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三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希佩尔海军上将级

“希佩尔”级巡洋舰为高干舷平甲板型舰,该级头两艘在刚建成采用的是平直略带外倾的舰艏和传统的巡洋舰艉,并有着适度的球鼻型艏,以利于减少高速时的兴波阻力。在建造“希佩尔”级巡洋舰时,由于焊接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因此该舰大量采用了焊接方法,这样大大地降低了舰体重量,而且还有利于采用高强度钢以提高整舰的防护强度。另外,在“希佩尔”级巡洋舰服役时,德国海军已经意识到,“沙霍恩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与该级舰采用的直平舰艏在恶劣海况时有上浪严重的缺点,于是,在服役不久后就开始改装为大西洋舰艏。这种结构的舰艏比较适于北海和大西洋海域航行,而这种舰艏也成了德国大型战舰的外观标志。

船员:1382人
标准排水量:14050t
长/宽/吃水:202.3m×21.3m×5.8m
装甲:主舷中部水线80毫米,舰尾水线70毫米,舰首水线4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25-30毫米,主装甲甲板 30-8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 炮塔正面165毫米,顶部70毫米、侧面70毫米、背面150毫米,炮座150毫米;指挥塔150毫米双层防雷装甲,每层20毫米。
武器装备:8门双联装203mm口径主炮;12门SKC/32(L60)型105毫米双联高炮,8座SK C30/(L83)型双联37毫米高炮;四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使用G7a蒸汽动力鱼雷,备雷10枚。
船载飞机:2架阿拉多Ar.196水上飞机
动力装置:3台布隆-福斯式蒸汽轮机,输出功率133631马力,3轴3桨
水面续航力:续航能力7000海里/20节
最高航速:32.5节

服役的三艘希佩尔级均有其传奇故事。

首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级于1940年4月参加了德军进攻挪威的行动。当时,“希佩尔”奉命同“沙恩霍斯特”级两舰掩护14艘运送陆军部队的驱逐舰,前往攻占纳尔维克及特隆赫姆。4月8日,“希佩尔”号在特隆赫姆西北遭遇英国皇家海军“萤火虫”号驱逐舰。随后,“萤火虫”号被击沉,但其舰长在军舰沉没前勇敢地驱舰撞击“希佩尔”级,在其装甲带上撕开了一个大裂口。

1940年4月开始的“威塞演习”作战行动中,“布吕歇尔”号与“吕佐夫”号战列舰、“埃姆登”号轻型巡洋舰、“信天翁”号、“莫韦”号、“秃鹰”号鱼雷艇在施韦因蒙德接载陆军登陆部队。1940年4月9日,当编队进抵奥斯陆时,德国人认为不会遇到任何抵抗,所有舰只毫不犹豫地开进了峡湾。5时20分,编队最前面的“布吕歇尔”号第一个冲进峡湾最窄处,而位于奥斯克堡要塞的挪威大口径岸防炮首先相其开火。“布吕歇尔”号躲闪不及受重伤,上层建筑被击中起火,大火随即蔓延开来。该舰随后又被挪威岸防部队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最后于7时23分沉没,成为人类海战史上唯一一艘被岸基鱼雷击沉的巡洋舰。


欧根亲王号传奇--1946年7月1日,被美国海军用作马绍尔群岛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的靶舰;7月25日参加第二次原子弹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