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有结节就一定是肝癌吗?北京肝病科中医专家陈燕力分析
肝细胞癌是肝脏病变的最终严重不良事件,也是肝病威胁人类的主要后果。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繁多,肝移植、手术、微创等根治性治疗手段可以使早期发现的HCC获得很好的效果,而肝癌的癌前病变及肝癌早期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及患者。
肝结节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1995年国际胃肠病学大会提出的分类标准:将慢性肝病中的各种结节分为再生结节和不典型结节两大类。其中再生结节包含以下几类:单腺泡再生结节、多腺泡再生结节、硬变结节、段或叶的增生、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将不典型结节分为肝腺瘤、不典型增生灶以及不典型增生结节和肝细胞癌。不典型增生灶指直径<1 mm的病灶,如≧1 mm则称之为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结节性病变的病理特征
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通常伴随着大细胞改变(LCC)和小细胞改变(SCC)。通常由再生结节进展为不典型增生灶至不典型增生结节,根据异型程度,又可将不典型增生结节分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和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 (HGDN)。

再生结节是局灶性的肝细胞及间质的增生, 逐渐形成肝实质小岛,小岛内有胆小管、Kupffer细胞、肝细胞等正常的肝组织。增生的肝细胞被其周围的纤维基质分隔,并压迫周围基质,导致假小叶形成,结节的大部分或全部被纤维基质包绕。小的再生结节直径一般小于3mm,大的再生结节直径一般为5-20mm,当超过20mm时通常为不典型结带。部分再生结节的肝细胞内有铁沉积,这种结节,特别是直径超过8mm 的结节,癌变几率大于无铁沉积的结节。再生结节主要由门静脉供血,有少量动脉血供存在,同周围正常肝组织相似。
肝结节演变的血供变化
不典型增生结节进展为HCC的重要标志为非配比小动脉的出现及增多,而汇管区逐渐减少。正常肝细胞由门静脉和肝动脉供氧,HCC生长出许多新生小动脉, 由动脉供氧,它们不和小胆管伴行,不是汇管区的组成部分,称为非配比小动脉。LGDN内可见汇管区,非配比小动脉较为少见,而HGDN非配比小动脉较多,汇管区仍可存在。 LGDN边界清楚,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肝细胞有微小的异型性,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
肝结节演变成肝细胞癌的过程
不典型增生灶主要包含小细胞改变和肝细胞增殖,不典型增生灶是在细胞学上分化良好的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结节则同时具有细胞学和结构上的改变,此时仍然无明显证据诊断为肝癌,不典型增生结节向肝癌的转变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由 LGDN进展为HGDN,直至出现早期的小肝癌。这是常见的HCC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