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运动七关节——膝关节

2023-06-08 15:58 作者:bili_22625349711  | 我要投稿



文头总结

动关节

关节分类双椭圆关节复合+软骨楔固=滑车关节

关节运动形态允许角度

 120°。(如果股骨以髋关节为轴前探,膝关节屈角度可无限趋近于180°,但这个角度有欺骗性,是关节周围肌肉,预收张,多给的额外行程,孤立研究关节时,必须分辨清楚。也就是说,预收张,等效软组织全部剥离,膝关节屈趋近于180°;但孤立看膝关节,屈角度约120°)

 屈的归位;

 \

 \

 \

名词引入:

[耐力肌肉器官]:红肌细胞为主构成,行程短,爆发慢,提供耐力,耐疲劳。多在关节深层。

[力量肌肉器官]:白肌细胞为主构成,行程长,爆发快,提供力量,疲劳快。多在关节浅层。

[保险肌肉器官]:肌腹属性同力量肌肉器官,但形态短小or/and狭长,肌腱超长,跨多关节。多在关节浅层、表层。

 

[结果导向功能]:观测事物的表象,总结数据,直接得出的功能。往往较多元。君子论迹不论心之“迹”。

[进化选择功能]:事物最初想要具备的功能。往往较单一。通过综合分析,追根溯源,推演出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需个人认可内化,例:君子论迹不论心之“心”。


 

 

***肌肉知识前置***

1、肌肉细胞

肌肉的肌纤维分1类肌纤维(红肌纤维),旧称慢肌纤维;2类肌纤维(白肌纤维),旧称快肌纤维。

(ps:肌纤维是肌肉细胞,肌肉是一块肌肉整体,是器官,把肌肉细胞起别名叫肌纤维的人,真的有病~自己爽了却混淆视听,替秦始皇说一句“坑掉!”)

1类细胞富含肌浆和肌红蛋白,显红色,肌红蛋白携氧气,主进行有氧代谢;

2类肌细胞肌浆和肌红蛋白少,红色浅淡偏白,主进行无氧代谢。

 

红肌细胞主有氧代谢,爆发能量小,但持久,不易疲劳;白肌细胞主无氧代谢,爆发能量大,来得快,但疲劳也快,疲劳上涌时,力量会迅速衰竭。

 

根据身体需求,1类肌细胞和2类肌细胞可以相互转化。短跑运动员的大腿肌,肌细胞几乎全部白化;长跑运动员的大腿肌,肌细胞几乎全部红化。

 

以上是你从社会面,比较容易获得的关于肌肉的知识。

并不健全,缺少很多环节。

但在关节篇,我们浅尝则止。

 

2、肌肉器官

从肌细胞肌肉器官整体,有代谢效率分析、肌肉器官使用场景分析,尚需论述,进而得出结论。论述留后,但最后结论在这里得先说:

肌肉器官主要由肌肉细胞组成,主要成分为白肌细胞的,为[力量肌肉器官];主要成分为红肌细胞的,是[耐力肌肉器官]。每一个运动关节,都有力量肌肉(器官)和耐力肌肉,力量外、耐力内,逐层消解外界负荷对关节的冲击,起保护作用。

易失稳重要关节,在适当部位,还有短小狭长力量肌,未知风险,顺时,快速激活关节,调动耐、力肌群,起保护作用,这一类肌肉器官,定名[保险肌肉器官],其特点是:肌腹短小狭长,肌腱超长,肌腹肌腱即肌肉整体,跨多关节(如跖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


 区位结构


1、区位结构:

关节周围全部运动结构。包括被动结构脂肪;主动结构的骨骼、关节软骨、结缔组织(筋)、肌腹(肉)、空间(腔)。

 

2、剥离:

非关节自身的功能结构,全部剥离摘除。以消除分析影响,简化思维。

关节自身的结构,对肢体运动分析没有影响的,一样剥离。

被动结构-脂肪,默认剥离,后置归位,再行分析影响。

以解剖学为基础,但解剖学只能起到工具作用,[剥离]必须屈从于[人体整体运行],所以解剖学知识,只能是无法实际操作的思维工具,这需要一些动态逻辑思维。

这非常艰难,不像剥离花瓣、树叶一样,有形的东西,一瓣一瓣拿开;这又非常简单,是那些运动能力好的人,“与生俱来”的身体运行本能。

 

