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食物篇》
《荔枝》—— 小学的时候,我是个不起眼的孩子,我幼时失去母亲,对于这种描写母亲和食物的文章,格外的感触。老师要求全文背诵,一堂课45分钟,半小时过去了,老师叫我们停下问谁背熟了。没有人举手,我鼓起勇气慢慢举手,老师惊讶的看着我,那堂课,在同学们佩服的目光下,我一字一句的背诵了全文,一字不差。老师含笑的问大伙儿,她背的好不好?众人齐声说好,班长带头,大家一起鼓掌。我面上发烫,羞涩又激动,心怦怦的在胸腔里跃动,那是个金色的下午……老师课后把我叫进办公室,她夸赞我的好记性,又肯定了我的聪明才智,我幸福的几乎要流下泪,轻飘飘的踩着夕阳回家去。 其实我并没有吃过荔枝,我第一次尝到荔枝,是中学时小姨带来的,我才吃到这种南方的水果,才明白何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今,那位老师已经去世了。社会繁荣昌盛,水果种类诸多,再不必像我幼时那般想象书中水果的味道,但荔枝仍是我最爱吃的。年年买荔枝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位老师,想起这篇《荔枝》,想起那个金色的下午。
《烟油果》—— 从学校回来,满口嚷热,从缸里舀半瓢水咕嘟咕嘟的一气咽了,浑身漏成筛子,清凉气从脚指头窜上了天灵盖。奶一叠声的骂我喝生水,当心拉虫子。爸从屋里出来,手里握着一沓黄纸,脸上看不出悲欢,他手指捻开黄纸,拿模子往上砸钱印子。 嘟——嘟——嘟的声响突然停了,他拧着眉瞧我,我规矩的站着眼观鼻鼻观心。 “去吧你这身衣裳换了。” 低头看时才发现自己穿的红白的校服,爸将黄纸掖进皮包,拧开水龙头接了半酒瓶水拿在手里,看我忙忙的换了身黑衣裳,吐了口烟雾“给你妈上坟去。 妈葬在公家的坟地里,以前还有空地种大豆,前几年非典,空地就不富余了,遍生着草。我熟练的上前,在低矮的坟头上一把把扯草,妈的坟上长起一棵烟油,滴里嘟噜的生了黑紫的果子,颇为高壮。这是一种野果子,偶尔有,不多见,果子比樱桃核还小,味道甜酸。的爸在一旁抽着烟,通身笼罩在烟雾里。我试着扯了几下烟油,爸摆摆手,走了过来“跪下。” 前几天下过雨,土地湿软,我跪在地上看爸点起火来烧黄纸,火光带起烟雾冲着我这边呼过来,妈刚去那几年我一来眼泪就淌不完,这几年都有些哭不出来了,好在每次烟都往我这边飘,我往左跪,烟就往左飘,往右跪,烟就往右飘,年年如此,我想应该是妈想我了,想摸我,跪的远了,她够不着呢。胡思乱想中,眼泪也就着烟雾淌了出来。 爸带的黄纸不多,一时烧尽了,他坐在那里,喃喃的不知说些什么,须臾,他伸手摘下几粒烟油,搁在嘴里咀嚼,然后又摘了几粒递给我“吃吧。” 我吃着酸甜的烟油,心里想着这一定是妈送来的嘛,怎么旁的地方没有,单妈坟上有,那棵烟油被我和爸吃尽了。 爸去骑摩托时,我回头把烟油周围的草拔了,希望下次来还能吃到烟油。 然而下次再来,那棵烟油不知道让人拔了怎么,枯萎了。 回去我问奶奶“哪还有烟油?”奶眯着眼看着电视“那玩意儿多少年见不着一棵的,找它干啥……” 烟油从此在我生活中消失了,在老家没找到,上大学时到了外地,没人知道烟油是什么。好像这个果子就是突然出现的。 19年喝中药,在医院里等候,无聊看墙上贴的科普药材图片,突然看到了烟油,我赶紧仔细看看,真的很像,原来叫“龙葵” 原来这种植物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老家干燥时节多,难怪少见。 托朋友带来了几株栽种,用作观赏,那年烟油挂果的时候爸打电话说他跟后妈看上了市里一处房子,不回老家了。 也是,老家早就不长烟油了。 好在,我身边有了烟油,不用再找了。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写这个系列的原因是在一篇朗读课文视频下写的评论《荔枝》,也有很多朋友因为这篇评论关注我,谢谢大家,我是个喜欢幻想和呓语的病人,文字是我构筑梦的船帆,随缘更新,可能突然爆更,也可能一年不写东西,再次谢谢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