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3年台湾老兵寻回失散45年妻子,问其现任丈夫:我可以带走她吗?

2023-03-17 10:52 作者:llnjiokmlp  | 我要投稿

“我想带走你的妻子,可以吗?”

1993年7月,上海某处民房里,台湾老兵董万华返回大陆探亲,张燕华邵玉华夫妇热情接待了他。

不料饭局将尽时,董万华忽然握住邵玉华的手如是问道。和张燕华素无瓜葛的他,为何提出这种要求?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恩爱眷侣 被迫分离

董万华是广东人,出身很是凄苦,小小年纪便成了没有双亲的孤儿。所幸,一家好心的孤儿院收留了他,这才使得董万华没有沦为四处流浪的街头乞丐。

在孤儿院,董万华有了遮风挡雨的“家”,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写字。在孤儿院工作人员的照顾下,他的前半生过得平坦而稳定,未曾经历过太大的磨难。


转眼间,曾经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七尺男儿,褪去了稚嫩的外壳。长大后的董万华选择了参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1946年,董万华的部队到江苏兴化驻扎,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邂逅了邵玉华。

董万华所属的部队是国军第4军,隶属于徐州绥靖公署薛岳将军领导,是国民党在北伐中的王牌军。在部队里,董万华担任的是文书工作,因而比起那些成天往返战场的战友,他无疑要幸运很多。


和邵玉华初次相遇时,董万华刚满20岁,邵玉华19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他们是在一家书店见面的,那日董万华原本想去买书,机缘巧合之下,他碰上了来看书的邵玉华,二人就这样认识了。

邵玉华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名副其实的名门闺秀。人不仅长得端庄秀丽,举止谈吐也尽显优雅,让董万华是越看越心生喜欢。难得的是,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没过多久,他们便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董万华和邵玉华交往的事,原本无人知晓,可终归是纸包不住火,消息最后还是传到了邵家人的耳中。邵玉华的父母坚决反对二人交往,他们无法接受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何况董万华还在军队任职。

那个年代,军队就像没有根的蒲公英,哪里有战斗打响,他们就会随风飘向哪里。即便董万华是个和笔墨为伴的穷文书,也难保危难时会被揪上前线当替补。万一哪天牺牲了,自家女儿岂不得早早当寡妇?


可彼时的邵玉华早已被爱情冲昏头脑,父母的阻挠并没有挫败她,反而激发了她骨子里的叛逆基因。于是,她作出了一个改变后半生的决定——和董万华私奔。

离开邵家后,董万华和邵玉华偷偷结了婚,随后在邵家附近租了间小房子作为新家。虽然董万华的薪水微薄,但也能勉强维系他和邵玉华的生活。1948年秋,儿子董水生出生,让小家又多了几分烟火气。

另一边,邵家父母眼见女儿已和董万华有了孩子,便也没再继续阻挠。生米既已煮成熟饭,自然没有再拆开的道理。就这样,董万华和邵玉华带着儿子过着安稳的生活,直到一年后那场突然而至的离别到来。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后,国民党精锐严重受创,损失近百万兵力。伴随着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迅猛攻势,国民党政权已如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但贼心不死的蒋介石,却依旧在试图奋起反抗。


为阻挠解放军南下,蒋介石命令在苏北驻扎的第4军和第51军刀镇江、丹阳的长江防线。名义上说是驻防,其实就是拿他们当挡箭牌,董万华被迫面临和妻儿分别的现实,而那时的董水生才刚刚两个月大。

出发前夕,董万华和邵玉华皆一夜未眠,都在为将来担忧。董万华自知此去多半凶多吉少,不晓得何时才能再同妻儿相见。次日一早,凝视着整装待发的部队,董万华叹息着将妻子搂进怀里,叮嘱道:

“待我走后,你务必要好好教水生读书写字,等我在那边安顿好了,就写信给你们娘俩报平安!照顾好自己!”