3、剥离原则:

骨骼-关节-肌肉三维体系中,三者之间的层次界限。

骨骼-关节-肌肉,它们交织在一起,但它们之间,有高低维度差异,这种差异,有层模糊的界限,显然,现代解剖学并没有揭露它,更不必说各中结构,游离影响的奥妙了。

像前度文章,我提到过,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是肩关节重要的稳定功能结构,所以只是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显然深度不够,并不能让人们对肩关节有足够的了解。

想要洞悉这个层次界限,得先搞明白,骨骼、关节、肌肉等结构,在我们生命整体运行中真正的使命,才能够指摘清楚。

我们的先贤,已经把这些研究的透彻清晰。只不过经由现代战争以及伴随文化的冲击,我们历史的传承,或被抢或被弃,卡带了。

近400年时间,我们更愿意接受西方的碎片化思维,用结果导向去看待问题,而忘记把新兴的知识技术,汇聚到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去。

那么我下面这段文字,即是把现代解剖学,汇聚到中国古代医学、武术等身体运行思维脉络的一个引子:

我们的所有身体结构,都有它们各自的使命,至少在它们被进化选择,删除之前,都是有的。显然,这种[使命],和它们的形态,有直接关系但,它们的形态,以及这种形态下的效能发挥,却能导致多种结果,这些效能发挥结果,定名[结果导向功能]。你去翻看现在的解剖学、生理学与医学书籍,他们都在一遍遍地重复记录、罗列这种种结果导向功能。但对它们的使命[定名进化选择功能],却避而不谈。这让学术很好做,但也让学术没有了根,无法统一。

 

找到肌肉的[进化选择功能],才能将它们剥离,清晰地看待关节;找到关节各构件的[进化选择功能],才能看透关节。

 

膝关节,是最值得剥离推敲的关节,因为它自身的运动功能结构,简单通透而富于美学;四周包被的其他区位结构,层次鲜明而具代表性。具有非常典型的研学意义。


 


区位结构剥离

一、非关节自身的功能结构

剥离1、股四头肌肌腹、股四头肌肌腱、髌骨、髌韧带:

不会有人把股四头肌肌腱、肌腹,划分成膝关节的结构,因为它们是股四头肌的肌腱、肌腹啊……是股四头肌。

很有意思,这句话像是疯人之言,这个作者到底在写些什么鸟鸟……

 

事实是,要剥离髌骨和髌韧带,那就必须找到它们上下整体的进化选择功能,才能一窝剥离。

容我道来。

股四头肌,是典型的力量肌肉器官,我们下肢爆发力量,除了臀大肌,就是股四头肌最强,同时股四头肌容易疲劳的属性,也和耐力没什么关系。

但肌肉的肌腹和肌腱,必须分离看待,所有的肌肉都应如此。

 

肌腹是[肉],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是[筋],这是我们的传统医术武术体系中,非常浅显的知识,只有腹腱分离了,股四头肌和髌骨各自的[进化选择功能]才能分辨清楚。

 

所有的力量肌肉器官,都有相似的属性,它们爆发力量,更直来直往,不折不弯,行程更长,这是快速爆发力量的要求。就像是草原汉子,直来直往,粗声豪气,万里奔袭;又或是家里的父亲,千斤重担,一肩抗起。

所有的耐力肌肉器官,也都有相似性,它们柔和持久,行程短绵。精心呵护,像是南国的处子,静若幽兰,细腻婉转;更像是家里的母亲,倾心照料,永不间断,操持着整个家里,所有的微末毫厘。

所以往往,力量肌肉器官在外,耐力肌肉器官在内,最内层是受呵护的关节。

而保险肌肉器官,是拴在门口的狗子,它没啥力量,看起来也有点儿多余,但危难来临,它的吠叫能激活整个家。

 

但髌骨和上下韧带肌腱,等效来的耐力肌肉器官,独一无二,兼具长行程和耐力双重属性。

 

如此比拟,易于理解:

