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耀先跟沈醉有三分相似,比吴敬中有三点不如,他被三方追杀冤枉不冤枉?

2023-05-11 18:52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谍战剧中有历史,所以熟悉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都喜欢去谍战剧中去寻找历史的影子。

说到影子,我们不禁会想起《风筝》中“影子”韩冰的一段话:“我无数次问自己,是人是鬼,回答,是鬼。你在抗战中替军统出生入死,我却为赶走老蒋而舍命打天下!”

韩冰的话当然更尖锐,咱们只能用委婉的说法换掉一些名词,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实在并不罕见,在延安有沈之岳那样的影子,在南京和重庆,也有数不清的龙潭三杰。

把厚重的谍战剧与真实的史料相对照,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比如吴敬中和郑耀先的许多台词,我们居然能从沈醉、文强、郭旭等军统特务的回忆录中找到原话。

沈醉当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特赦1959》中连名字都没改,而文强则变成了刘安国,《潜伏》中的保密局天津站少将站长吴敬中,原名叫吴景中,也真是天津站站长,跟郑介民、蒋建丰、余乐醒(沈醉的姐夫,曾任军统临澧特训班副主任并主持工作)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窗就读,感情都很深厚。

沈醉和吴敬中都确有其人,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军统六哥”、“鬼子六”、“风筝”郑耀先历史原型是谁,可就不好下定论了:在他身上,确实有一些沈醉的影子,但沈醉绝不是他的历史原型——两人级别不同,结局不同,后来的为人处世方式,也有很大差别。

风筝郑耀先不是军统少将沈醉,但是郑耀先确实跟沈醉有三分相似,比吴敬中有三点不如,所以他被三方追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沈醉二十八岁晋升少将,跟“戴老板”、“毛座儿”军衔相同,这在当年并不奇怪:老蒋对戴笠是控制使用,直到1945年才将其从步兵上校晋升为陆军少将,文强以军统东北区区长身份晋升中将是1946年,他1948年离开军统的时候,毛人凤还是少将——这三人的军衔问题,文强在《口述自传》中解释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沈醉二十八岁晋升少将,郑耀先位列军统八大金刚老六的时候是个上校,被三方追杀逃脱潜伏下来,郑介民又将其晋升为少将,这下子沈、郑二人的级别算是拉平了。

郑耀先暗地里晋升少将(公开身份是旧警察)的时候,沈醉似乎已经晋升为中将游击司令,似乎没过多久就被卢汉抓了起来。

郑耀先与沈醉的三分相似之处,不在于军衔,而在于为人处世方式,其中第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很有能力且锋芒毕露。

郑耀先之所以被戴笠和毛人凤怀疑,原因也很简单:两次泄密案,如果别人犯了错都可以理解,但是鬼子六郑耀先犯错,就有问题了——这个粘上毛比猴子还精的军统上校,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别人犯错是能力不足,郑耀先犯错则必有隐情,这就是“太过优秀”的烦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沈醉虽然在军统当了很长时间总务处长,看起来就像一个大管家,但是他能同时位列军统“四杀手(另外三人是陈恭澍、王天木、赵理君)”、“三剑客(另外两人是徐远举、周养浩)”,说明他在外勤方面也有一套。

我们细看沈醉回忆录就会发现,倒在他枪口下的地下党真不少,他的一只眼睛不太好使,那就是在抓捕地下党的时候,被烈士抱着跳下楼的时候,有一根晾衣服的竹竿挑出了他一只眼球,是戴笠请了德国医生,才没让沈醉变成夏侯惇。

郑耀先和沈醉都很有能力,也都很嚣张,连毛人凤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郑耀先称毛人凤为“毛座儿”,沈醉也这么叫:“他的前程是‘坐’出来的,所以大家背后都管他叫‘毛座’。

沈醉管毛人凤叫“毛座”是背后的事情,像郑耀先那样当面叫,而且还带着轻蔑意味的儿化音,别说是以忍等狠著称的毛人凤,就是脾气较好的唐纵,也不能容忍——谁要敢管唐纵叫“唐座儿”,肯定要挨耳光。

