进步。惟须注意骨节,否则必如干、维画肉不画骨,任使骅骝气凋丧之感。目前最切要之工作仍为多对真马作速写或素描,注意骨骼、骨节之记号,日久必能熟练。画之章法位置,须左右上下不多不少,恰如其位。故题款须尽靠一边,画草用藤黄与赭石。1950年。【致刘勃仁】




   早逝   

徐悲鸿在《广西三杰》油画前.右一廖静文

广西三杰: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徐悲鸿曾有一段时间滞留广西,和李、白关系紧密,在阳朔送他小院,在桂林助他办学,还在七星岩找了防空袭的岩洞给他藏书画。可惜在此时期被徐视为生命的吴道子粉本《八十七神仙卷》被盗事件,给徐悲鸿种下了高血压的病根,虽然后来又花重金购回(其实是熟人,一个下等军官所盗,徐其实后来已经知道,但唯恐画所托非人有所毁损,没有谈价就又买了下来)但是最终还是毁在了高血压上。

1953年9月23日,参加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宴会时,脑溢血发作,当时田汉、洪深等从宴会厅直接将他送往北京医院,一个外国医生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也不听廖静文的意见,从头慢慢检查,致使病情被耽误,于次日逝世。



✉️ 我最大的损失,乃是我唯一珍贵的一幅唐画,亦中国国宝之一《八十七神仙卷》,去年六月,在云南大学被贼窃去。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徐悲鸿纪念馆藏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绢本水墨白描人物手卷,现藏于在徐悲鸿纪念馆。原画无署名无款识。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购得此画后,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他认为此画可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粉本(草稿),而张大千和谢稚柳则认为与晚唐风格相近,徐邦达、杨仁恺等人则认为是南宋时人对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的临摹。






参考文献: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 

蒋碧薇《我与悲鸿》 

徐悲鸿《徐悲鸿书信集》 

《徐悲鸿素描》



“看完就是最好的赞赏”


他和他的三个女人2:徐悲鸿的一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