股四头肌,力量肌群,你让他婉转玲珑,好似硬汉绣花、铁男织布,非拆了织布机不可,所以它必须直来直去,才便爆发力量。

但膝关节两遭,股骨和胫骨之间,相对行程,何其之长,直立行走,尤其甚之。

人这一生,又最少也要走60亿步,往复耐力,不可计数。

大行程,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疲劳程度,普通的耐力肌群,根本无法承载这样的要求。

投机取巧不可为,进化选择,给你答案。

放弃肌肉组织,直接用坚韧如丝的结缔组织取代,为之耐力。

结缔组织没有弹性,小行程亦不可为。索性不要这有也无法满足要求的弹性,用滑移的髌骨,给结缔组织,以超长行程。

进化选择的魅力,正在于此。你无法想象,她会向哪里发展;但当她出现了,你打内心里,却知道了,本应如此。

山川秀丽,造化奇秀,概莫如是。

如果你琐事缠身,身行受限。那么,和自己的身体对对话,你也能获得,行走在山川风物之间,同样的沉淀和宁静。

 

如此,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股四头肌肌腹在远端,依靠远端肌腱,完成力量肌肉器官效能。

髌骨,结合股四头肌肌腱、髌韧带,等效完成耐力肌肉器官效能。髌骨加之两端结缔组织,等效成膝关节外,包被的耐力肌肉器官。

以此二者结合,膝关节前侧的包被保护属性,拉满。

这在我们直立行走的动物上,尤其明显,因为髌骨的行程,更长。

 

然而,股四头肌并非就是股四头肌那么简单。股四头肌的外侧头、内侧头、股中间肌是力量肌肉器官。股直肌却另起保险肌肉器官作用,股直肌起止点为骨盆(髂前下棘)和胫骨(粗隆),二骨之间包含髋和膝二关节。当膝关节前侧突发危险,激活膝关节和髋关节,将膝关节即将遭受的风险,找到上位的、更稳定、更强大的髋关节一起消解;当然髋关节前侧遇风险时,也经由保险器官,同时调动膝关节回程协助。

 

综上:股四头肌整体,作为关节前侧力量器官及保险器官被剥离;股四头肌肌腱、髌骨、髌韧带,作为关节前侧耐力器官被剥离。

 

剥离2、腘肌:

腘肌,从形态、功能、位置看,它就是彻头彻尾的耐力肌肉器官。位于腘窝(膝盖窝),是最内一层的肌肉;功能是让股骨和胫骨绕膝盖靠近,即膝关节屈,但力量又没有股二头肌短头那么强;在以力量肌肉器官为主的下肢,我们几乎无法与其建立思维联系,说不上它的作用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有它,因为它是关节深层的耐力器官,默默守护着关节。

腘肌作为膝关节后侧耐力器官被剥离。

 

剥离3、股二头肌短头:

膝关节后侧力量器官,剥离。

 

剥离4、半腱肌:

髋、膝后侧保险肌肉器官,剥离。

 

剥离5、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界限模糊)

髋关节后侧耐力肌肉器官,剥离。

 

剥离6、跖肌:

膝、足关节后侧保险肌肉器官,剥离。

 

剥离7、腓肠肌(界限模糊)

足关节后侧力量肌肉器官,剥离。

 

剥离8、股薄肌:

同颈薄肌等其他皮下薄肌一样,属于皮下支撑肌群,撑起脂肪层和皮肤,维持形体轮廓,与肢体运动关系不多,剥离。

 

剥离9、阔筋膜张肌所对应的髂胫束:

髋、膝外侧保险肌肉器官,剥离。

 

剥离10、缝匠肌:

髋旋外、膝内侧保险肌肉器官,剥离。

缝匠肌,是我对保险肌肉器官这一概念引入的灵感来源,在生理解剖相关书籍中,缝匠肌被写的非常强大,功能多且都是重要功能,但这样强大的肌肉器官,还是在最表层的肌肉,我们无法与之建立思维感应,无法主动控制它。并且,它的肌束非常纤细,你说它有这么多功能这么强大,简直天方夜谭……

上下求索,没有答案。虽然书籍中,根据它的形态,罗列了各种各样的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可被其他更强有力的肌肉替代,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就是保险肌肉器官这一概念的由来。也许这类肌群,会有更好更贴切的名字定性,但我的知识水平如此,就先这么叫它们吧。

体系既可成,后达亦可站在我的肩膀上,完善她。

 

这里卖个关子,在肌肉篇给解答:为什么缝匠肌的形态是这样?从膝内侧胫骨,一路包绕上旋至骨盆外侧髂前上棘?