就这样,在邵玉华满含泪光的目送里,年轻的董万华跟着部队踏上了前往镇江的路途。抵达目的地没几日,渡江战役便骤然打响。在我军百万兵力的围攻下,南京总统府被攻占,长江防线亦被彻底击溃。

此时的国民党部队已是强弩之末,连续作战使得他们士气严重受挫,第4军除军长王作华和部分人侥幸逃走外,剩下的要么被歼灭,要么就是成了战俘。董万华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幸存者中的分子

后来,董万华和其他国军士兵经由上海,碰到了同样准备逃难的汤恩伯部。他们一道来到了台湾,总算是摆脱了战争的束缚,可此时的董万华并不知道,这个选择将成为他后半生最大的痛楚。

别离数载 分分散散

初到台湾时,董万华本以为他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但碍于台湾当局的政策原因,他渐渐认识到,回到大陆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很多来到台湾躲避战乱的国军士兵,他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和董万华一样,他们来这里本是想避难,可眼下都无法回家。身无分文的士兵们只能先坚持熬到退役,再想办法找工作维持生计。

董万华亦是如此,从部队退役后,从事底层工作的他本意不想再组建家庭。可随着年事渐高,现实的压迫不得不让董万华选择低头。1960年,他和一名台湾女子结婚,并在婚后陆续迎来了三女一子。

然而,尽管已在台湾另立门户,董万华的心中仍惦念着远在家乡的邵玉华和儿子。就事实而言,他和台湾妻子感情淡薄,结婚就像是潦草应付的任务似的,最终在维系22年的表面婚姻后,他们选择了离婚。

董万华并不知道,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些年里,妻子邵玉华带着儿子董水生经历了多少坎坷。先前家里日子虽然苦,但不至于担心温饱;如今董万华一去不归,母子俩瞬间成了孤家寡人,境遇越发一落千丈。

尽管有邵玉华的娘家帮忙资助,但也终归是力量有限,为了将儿子抚养成人,曾经锦衣玉食的她也被迫放下身段,靠着给别人当保姆赚钱谋生。

然而,做保姆的薪水也终归是有限的。眼看着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面对高昂的学费,邵玉华的内心又陷入了挣扎。她希望儿子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可眼下家里实在穷得叮当响,又该如何渡过难关呢?

董万华离开的那些年,各种风言风语被传得满天飞,有大多数都笃定他已在台湾另有家室,也有人认为他早已去世。一些好心人见邵玉华母子俩日子过得苦,便劝她尽早改嫁,于是邵玉华便和张燕生结识了。

张燕生比邵玉华足足大了19岁,多年来一直和老母共同生活。在媒人的牵线搭桥下,两个人都对各自情况做了说明,历经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他们以夫妻的名义住在了一起。


张燕生性格温厚老实,不仅对待邵玉华体贴入微,对待儿子董水生亦视如己出,主动帮他缴清了学费。即使后来邵玉华又生下两个女儿,张燕生仍旧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在街坊邻居们的眼中,张燕生和邵玉华天造地设,子女承欢膝下,夫妻感情和睦,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理想生活。然而,他们并不能看到,在这一派和谐的表象下,掩藏的是邵玉华长达20年的无奈。

昔日张燕生向自己求婚之初,邵玉华就提前打好了“预防针”,只要打听到董万华的下落,他们就立马办理离婚。和董万华的境况相同,邵玉华和张燕生也感情疏离,连睡觉都是以上下铺的形式分开住的。

在上海生活数载,无数个难眠的深夜,邵玉华总会想起远在台湾的董万华。这份执念总会如尖刺一般,深深地刺痛着邵玉华的心。所幸她的等待是值得的,一切最终在1987年迎来了转机。

几经波折 破镜重圆

1987年,随着台湾当局的政策调整,海峡两岸恢复往来。台湾老兵们再也不用饱受思乡之苦,可以与亲人团聚。邵玉华自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赶紧去红十字会做登记,希望能打听到新的消息。

但事态的进展却并不像邵玉华所想的那么顺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调集了台湾老兵的寻亲申请资料,却压根没在其中发现董万华的名字。就这样,寻找董万华一事被暂时搁置,直到5年后那封信的出现。

“亲爱的吾妻玉华,我对不起你!”

5年后的某一天,邵玉华忽然受到了这样一封来自台湾的神秘信件。当确认字迹是出自董万华之手的那一刻,她和儿子董水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分别四十多年,几经颠沛流离的他们,如今终于又联系上了!

