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如深陷丛林般的迷茫与孤独



《挪威的森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它可以算作是我的入坑之作——自从初二那年从书店不经意间翻到并且买回家看过之后,我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它的作者——村上春树。
·作者简介:一位热衷于慢跑与翻译的旅行家

说实话,相对于其他的作家,村上春树是十分特别的。
其他的作家,要不是年少成名一发不可收拾地直上云霄;要不就是默默无闻到晚年一鸣惊人——而村上春树,三十岁开始写作获得新人奖出道,无数次追随着诺贝尔文学奖慢跑。他既不是年少成名,也没有大器晚成。他很特殊,他甚至不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写作不过是他的爱好。他喜欢慢跑,喜欢翻译,喜欢旅行,因此他记录下了许多的随笔游记;他将他所走过的人生与经历融会贯通,因此世界诞生于他的笔下。
他不只是作家。他是一位热衷于慢跑与翻译的旅行家。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化作了这个世界的印记,留在了他的书中。
·主要人物与内容:人物和内容都平淡无奇的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恋爱小说”

本书的内容说起来很平淡,其实就是几个主要人物间的故事:
1)直子和木月的故事——直子爱上了木月;但直子不能和木月结合;木月很痛苦绝望,所以他选择自杀,选择以“死”这种形式永存于“生”着的直子心中;直子得知木月的死,迷失了。直子也因此患上了莫名的病症,选择在疗养院中逃避现实;直子很无奈也很孤独,无论她如何选择,她的心里依旧痛苦,所以她也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用自杀来逃避现实;直子和木月的故事,最终就以两人的死亡告终。
2)直子和渡边的故事——木月死了,直子封闭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虽然很对不起曾经的好友,但渡边还是不可厚非地爱上了直子;渡边对直子毫无保留的爱,甚至打开了直子身体上的锁,在直子二十岁生日的那天,让她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欲望。但即使如此,直子依旧爱着木月,渡边只是直子寻求解脱的“方法”;渡边可能知道了直子的想法,但他依旧不愿放弃直子。他并不执着,他爱直子,所以他想帮助直子摆脱一切的痛苦,即使直子进了疗养院他依然风雨无阻的付出自己的爱意;但故事以直子的死亡告终。渡边的爱随着直子的死亡永存于他的心中,就像直子和木月一样——所以他也迷失了。
3)渡边和绿子的故事——绿子的形象有点像《围城》里的唐晓芙和《雪国》里的叶子,她是和直子不一样的。如果说直子是渡边迷失的锁,那么绿子就是那把打开锁的钥匙;渡边对直子的爱陷入了泥潭。他很纠结。但就在这时,绿子像黑暗中的蜡烛般燃烧了起来,强行地闯入了渡边的世界;她和渡边聊天,聊自己的父亲;她带着渡边去见自己的父亲,就像出嫁的女儿带丈夫见岳父;她甚至有些好笑——一丝不挂地叉开双腿地站在自己父亲的骨灰盒前,将自己诞生于父亲的身体完完整整地展示给父亲看;她很傻,但她很真实,所以渡边在爱着直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爱上了绿子;他细心地照料绿子的父亲;他一丝不苟地呵护绿子——甚至绿子的身体都拒绝享用。因为他认真了,他真的爱上了绿子,所以他不能像对待酒吧里随便找的女孩一样同她睡觉;故事结束了,同样也以直子的死亡而告终。直子的死亡,渡边的直子的爱也死亡了。所以,他在小说的结尾,拼命地呼唤着绿子,呼唤着他最后的光亮。
4)永泽和初美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用现在的话来说,永泽很渣,他不断地同不认识的女孩睡觉,同女孩睡觉对他来说就像呼吸一样正常;他不断地和女孩睡觉,为此可以把漂亮的女友晾在一边;而初美作为永泽的女友,她非常地爱他,为此她可以容忍他同她以外的上百个女孩睡觉;即使是永泽选择去国外将她抛弃,她依然爱他;故事就这样在初美奇怪而坚决的爱中结束了。永泽抛弃了初美,初美孤身一人。
5)玲子的故事——玲子,一个曾经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的女子。她是一个音乐老师,在教导女学生的时候被女学生陷害,使她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女同性恋者”;她无法忍受,劝丈夫搬家离开;丈夫犹豫了,所以,玲子“头脑的螺丝”不可避免地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她逃也似地来到了“阿美寮”疗养院疗养,遇到了同样在疗养的直子和前来探望直子的渡边;她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友谊代替了曾经不堪的回忆;最后,在直子死后,他们之间的友谊催动着玲子下山面对现实;她和渡边见了面,睡了觉,最后在与渡边的道别中结束了故事,独自一人踏上了旅程。
就如同我所说,《挪威的森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它只是一部人物和内容都平淡无奇的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恋爱小说”。小说的主线其实就是渡边与直子和绿子的故事,支线就是其他人物之间的故事——出乎意料的简单。就和其他的小说一样,内容围绕着人物,人物推动着内容的发展,内容彰显着文章的主题。
·永恒的主题——如深陷丛林般的迷茫与孤独