倘若,你悟性颇高,结合前度文章《运动七关节——髋关节》中,也能领悟出来。

(PS:之后的文章,在肌肉肌腱附着点,就不写髂前上棘、髂前下棘&*¥%……了,找书也费劲,也不便记忆,比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都在骨盆上,还有坐骨结节、耻骨上支云云,没有意义。骨盆就那么一坨,肌肉附着在上面的哪里,并不影响我们对肌肉运行的理解,这些名词,是用来刁难医学生的,我们没必要记住……这些个所谓的棘、粗隆、髁、嵴……都是仿生名词而已,本质都是被肌腱牵拉导致的骨质凸起)

 

二、关节自身的结构,对肢体运动分析没有影响的

剥离11、关节囊:

负压包裹结缔组织,剥离。

 

三、被动结构-脂肪,默认剥离

剥离12、关节襞:

关节腔内脂肪,剥离。后置归位,再行分析,它还有重头戏。

 

  

功能结构


剥离之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构,所剩无几:

股骨远端及软骨、胫骨近端及软骨、内外侧半月板,

腘斜韧带,

以及纵向的四条韧带(实际上是三组)。

每一个功能结构,都在昭示着,膝关节只能屈伸。

 

 

硬结构:

上球下窝的椭圆关节,两相并列,外侧再有半月板楔固。骨骼角度,已经定性,膝关节只能在前后向屈伸发展。

 

 

抛开关节面和过渡软骨,再看韧带,它们简单通透。加固,也在前后向屈伸,有独特造化。

三点稳定机制:

先看胫、腓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在后方外侧;胫侧副韧带在后方内侧,二者始终紧张。

然后交叉韧带在靠前中央,前叉伸膝紧张,后叉屈膝紧张,交替配合,维持固有张力。

在椎关节的文章中,谈到过三点稳定机制,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膝关节。

这里的三点稳定机制,在膝关节横剖面看待,是三角形;在三维空间,是一个动态的四面体,四面体的两角,是内外侧的胫腓副韧带,固定,其余两角,或者说是一边,是交叉韧带固有张力交汇点的行程,在三维空间,四面体是最稳定的结构,通过四面体,保证膝关节,在屈伸动态下,任意角度,都能稳定。

但这一稳定机制的前提:是胫、腓副韧带的张力保持。

 

限制过伸第二重保险:

最后腘斜韧带。位于关节后侧,限制关节角度过伸,即膝关节只能伸至大腿平直。

 


运动形态分析、允许角度


但这种宏观角度,比较容易测量,不多阐述了

被动结构---容错

被动结构---关节腔内脂肪---脂肪襞,后置归位,重头戏上演。

上文的12条剥离,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是没有侧向肌群的。

为何?

因为膝关节,根本就没有侧向收展的能力。

侧向的收展应力,也不应通过膝关节。

更不能滞留。

 

而功能结构的形态以及张力属性,也没有给侧向收展,留任何空间。

 

当然这只是从[进化选择功能]的角度,

层层剥离来讲。

 

但如果你从现在的解剖学视角看,会觉得是痴人说梦,“膝关节可以在关节屈的同时,进行小幅度的外展或者内收”。

这便是[结果导向功能]荼毒之处。

 

[结果导向功能],确实耀武扬威着:膝关节可以在关节屈的同时,进行小幅度的外展或者内收啊?!

何解?

被动结构-脂肪!

 

关节襞

我们每个关节,都可以有关节襞,它们是一些沉睡的脂肪细胞,在机体需要的时候,开始旺盛代谢,存储脂肪,以维持机体的稳定。

关于脂肪堆积,可以参看前度文章,阐述了脂肪的选择性堆积。

膝关节,是堆积关节襞最典型的关节,非常直观,肉眼可见。关节腔内外,都可肆无忌惮地堆积。

因为膝关节是如此通透骨感,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

 

这里我先抛出论点,再行分析佐证如果有相关学术工作者,读到这些,去收集一些数据,相信会让这个论点更加充实。

论点如下:

