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联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难点解析 材料是如何表述简繁概念的

(四)根据你对给定资料5中划线部分:“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版本一)
(三)给定资料5中提到“只有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我们才不会在当前畏手畏脚,而对三年后的世界又计划得好高骛远,对十年后的未来却又鼠目寸光。”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版本三)
如何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中对于简繁概念的限定,特别是根据资料表述的侧重点来理清关键概念,这是我在批改班同学作答中看到的一个普遍却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由于联考一套题适用多个省份,常常造成资料内在的混乱,这就对你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希望通过本文能给你更多理解资料上的启示。课程地址见 柳夫子讲道理@微信公众号
只有小凡的事例才是「简」
小凡的事例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他如何利用各种便民服务和智能家居来「不做」,资料用这种「不做」来具体表现「简」。
这是全部资料中唯一单纯地直接表现「简」的地方,你要看懂。
爱因斯坦的「化繁为简」和诗歌理解的「于简见繁」都是「繁」
「化繁为简」是繁,无论是设计师设计产品,还是爱因斯坦说把复杂的理论简化成一句话,两个事例的侧重点都是「繁」,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创造,而不是减去不做。
特别是爱因斯坦的说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却准确地说明白,殊为不易,这是个创造的过程,这是繁。这和小凡的事例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小凡的事例虽然也可以说是「化繁为简」,但它的侧重点在「不做」。
由此可见,资料侧重点不同,这个「化繁为简」的内涵完全不同。这里是一个难点。
「于简见繁」也是繁,它更难。通过对诗歌理解这个事例,材料强调的侧重点是只有了解创造背景,才能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也就是说,必须繁|了解背景知识,才能从简|28个字的诗歌里准确体会其中复杂的内涵。
一方面,这个「于简见繁」的「见繁」,不是题设里的「简繁」,而是指正确认识,这句话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因如此,它才是智慧。
另一方面,真正符合这道题题设「简繁」的「繁」在「于简见繁」中被省略了,其实完整地表述应该是 从繁|知识储备到于简|具体认识对象到见繁|正确全面认识 。你要从后面的事例中准确理解「于简见繁」。
三道题,两个不同观点,材料又有差别,魔鬼在细节中,希望你好好体会。
简繁统一表现在厨师与村民,游吟诗人以及人生如画上
厨师的「繁」|各种服务非常直接地表现了与村民的「简」|省事的统一。还有资料中讲小说创作的部分。
同时,人生如画句话,非常明确地破题简繁统一,对应了版本三围绕目的做取舍的主旨,然后,版本三又通过游吟诗人的「简」|拒绝豪宅和「繁」|选择清苦生活以保障创作表现了简繁的统一,
到此,才打通了题设和资料的内在逻辑,才能写出符合考试要求,逻辑严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