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活着》T_T

2023-08-15 16:45 作者:ニキシノMAKI  | 我要投稿

“活着”是一个强有力的词语

读《活着》这本书前, 只听说书名觉得有些猎奇。一直以来都不了解书中内容,只知其名。读过此书才理解了书名的意义。

因为是先读了小说再看电影,未免会有先入为主。但我还是更偏向于小说的表达方式。小说使用双重叙述的方法。据余华日语版自序中:“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福贵的故事从他还是徐家少爷时开始。他娶了漂亮贤惠的家珍为妻,有一个女儿凤霞。但是他赌财成瘾,最终将祖上的土地全部赌完压债。福贵的父亲在买了房子后大怒晕了过去,很快去世。 而家珍的父亲不舍得让女儿在落魄的家庭中丢脸,便将她接走。福贵便带着母亲女儿变卖一些首饰,买下一间破房子以耕地为生。 

一段时间后家珍也回到家里,家中才恢复了温馨。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富贵的母亲病重,福贵去城中买药却被抓去征兵,他便在国民党中当兵两年,同时认识了春生,后来他被共产党俘虏放走。福贵到家后发现母亲已经离世,而女儿凤霞因发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此时正是大跃进时期,家家铁锅都被拿去用来炼铁,吃饭在人民公社的食堂。但好景不长几年后饥荒便开始。一次县长老婆难产急需献血,有庆被叫去献血,但是献血的医生没有控制输血量,有庆的血便被活活抽干。福贵一家伤心欲绝,但是此时他们发现县长竟然是当年的春生。富贵遍不再怨恨,家珍仍耿耿于怀,后来凤霞安排了与一个叫二喜的县城人的婚事,虽然他是个偏头,但大家都很满意,凤霞却在生孩子难产而死。孩子便取名叫苦根。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作为县长的春生受尽羞辱,不顾富贵一家的劝阻自杀,此时家珍已经得软骨病,只能躺在床上。福贵和女婿二喜支撑着这个不太大的家庭,然而一次工地事故却将二喜压在水泥板下压死了,家珍也随即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富贵的孙子苦根,但是一天富贵做饭时煮了太多豆子。苦跟平时太饿,一次吃了太多便撑死了,就这样福贵,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

原著和电影的区别很大,主要在家珍的性格塑造,和电影中添加的皮影戏为福贵一生的重要线索,电影的结局有所美化,以及总体的叙事角度,对观众的情感有差异。 

有关家正性格的塑造在电影中,当福贵最后一次从赌场出来时,家珍在门口等着他,并且告诉他自己要离开他,不与富贵一起生活。这个改动确实是合乎常理的,因为在原著中家珍一依百顺的性格有一些平面化。电影的改动可以让观众看到家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并且也减少了封建背景极度男女不平等造成的不适 。 但是这样改动也有缺点,即减弱了家珍性格中无限的宽容与忍耐,而这种性格恰好是在家珍身上最令人感动最令人钦佩的一点,全书读完后回顾家珍的一生,会发现他内心忍耐看似只是顺从,实则蕴含着更加无限的伟大 。

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添加,那就是福贵在失去家产后并不是做农民耕地,而是借来一套皮影戏的道具。他招来一帮戏团靠着表演皮影戏谋生,后来被国民党抓走,又被共产党放走都是因为他有表演皮影戏的才艺。影片中皮影戏的箱子乘载了生活的希望的重要线索。 结尾苦根买了一箱小鸡,福贵便把小鸡放在曾经装皮影戏的旧箱子中,上来洗了整个剧情皮影戏从头到尾能够有效帮助冠中冠连连贯福贵的一生皮影戏始终伴随着她也提示着他要好好生活,这是因为影片缺少援助像那样双重叙述的结构在原著中 是福贵向 “我” 讲述他一生的故事,而这种讲述的结构便能提醒观众从头到尾连贯的合理性,影片中不能使用这点,于是加入皮影戏能提醒观众福贵对生活的努力就想骆驼祥子中祥子对于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执念一样,也正是这种火热的执念表达了对于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

无论是小说还是原著作品都多次提到一句话,“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这样生活就好了。” 这句话先出自于福贵父亲口中,提醒富贵不要让家族从此没落,而在而后又被抚慰用于提醒自己的孩子和孙子 仿佛是为了仿佛是富贵对自己的提醒,也仿佛是他为家人们创造生活的方向援助最终的处理是老人福贵,独身牵着他的老牛,或许也是暗示,即便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中牛的结局,而是他的生活已经到了曾经愿景中的最后 但事与愿违,他只身一人,已没有家人的陪伴,而电影结尾福贵苦工与家身在家中围着新买的小鸡,富贵又提起了那句话,而苦根却问:“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那之后呢?” 福贵沉默了,我想这样的沉默就能给予观众很多的思考:在这一切之后又会是什么呢?只有自己,只有心灵的回答。余华在自序中说:“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了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 

我觉得这便是作者想传达的情感吧。 


读《活着》T_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