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看待消息称王自如加入格力,任格力副总裁?

2021-07-06 17:52 作者:鬼斧神工119  | 我要投稿

这可能就是国内测评类媒体的最佳归宿,或许是唯一归宿。

作为一个从十多年前就关注王自如的老粉,虽然后来早就不怎么关注了,但是对于其所处的行业还是有一些了解和见解。

记得好像老罗就曾经说过,王自如这种测评媒体,或者说几乎所有数码类内容创作者并不被资本看好,因为这样的媒体缺乏盈利模式。或者说做测评本身是不产生任何利润的。购买测试仪器、摄影、后期制作和相关人力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事实上数码类测评如果非厂商送测,那么购买数码产品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和财经类、影视解说类、历史人文类内容创作者有着本质不同。

B站百万粉丝的数码up主,我不说都认识,但至少也熟悉三五个。几乎没有不从厂商恰饭的。甚至有一些up主的每一期视频,所有的“测评”全都是广告。其中一个百万粉丝数码up主向我坦言,做数码类内容要盈利,要么从粉丝赚钱要么从厂商赚钱。而从粉丝赚钱是相当不靠谱的,所以只能从厂商这里赚钱。说白了就是电视购物,只不过王自如表现得比较直接罢了。我问那个up主为什么这样讲。他说不论是带货还是开淘宝店,收入都很不稳定,他的淘宝店在数码博主的业内已经属于非常大规模的,但是扣除客服、仓储物流等人工成本,剩下的利润也很难支撑视频内容创作团队继续做大,能维持住现有规模就不大了。和那些真正的淘宝大店和各级经销商相比,可能连别人专业做电商的零头还不到。然而数码测评媒体内卷也越来越严重,对数码相关产品感兴趣的观众一共就这么多。为了扩大业务,至少实现公司盈利,从厂商接广告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有个朋友在另外一家数码自媒体工作,他们一篇微信公众号头版文章的报价是40万人民币。一天一次性40万人民币。如果是网络带货和开淘宝店,相同的流量要多久才能赚回40万?而且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反而会因为带货和开店质疑其内容的公正性。

关于赚钱盈利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人可以用爱发电,但视频制作达到一定规模,一个团队不可能都跟你用爱发电。就算是一个人也不可能一直用爱发电。

一些中等规模的数码测评媒体,一个月人工成本+场地租金就十多万将近20万。

即便是油管上也只有少数头部博主例如LinusTechTips能做到真正的相对独立,其余很多视频博主也是广告恰饭。再次强调一下,这和财经类、影视解说类、历史人文类内容创作者有着本质不同。

只不过从厂商赚钱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逐渐失去公信力。因为甲方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吹的天花乱坠,能把广告做的没什么破绽的几乎没有。毕竟广告的本质是吹牛,拿钱办事就算是不行也得说行。只不过呈现方式和途径有所区别罢了,本质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就算是对相关产品不太了解的用户被坑的多了也会逐渐发觉其中的猫腻,而流量是任何自媒体和数码博主的根本。没有流量即便想恰厂商的饭也很困难。而对于厂商,吸干了一个数码up主的自媒体,换一个继续打广告没什么影响。

观众的点击量带来的流量分成相对于目前高昂的视频制作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有很多很多观众认为,数码博主必须保证独立客观第三方,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他们观众看视频必须是免费并且视频必须经常更新且维持高质量,这也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按照这样的前提条件很简单就能推出数码博主必须靠原力做视频,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其实也不怪观众,因为互联网生态本就如此。但这确实是一个既定事实,结果就是,数码类自媒体会最终走向毁灭。那么去甲方或者自己成为甲方似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做全职自媒体的原因,虽然很多人跟我说我的流量和粉丝数量已经可以去做。因为靠带货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基本上不可能,即便我确实一直是耳机音箱相关领域知乎平台带货的头部,但能勉强cover掉测评的成本已经不错了。而接那些粗制滥造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的垃圾广告,至少我还没穷到必须吃这样的饭。赚钱的方法有很多,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没必要一定做所谓自媒体和数码博主。业余时间,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差不多得了。

总之,王自如加入格力并任副总裁我认为情理之中。至于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绝对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原因。商场上初心是没有用的,能活下去,才有资格继续谈初心,哪怕只是挂在嘴边。


如何看待消息称王自如加入格力,任格力副总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