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比亚迪规划院的发展使命“双驱动,智出行”

2023-08-15 23:27 作者:素质青年刘某  | 我要投稿

大鹏一日程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今天参加比亚迪规划院的培训,学习比亚迪的企业文化,在讲到比亚迪规划院的发展使命“双驱动,智出行”时,老师让我们谈谈对“双驱动,智出行”看法(我记不清第二的使命是“智XX”了,大致就是智出行的意思吧,暂时就用“智出行”代替第二个使命吧)。我迫切地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惜老师让我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很遗憾我没有阐述对“双驱动,智出行”的看法。于是我决定把这些话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比亚迪规划院的两个使命“双驱动,智出行”其实正好对应汽车的上半场电动化和下半场智能化。

先谈谈“双驱动”。我是一名本硕都是能源动力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汽车发动机发向,所以对汽车的动力系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车用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有所见解。

提起“双驱动”,就必须谈到“双碳”目标(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政策的提出,就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在中国被判处了“死刑”。为何这么说?因为以后的汽车法规会越来越严格,不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还会限制CO2的排放。限制CO2的排放就是在逼迫内燃机提高它的热效率,可内燃机受制于它的工作模式,它的热效率很难再有所质的突破。所以如果还选择燃烧传统石化燃料的内燃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该类型汽车必将会在中国市场受到限制。竟然不让烧传统石化燃料,内燃机烧“零碳”燃料行不行,当然行。(这里我把只要不使用汽、柴油作为动力源的车都称之为新能源车)吉利集团就做出了燃烧甲醇的发动机,可是目前市场上认可度较低,这里我就不做过多分析。

话说回来为何比亚迪规划院要发展“双驱动”,“双驱动”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电机,两种动力源。目前纯电车(Bev),只依靠电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其续航里程做到700KM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并且在低峰时期一度电只需花费1毛钱,其经济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电池的安全性及循环使用寿命还有提高的空间,总体来看目前纯电车的销量已经证明了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可能有人会说纯电车的电源自于电网,如果电网的电来自火力发电厂,那所谓的电动车是新能源车不就是个伪命题吗。这个观点其实有它的道理,但是目前据“专家”所说,发电厂排出的气体收集起来更方便,更易实现对CO2的捕捉。怎么实现对CO2的捕捉我也不太懂,我就不过多阐述。总之大家知道国家力推电车就可以了。竟然纯电车这么好,为何还要双驱动,加上一台又大又重的发动机呢。因为纯电车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北方相对寒冷的地区,其电池的放电效率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保正车辆正常行驶的能力上有所欠佳。同时,对于经常跑长途的消费者来说,其纯电车的续航里程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充电设施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待完善。总之,纯电车尽管拥有充电成本低,起步速度快等一系列的优点,但其还是很难满足相当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图1比亚迪DMi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示意图

比亚迪DMI技术解析

考虑到纯电车目前还有一些技术瓶颈,如续航焦虑、高速动力不足等因素,而加一台发动机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采用以电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策略,其使用的是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通过能量策略控制可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经济曲线附近。汽车的电池电量(SOC)不足时,发动机此时可以带动一台电机给电池充电,保证电池的保电性,让电池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同时也保障长续航里程。并且当在高速时,如汽车需要大功率来实现超车,受限于电机的扭矩特性,其很难在高转速下输出大扭矩,而发动机此时能够直驱驱动轮,保证汽车的动力性。电机+发动机能很好地解决纯电车的缺点,并由于采取以电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策略使汽车真正意义的实现了“静,顺,绿,省”的特点。

说到混动,比亚迪虽是引领者但并不是先驱,准确说它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先驱。在油电混动汽车(HEV)方面,日系的丰田、本田也做出了相当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丰田普锐斯更是曾经的混动标杆。但在PHEV领域,比亚迪做到了“极致”,更是凭借DMi技术,在车企中脱颖而出,如今比亚迪发展如日中天,离不开“双驱动”的成就。

比亚迪能发展到今天,不光感谢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也很感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就是一个即将展翅翱翔的大鹏,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就是一股东风。凭借这股东风,比亚迪实现了大鹏一日程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再来说说规划院的另一个发展使命“智出行”,都说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很抱歉我对智能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阐述时可能会不全面,请谅解。我个人对“智出行”的理解并不简简单单的是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以及很智能的车机系统等等,而是汽车的“共享化”。对于车机系统,我感觉就像是一台汽车加了一个大“手机”,竟然手机都能实现这些功能(例如打开音乐,播放视频等),那我想这些功能在汽车上实现并不难,可能就是ECU上多条线路罢了。人们提起智能汽车肯定首选想到的就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当然很神奇,我也期待智能驾驶到来的那一天。

为何我对智能汽车的“共享化”情有独钟呢?首先先了解下什么是汽车“共享化”,这里的“共享化”,不是大家理解的联动云共享汽车那种,而是汽车信息的共享化。我了解汽车的“共享化”是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组织的一堂学术沙龙中知晓的,这堂内容讲述的是“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

 

图2 智能网络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示意图

比亚迪DMI技术解析车路云一体融合系统

所谓汽车“共享化”就是这时汽车是一个信息分享源,此时每一辆汽车都会向云端发送汽车此时的状态,并且汽车可以把它自身获取的路面信息传输给云端,云端可以再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别的汽车。这样后车也能获取前车的信息,其自身也可以做出相应调整。其实在高德地图上已经有点“车路云”的雏形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以后每一辆车都能向外界传输信息并且获取外界信息,那么大家以后出行就可以实现“智能出行”了,堵车现象、车祸现象、车辆无序行驶等现象大大降低,这必将掀起对交通领域的重大变革。这也解释了为何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比亚迪的前半场电动化目前来看走的非常成功了,那么下半场如何,我也拭目以待。


浅谈比亚迪规划院的发展使命“双驱动,智出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