原来,之前红十字的工作人员之所以没能找到董万华的寻亲请求,是以为他对自身现状已不抱希望。如今得知妻儿尚且都安好,这令他又有了盼头,于是便写信主动同邵玉华联系,还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邵玉华激动难耐,当即就按着信件上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当熟悉的声音再次于耳畔响起,两行热泪从邵玉华的眼眶中骤然滑落,这就是她朝思夜想多少年的意中人,她并不是在做梦!


隔着听筒的两端,董万华和邵玉华分享了这些年的近况,并约定好了见面日期。1993年7月15日,董万华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见到邵玉华和儿子董水生的一瞬间,三人相拥而泣,许久都无法平静下来。

紧接着,邵玉华带着董万华来到了家中,张燕生早知家里要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故而提前就备好了酒菜。虽然素未谋面,但董万华和张燕生还是很快就熟络起来。再后来,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董万华自然明白,他这个决定会对邵玉华和张燕生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骨肉,收入也很稳定。但董万华在大陆并无积蓄,他更倾向于带着邵玉华去台湾,至少那里自己还有退伍津贴。

另一边,邵玉华并没有立即表态,她的两个女儿倒是没什么意见,都表示会尊重母亲的选择。而张燕生,尽管表面上一再表示无所谓,心里也早做好了准备,但当这天真正到来时,他仍有些难以接受。


张燕生和邵玉华结婚38年,身边早就习惯了她的照料。眼下他已经83岁了,身体越发不如以往。若是放邵玉华和董万华离开,今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可一想到当初结婚前对邵玉华的承诺,张燕生的底气又泄了不少。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都已经答应好,等董万华回来,他就和邵玉华离婚,如今到了他履约的时候,自己总不能公然反悔。


次日一早,邵玉华、董万华和张燕生启程前往民政局。按照安排,邵玉华会先和张燕生办离婚手续,之后再同董万华复婚。可张燕生在途中作出的一个决定,却让事情被迫又拖了5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原本无欲无求的张燕生突然开口,称邵玉华若想和自己离婚,董万华必须拿出5000元作为补偿。在九十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邵玉华听后勃然大怒,同张燕生大吵了一架。


董万华废了好大一番力气,这才勉强劝住了邵玉华和张燕生。哪知三人到了民政局后,工作人员的话让他们陷入再次陷入茫然——邵玉华和张燕生当年没办结婚手续,所以不存在离婚一说!

这样的结果出乎了邵玉华的预料,她也没想到离婚也变得如此困难。工作人员告诉她,如果想办理离婚,她和张燕生必须先补办结婚登记,才能正常走完离婚的全部流程。


邵玉华和张燕生同意了,但当进行到财产分割这一步时,两人再次产生了分歧。他们的住所是一处一室一厅的公房,一旦夫妻俩离婚了,便只能有一个人能享有这套房子。张燕生和邵玉华本想着将房子留给大女儿,可他们只拥有使用权,并不具备指定家属继承房子的资格。

显而易见,邵玉华和张燕生的离婚协议已经失效。而且随着事态不断发酵,张燕生也病倒了,他们的子女开始反对二人离婚,邻居们更是指责邵玉华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这让邵玉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董万华看得出邵玉华的心事,知道她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料理完一切。转眼间两个月过去,董万华的签证马上就要到期,他站在秋风渐起的夕阳里有些感伤的想,或许妻子真的不会再跟她回家了。

1993年9月的一个秋日,董万华踏上了飞回台湾的飞机。临别前,他去医院探望了张燕生,又和邵玉华拍了合照。或许是心中有愧,康复后的张燕生态度有了明显缓和,在次年5月主动和邵玉华办了离婚。


1995年,董万华带着材料来到上海,同邵玉华成功复婚。但由于台湾省政策规定,夫妻结婚两年后才可来台定居,因而董万华只能独自留在台湾,但邵玉华并不担心,40多年都熬过来了,还怕这2年么?

祸不单行的是,1996年“台海危机”的爆发,让本打算回大陆的董万华希望落空。两年后,张燕生也因病离世,但受制于局势因素,邵玉华和董万华仍处于分居状态,直至2003年才得以重聚。


2003年,随着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邵玉华办理了居住证,从此留在台湾和董万华共同生活。这对前后分开长达55年的恩爱夫妻,如今终于再也不必饱受离别之苦,愿他们晚年幸福安康,幸福美满!


93年台湾老兵寻回失散45年妻子,问其现任丈夫:我可以带走她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