膝关节的关节襞堆积,是主动选择后的被动容错。主动选择省力的肢体运动模式,原本紧张的韧带被拉长,关节失稳,造成骨头撞击等一系列问题。被动填充关节襞,以兜底这些错误。

所以

膝关节的关节襞,表征下肢的运动能力。关节襞越少,运动能力越强;关节襞越多,运动能力越差。这与肌肉和关节行程是否有效,有关。

运动能力,和关节健康,相伴相生。

膝内关节襞多,往往伴随膝关节问题及伤病隐患。被拉长的韧带,无法再提供应有的稳定性。屈膝时,可左右向收展,这是失稳的表现;更有甚者,直膝时,也有收展能力。伤病隐患即是,失稳的关节,[越来越]容易致使膝关节滞留侧向应力,造成对应侧的韧带伤病。如展(外),对应于胫(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伤病。

膝内关节襞多,往往伴生其他关节问题。如髌骨软骨病,足弓过高并脚踝易扭伤,足弓过低及扁平足、足底筋膜炎,髋关节僵硬,腰椎压力过大等。

 

上述种种,表象是关节襞被动填充。根源是,拉长了的内、外、后侧韧带,膝关节失稳。

而膝关节韧带被拉长,根源是:动态时髋关节旋外不足;以及静态时后侧韧带依赖。

这种不足或依赖,根源是,你主动选择省力

 

运动时,髋关节旋外,是要动用髋关节旋转肌群的,旋外发生后,又会让髋、膝大肌群被激活,肌肉的代谢,消耗大量能量,并产生疲劳。你回避这一运动模式,让骨头去碰骨头,让结缔组织的韧性兜底。这会省去相当大的力气。

站立时,依靠腘斜韧带及内外副韧带的限制过伸能力,代替肌肉牵拉维持直立,又会省很大的力气。

我们的身体,肌肉代谢是最旺盛的,疲劳也是最容易传递给大脑的;而骨骼和韧带,就算是崩溃边缘,也不会有疲劳反馈。

 

你可以主动选择用错误的身体运行方式,省力

 

但错误就是错误,你必须得接受错误的代价,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结缔组织会被拉长

关节会变得松散

骨头会开始撞击骨头

进行下去

积重难返

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是不被允许的

 

那身体就要用被动堆积脂肪的方式,来包容你的错误

 

占据主观,拥有决定权的思维运转,想既要又要还要

下面层层关节

层层病态

吃苦的

兜底的

是次一维度的筋肉

 

身体的能量

都被上层关节和思维

用于享乐

堆积

浪费

挥霍

 

基层筋肉

基础代谢

都难以企及

晦暗之间,浮沉相去,渐行渐远,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想偷懒省力

但你的身体不允许

必须要有人承受这份懈怠的后果

关节积液

杯水车薪

堆积脂肪

是错中良方

让骨头和骨头,撞在棉花一样的褶襞上,包容缓冲这份撞击

 

然而错就是错

哪有优良

错误的道路

像温水煮蛙

 

运动能力下降,关节活力降低

还是其次

损伤和注定发生的伤病

追悔莫及

若遇风浪险阻,一遭倾覆,蹶而难振,就此殒命,也怨不得人

只是苦了跟随你的生生筋肉

遭了太多苦难

不堪负重

 

当你错了

你不能总是指望

容错兜底

承认错误

直面错误

然后改正

让每一个关节都良性运转

才是健康活力的支撑体系

 

没有谁是永远正确的

即便上位如思维

 

关节运行,如是

待人接物,如是

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皆如是

 

 


说了太多错,有必要叙述一下膝关节对的运行。

只说动态下的内侧应力:

没错,又回到了髋关节旋转,鹊鹊的说,就是旋外。

这是一个进化选择问题,膝关节作为高负荷大角度运行的关节,必须要简单通透,直来直往,把一切的旋转,抛出去,抛给上面的髋和下面的踝。

脚接入地面之后,不踩实,踝跗关节先有一个小角度适应性调节,在乎屈伸收展,无旋。

如果侧向角度过大,足部无法消解,越过膝关节,直接由髋关节承受,髋关节以旋外消之,这份旋外,同样越过膝关节,再越过踝跗关节,直达足跟或脚掌。踩实。

如果再大,上达躯干,可腰肢扭转,手臂挥舞,为之平衡。

再再大,可以躯干短暂失稳,倾倒,退而求其次,只保脏腑和头部稳定。

 

