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和】 减少医疗纠纷,医患间如何进行更好沟通?

2021-08-14 09:44 作者:和世璧-TCM  | 我要投稿


摘要:近些年,医疗纠纷、医闹等问题层出不穷。然而观其本质,其发生多因为医患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使得矛盾激化。合理、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桥梁,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做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然而,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被安慰呢?本文将做出解答。

关键词:医患关系 沟通 安慰

1.如何正确看待医患间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其基本模式常常为医生占主动地位,而患者占被动地位。这种不平等性是由于医生是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健康人,而病人则是有疾患的弱势群体所致。而其二者同时对于疾病而言,都是健康的捍卫者,所以其亦是利益共同体。

2.医患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2.1换位思考:

医生一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号,而患者一次就诊可能要排30分钟乃至1小时的时间等候就诊,且其一次就诊可能在5分钟左右就结束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之大使其不能对每一位患者都悉心倾听、呵护备至,患者也会在这过程中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医患要做到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是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抱怨、一直计较个人得失。

2.2如何进行有效问诊:

由于医生一天病人之多、患者一次就诊时间之短,所以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问诊就显得尤为关键。在问诊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2.2.1态度和蔼、严肃认真:既要给患者以亲切之感,亦不可使患者认为医生没有尊重自己。

2.2.2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避免在问诊过程中使用有特定含义的专业术语,因为这可能会使得患者惊慌失措。

2.2.3抓住重点,全面询问:问诊时应围绕患者主诉进行问诊,不要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会让患者觉得医生的水平不高,从而丧失了信任感。在注重主症的同时也应了解兼症,避免遗漏病情。

2.2.4适当提示,但不能诱问、套问:医生可以在患者不清楚如何描述病情时进行适当提示,但不能诱导患者朝着自己所认为的方向思考病情,以免问诊资料失真。

3.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安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被安慰。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在《不失人情论》中谈及到:“意多忧者慰安云伪……善疑者深言则忌……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而骄恣悖理。”因此对于不同的人,我们当用不同的言语进行语言治疗。

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安慰的话大多发挥着“补益”作用,既然是有偏性,就要分情况使用了:

   

对于情志抑郁的患者而言,应该疏导多于安慰、鼓励。我的门诊老师性格一向平易近人,对病人的态度却是多变的,对待老人,她的声音是如此温柔,像冬天的暖阳;对待孩子,她的态度是如此体贴,像和煦的春风。但对于一些青年患者,她的态度有时却显得有些严厉。记得上回来了一位中年男性,伴有轻度抑郁症,老师在开药过程中,非但没有低声细语安慰他,反而提高音量,像他的老师一样严厉批评他,问他有没有为自己亲人考虑,死是极其不负责任之类的话,说完这些之后才又告诉他一些自己调理解决的方法。之后,这位病人如梦初醒,很快就认清了人生的方向,不药而愈。


3.2对于同样一句话的不同表达或字词间的差别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比如:

1)不用太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2)没什么好担心的,担心了也没用。

3)不能太担心,担心会加重病情的!

或者有时候就是某一个用词的恰当与否都有可能影响病人的理解:

1)你可以……

2)你最好……

3)你需要……

3.2疏导多于安慰,指教多于寒暄: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有的养家糊口,经济压力较大;有的学习任务紧张,思考压力繁重;有的娇生惯养,是典型温室的花朵。但总体来说,年轻一代的心理素质都有一定滑坡,并且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我支持我的门诊老师的态度:对于青年患者,疏导多于安慰,指教多于寒暄。

4.结语: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调适着我们的情绪。而对于医者的语言尤为如此!运用得当,甚至可以促进药物疗效。人的语言也像中药一样分寒热补泻。因此,不同的言语会给患者不同的语言治疗效果。给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应该让其更客观的认识疾病、把握疾病的动态。


有时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给患者多一分活下去的信心。由此可见,医疗纠纷可能就是从一些很小的细节所导致,所谓“忧患常积于忽微”就是这个道理。


多一分沟通、多一分相互理解与尊重,或许就少了许多医患不和的事件发生。


最后我将自己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为医者,当寒己言,而不骄其心;当温己言,而不堕其志!医者父母心,试问有哪位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快快康复呢?别让那些细节方面的不当处理使病人误解了医生。

 

 

 

 

 

 

 

 

 


 


 



 


【青和】 减少医疗纠纷,医患间如何进行更好沟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