少年得志,能力超强,十分嚣张,于是郑耀先和沈醉一样,在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辗转于各个监狱,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日子才好过一点——沈醉特赦之后又来了个“二进宫”,他在《我这三十年》中写道:“自从特赦以来,我连做梦都不曾想到自己会再一次被逮捕。我扪心自问,这些年来,除了曾对女儿上边疆的事想不通之外,并没有任何不满情绪,更没干过什么违法的事情,为什么要抓我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沈醉不理解的事情,咱们也少说为佳,总而言之一句话,沈醉和郑耀先这两个军统少将的日子,都不如另一个少将,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保密局天津站少将站长吴敬中过得舒坦。

要论资历,吴敬中比沈醉和郑耀先都略胜一筹,在人际关系上,老吴的底蕴,也不是郑耀先和沈醉能比的——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可不仅仅是蒋建丰、郑介民、余乐醒有名,比他们地位更高、对历史影响更大的人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位震古烁今的人物,笔者没资格直呼其名。

郑耀先不如吴敬中的第一点,就是他背后没有大树,戴笠和毛人凤都想弄死他,中统大佬也不停地下绊子打黑枪,袁农更是想将其食肉寝皮。

《风筝》中的郑耀先和现实中的沈醉都很精明强干,对毛人凤的局长之位都构成了威胁,但是吴敬中却不然,此君表现得就像一个胸无大志的金条、美钞、古玩“收藏家”,内里老谋深算,表面迷糊颟顸,对余则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余则成即使暴露,戴笠和毛人凤也不会怀疑吴敬中放水,他们只会认为吴敬中是一心捞钱且老迈糊涂,而郑耀先的手下要是被揪出来,他肯定要跟着吃挂落儿:以你鬼子六的精明,会看不出他就是“峨眉峰”?

这就是郑耀先不如吴敬中的第二点:郑耀先锋芒毕露像一把利刃,吴敬中英华内敛像个老糊涂。

在数千年来的官场和职场中,无能都不是一种上级不能容忍的劣行,有时候却会成为保护膜,前一段时间跟朋友聊天,他提到某些人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没有那么多阴谋论,也不是真想把事情搞砸,他们只是无能而已!

从道家的无为而治到儒家的中庸之道,数千年积淀的官场职场文化,都容得吴敬中而容不得郑耀先。

郑耀先不如吴敬中的第三点,就是不知道怎样搞好与戴笠、郑介民、毛人凤、唐纵的关系。

我们细看《风筝》就会发现,当副局长毛人凤要整郑耀先的时候,军统很难得地“驴唇对上了马嘴”——正局长郑介民不反对,另一个副局长唐纵也不置可否,三巨头的意见基本一致:郑耀先是有必要修理一下的,不弄死就行。

郑耀先在军统局是白混了,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上司会替他说话,他手下的小弟赵简之、宋孝安和宫恕,也只能爱莫能助,“四哥”徐百川的态度,则很耐人寻味。

郑耀先在军统只有小弟而没有朋友,更没有大树和遮阳伞,而吴敬中则大不相同,他处置马奎和陆桥山的时候,都给毛人凤和郑介民留了面子,他后来因临阵脱逃而被毛人凤逮捕,又是“建丰同学”出面说情,帮他渡过了难关。

江湖不止是打打杀杀,其中还有更多人情世故,朝堂官场职场是江湖,特工谍报行业是江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很多方面,郑耀先都不如吴敬中表现得成熟老练睿智内敛,所以军统中统都不肯放过他,地下党也恨他入骨,他却似乎并不想解释和撤出。

读者诸君将郑耀先、沈醉和吴敬中对比之下,肯定也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如果郑耀先像吴敬中一样“不务正业”,戴笠和毛人凤还有必要对他处处提防试探甚至打压、谋害吗?如果郑耀先像吴敬中一样沉稳低调,他最终的结局又将如何?或者早一点跟郑介民搭上关系,毛人凤和田湖还敢动他吗?


郑耀先跟沈醉有三分相似,比吴敬中有三点不如,他被三方追杀冤枉不冤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