如我所说,小说的情节的确很简单,难的是隐藏着字里行间的主题。
相信大家都记得,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里面有一个关于古诗鉴赏的方法,叫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觉得,这个方法用在小说中一样行的通。那么话不多说,现在我们立即揭晓如骨髓般蕴含在内容之中的内涵吧!
主题1——孤独:不可摆脱的绝对成立的孤独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孤独,这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挪威的森林》中同样揭示了这个主题——
木月死了,直子最爱的人离去了——她很孤独。孤独的表现是她为了不孤独选择强迫自己喜欢渡边,甚至为他打开了身体上的锁;她很孤独,她不愿直面这个没有了木月的世界,所以她选择逃避,选择在“阿美寮”这个如梦一般的世界中逃避现实。但孤独,是不可摆脱的。所以,她选择死亡,选择扼杀自己的生命去成就与木月的爱情。
渡边爱着直子——直子却从未爱过渡边。渡边和直子一同行走在喧闹地大街上,但他们的心却是分道扬镳。作者尽情地描述两人缠绵不清的爱恋,鲜明地对比出了渡边内心的苦楚与孤独——两人“爱着”,但从未真正在一起过。这种孤独从渡边二十岁一直延续到开头点出的三十七岁——三十七岁的渡边,身旁依旧空无一人,独自坐在波音747上旅行。
绿子同样孤独。绿子的经历,其实并没有比直子好上太多。她同样孤独,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绿子选择的是直面孤独。只要活着,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绿子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孤独且无依无靠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透露出孤独的气息——永泽看似洒脱的玩乐、初美不可理喻的爱、玲子不堪回首的过去——甚至是敢死队,这个可能会被人忽视的角色,我们(读者)包括渡边、直子他们在最初听到(看到)他,不也只是觉得他好笑吗?又有谁真正理解过,他所做的一切的意义呢?
说到底,孤独的来源就是人与人之间徒劳无功的理解。
主题2——迷茫:如同选择恐惧症般的犹豫

迷茫,用句很老套的比喻来说,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放在口头上,人们可能都会非常果断的做出选择。可要是真的遇到了这种“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的人生选择的时候,又有谁能够果断且正确地做出选择呢?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陷入了迷茫当中——
木月与直子不能结合的痛苦是木月迷失了自我,选择了死亡;而因木月的死亡责怪自己的直子同样给心灵施加了沉重的枷锁。她选择与渡边相爱,但失败了。她选择在“阿美寮”里逃避社会,内心的孤独同样折磨着她。所以,她和木月一样,最终选择了死亡。
渡边明知直子爱的人不是自己,却依旧选择奉献出自己无私热烈的爱意,选择在缠绵的爱情里逃避现实,等若于耍无赖般站在十字路口不去决定自己的方向;玲子选择相信自己丈夫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头脑螺丝”的消失,使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毁于一旦。
真要说不迷茫的人,我觉得只有绿子。绿子和其他人不一样,她坚定地以唯物主义的观点面向残酷而真实的世界。她或许也迷茫过,但秉承着生存至上理论的她从来就不会纠结选择。她只要活着,只要选择不会导致死亡,她就永远不可能滞留在迷茫之中。
·主题3——生死:一切的开端与结尾