如此,外界在大的负荷。

于我们身体而言,能消解的消解掉;

无法消解的,导出去。

此谓[接入周遭环境之法]

接入环境,如是,

待人接物,亦如是。

 

这个递进消解的程序,须严格符合[负荷端优先原则][规律鳞次原则],方能穷尽发挥各部能力。而不至伤。

 

这也是为什么缝匠肌螺旋包绕的原因,是的……就是上文卖的关子,膝关节内侧的风险应力,转化成髋关节的旋外。

如果你看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有一个例子,乔尔·恩比德,在早期生涯经历膝盖伤病之后,现在的他,变成了个没有膝盖、没有屁股、也没有脚脖子的男人,所有侧向应力,不论内外,一丝一毫也不顺次消解。侧向应力,由脚起,踝、膝、髋都不消解。而是让整个机体一起处理,全部导出去,风吹就倒。对膝关节内侧,不错,只能说他的训练师确实鸡贼,但球员自身的应用,显然是挢抂过正了,连膝关节应有的屈伸能力,也放弃了。以我观之,受倾倒打法的影响,他膝盖外侧副韧带,在将来,怕是要出问题的。

现在NBA联盟,身体运行,符合[负荷端优先]等规律学三原则的,只有老詹、热火的吉米·巴特勒、绿衫军的斯玛特等少数球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不会发生主要关节毁灭性伤病。

 

 

试想,倘若我们尚在渔猎时代,要追逐猎物,逃避猛兽,要逐气候长途跋涉,采集捕猎,要穿越各种地形地貌。

如此种种,不能有一丝懈怠容错。

对耐力肌群、力量肌群、保险肌群的打磨,精而愈精。

关节的运行往复,高效通透。

主动身体结构健壮兴盛,那关节襞这种被动容错结构,便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运动的至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从另一个极端来讲,便是对消除[被动结构容错]现象的追求。

 

 

常闻农业达贤温铁军老师:大疫止于乡野。

吾言之:岂大疫止于乡野乎?

中国天赋,皆在乡野!

 

无他,便是这关节运行一道,奔跑在田间地垄的少年儿郎,便是最强。

崎岖山路,林涧大泽,田垄土丘,这许许多多复杂无端的地形地势,

便是那打磨坚韧关节、强健肢体的磨刀石。

 

于体育运动言,中国天赋,皆在乡野。

于护国安邦言,中国柱石,皆在乡野。

 

稍加打磨,淬之以体育运动技巧,天皇巨星,井喷而起。

稍加打磨,淬之以行军安邦之法,军中兵王,护国定邦。

 

只作农民工,驱赶进城,实乃下下之策。

 

如今,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体育经纪人列入管理,取得体育经纪人的有识之士,不妨去乡间山野,苦寒之地,走走,挖掘运动明星,十步一珠,百步一玉。

如今国势,百颓而无一业兴,体育运动精神文化产业,必要乘势而起,山野儿郎们,经由互联网展示自己,一跃而起,报效家乡,扶助幼老,乃是吾辈使命。

但在此之前,你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认知;对身体运行的规律有足够的认知;

衍生接入,你要对待人接物,对社会的运行有足够的认知,才不至迷失自己。

 

好在,世间大道,运行规律,至普、至简、统一

了然了乡野山川,风轻云淡,足矣

 

至于各中晦暗

……

尚需你我,用百点热,耀千分光,驱散之

 

 

 

一家之言

无根无凭

全由身心感悟

离经叛道

我是言之凿凿

 

所以你

我的读者

 

不要相信我,永远不要

这些文字

组合在一起

多为现代科学所不容

 

 

带着质疑

亦可全盘否定

来读我的文章

 

把这些内容

像影片一样

过到你的认知中去

然后用你自己的身体去体会

去验证

是非对错

有用则留,无用则弃

杂而积之

生出你自己的身心感悟

 

 

言至于斯,现在这社会,我们又能相信什么呢?又能相信谁呢?

到头来,还是自己

……

是非对错

从来没有公论

全在自身相信

 


运动七关节——膝关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