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国ACL 135坦克歼击车,跑起来脸着地的怪异装备

2020-07-20 19:50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在二战前,法国在坦克设计上无疑是有发言权的国家,抛开一战期间那堆处于探索期的“奇形怪状”,以FT-17雷诺坦克为代表型号,引领着坦克科技发展的方向。在一战后,法国仍然在装甲武器研制方面下了大力气,ACL 135坦克歼击车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法国ACL 135坦克歼击车

在20年代末,法国设计师在FT-17的基础上升级为D1坦克,这款坦克在防护、机动性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就在D1尚未最终定型的时候,以D1底盘为基础研制坦克歼击车的计划也在实施。

ACL 135坦克歼击车的底盘结构和D1基本一样,它采用12对小直径负重轮,它们每3个为一组,并带有弹簧减震结构,主动轮在后,导引轮在前。这种行走结构在当时比较普遍,但是并不适合坦克。

法国D1坦克

它的动力为一台雷诺74马力发动机(没错,就是可怜的74马力),这点力量对于体重18吨的ACL 135来说,单位功率只有可怜的4马力/吨,仅能跑出最大20千米的公路时速,这还是经过长距离加速后的速度。

火力布置比较强,它取消了炮塔结构,在车体正前方靠右位置安装一门M1929式75毫米加农炮,它可以直接使用M1897火炮的炮弹,虽然穿甲能力跟二战时的装备比起来差得多,但在30年代初期已经足以应付当时大部分坦克。

法国ACL 135坦克歼击车

装甲防护上,在车体上部分垂直焊接钢装甲,正面和两侧均有30毫米厚,顶部、底部和尾部为10毫米厚。该车没有额外的辅助武器。

歼击车配备一个4人车组,分别是驾驶员、装填手、炮手和车长,作战分工明确。在车体右边中部位置,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突出装甲盒,它设置有4个观察窗,以及在靠车体的一边有一个出入用的矩形舱门。

法国ACL 135坦克歼击车

ACL 135只建造了一辆原型车,在测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除了一众机械故障,还有重心靠前,越野时脸部突出结构着的缺陷,再加上它那乌龟一般的机动性,距离实战差距实在是太大,这样一个只有勉强机动性的装备,还不如多造几座碉堡实用。

后期经过适当升级继续参与测试,却仍然没能解决问题,也许是军队也认为它已经没有发展前途,在30年代中期,ACL 135整个项目停止,以新式坦克底盘研制的突击炮/坦克歼击车项目着手实施,例如V39突击炮。

其实ACL 135有许多固有的缺陷,从FT-17升级改装而来的坦克底盘尺寸太小,动力太弱,进而影响到装甲防护的加强,全车唯一的亮点恐怕就是那门还过得去的加农炮了。

造成这种缺陷,和当时法国在坦克设计上的思路有很大关系,按照法军的设想,装甲部队主要的作用是配合马奇诺防线执行防守作战,装甲大战什么的都不存在,高机动?不需要!


法国ACL 135坦克歼击车,跑起来脸着地的怪异装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