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
在小说的扉页上,村上春树写了一句话:“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这句话貌似直接说明了写作的目的——就像一篇祭文。
实际上不难发现,小说中有很多人都死了——木月死了、直子死了、绿子的父亲死了、敢死队不知所踪,或许也是死了。还有很多人会死——渡边会死、绿子也会死,谁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尽可能的延缓自己的死亡——只要活着,什么孤独、什么迷茫都只是过眼云烟,都可以像玩具一样放在手中把玩。绿子通过自己父亲的死明白了这个道理,渡边通过直子的死和绿子的交往明白了这个道理,玲子通过与渡边和直子的友谊知晓了这个答案——所以他们都没有死,好好地完整地活在这个世上。这就是渡边在小说末尾处所说的“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这句话的真意。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这句话有些耐人寻味。乍一看这句话好像与小说没多大关系,实际上,细细揣摩,这句话仿佛一个齿轮,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木月死了,他作为了直子“生”的一部分永存于直子的心中,困扰着直子。所以直子迷茫,所以直子孤独,所以直子最终选择以死亡化作渡边的一部分永存于这个世界上;
直子死了,她永存于渡边的心里。即使是到了三十七岁的年纪,回忆起直子的过往依旧会让渡边头痛欲裂;
绿子的父亲死了,他的死化作了绿子存活于世的动力。父亲的一切绿子永远铭记在心,她带着因父亲的死所明白的真理同父亲活在这个世上。
这就是生与死。死不一定是结局,生也不一定是开端。生与死的矛盾,才造就了命名为“人”的生物的本质——“孤独”。而这一本质又不断衍生,才有了十字路口般的迷茫。
究其根本,生与死的矛盾,才是作者想要诉说的本质。
·结局畅想:渡边和绿子到底有没有在一起
《挪威的森林》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可能很多人都会纠结,渡边和绿子到底有没有最终在一起呢?
结局一:有
为什么渡边和绿子会在一起呢?首先从小说的情节来看,陪伴渡边到最后的只有绿子一人。再根据小说中的种种,可以推断,渡边对绿子的爱,丝毫不亚于对直子的爱,甚至和对直子的爱相比,更加的认真了,有了一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的成熟感。
其次从人物形象来看。渡边的人物形象,不出意外,与作者本人的形象是有相似之处的;而大多数人认为,小说中绿子的原型是作者的夫人阳子。那么为了不被老婆罚跪搓衣板,我觉得如果要写这么一个完整结局的话,渡边应该会和绿子在一起吧!
结局二:没有
至于没有的理由,则是完全从小说内容上来看。
小说的开头,三十七岁的渡边是独自一人坐在飞机上的。按常理来讲,如果是旅游,应该会带上夫人一起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出差)。包括头疼回忆的时候,最先回忆的是直子而不是绿子(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直子的印象比较深)。
这种观点是有些片面的。但是我比较赞成这种观点。因为明白了生存大于一切的渡边和绿子,应该是不可能被两人的爱情所羁绊住的。从渡边二十岁到三十七岁,这期间过了十七年。这十七年间,谁也不敢保证两人一直相依相守。毕竟,人生无常。(其实,我就是觉得大团圆结局格调有点低......)
·结束
其实,简单来说,《挪威的森林》所描写的就只有一个东西——
生活。
一切都是生活。是生活造就了书中的一切。无论是孤独或是迷茫抑或是生死,都只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村上春树之所以为村上春树,就是因为他以独特的笔触,写出了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挪威的森林》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读《挪威的森林》,就像在读我们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热衷于《挪威的森林》,热衷于村上春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