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形象理论第三课:一个具体的个体形象是由多种形象面组成的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上一课,我们得到结论:情境会催生个体形成一个形象的连续变化形态。这是从情境出发得到的。那么这一课我们就换一个角度,从个体出发。
个体在其存在过程中,逻辑上,是有可能会一直存在于一种情境之中的,当然也是有可能存在于两种情境或两种以上情境之中的。
当然有的情境是对个体不发生作用的,比如父母只是偶尔短暂离开,这样的情境因不够持久,因而并不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大的影响。而有的情境则会对个体产生巨大影响,比如长久的失业或者经常换工作。至于这种起作用的情境是对个体带来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则另说。
与之相应的,个体就会拥有一种形象,或者两种形象,或者两种以上的形象。
这样的话,很明显,一个个体的总的形象其实是由一种或多种的形象组成的,或者说,一个个体的整体形象是由多种形象面组成的。
逻辑上是这样,那么实际具体中呢。
我们常常总是赋予一个复杂的个体一种简单的形象,似乎好像一个保洁阿姨真的就是生来为了扫地的一般。但是事实上呢,保洁阿姨可是开着宝马车来上班的,她还有一个富婆形象面,你我不知道而已。除了这个富婆形象,她还可能饱读诗书,原先是在大学里当文学系教授呢。
因此,一个个体的整体形象是由一种形象所组成的,虽然逻辑上是可能的,可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有意为之,我们不自觉地就采用这种方式去赋予一个个体面目。
除了现实中是这样,其实虚拟的故事中出现的一面之缘的充满个性的小人物也常常被我们这样认识。
而实际中呢,不管是现实中还是虚拟中,一个具体的人或人物常常是由多种形象面组成的。
比如街边我们随便找来一位外卖员闲聊几句,我们了解到,他是大学生,他是暑假出来打工挣点饭费的。这样一下子就能把我们对其的单一印象中解脱出来。
又比如我们看剧,比如《权力的游戏》中的詹姆·兰尼斯特,他一出场就把布兰推下塔楼。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但后面他又经历了很多,他的个体形象逐渐复杂起来,从而改变了我们最初对他的认知。
总之,一个具体的个体形象,不管是现实中具体的人还是虚拟中故事中的人物,其实都是由多种形象面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