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搬运 想要吹吹[最后的台词]
看到了有意思的感想, 提到了几处之前没想到的吹点.
原作者是推上的 円あすか🍅パワポ(0/31) (@maru_aska)
原文链接: https://note.com/nbhmaru/n/n70bb8403a4ba
以下译文
------
华恋与光对峙华恋死去进入position0型的棺材插在电车上经过我再生产再度与光对峙交换唱名华恋宣告最后的台词Wi(l)deScreenBaroque迎来终幕华恋与东京塔中爆出position0东京塔插入沙漠的那个绝妙的场景, 叫什么来着?
其他的revue都有着名字, '皆杀的revue' 之类的. 但是只有最后华恋和光的场景没有'xx的revue'格式的名字. 印象里监督在某个访谈中说过"故意没有冠上像其他revue那样的名字". 但是在多处报道中出现过'再生产的revue'的名字, 那是正式名称吗? 这里就先姑且就用'最后的台词'场景来称呼吧!
最后的台词的绝妙之处, 那就是角色'没在动', 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不不最后的台词不是动的厉害?!' 可能有人会这么说但实际在动的都是角色以外的部分. 沙漠中疾驰的舞台列车, 照亮四面八方的聚光灯cg之类的狂动不止, 但意外的华恋和光是静止的, 仅仅是站在那里. 那可真是糟透了. '电影的最后要像宴会那样角色也好背景也好全部大动特动迎来高潮!', 一般可能会这样想, 但是对于剧场版starlight而言那样的场景到之前的灵魂的revue为止, 那之后才将收尾的最后的台词端上来. 说到底, 所谓动画, 在迪斯尼将其升华为艺术时就存在就是要让角色动起来才有价值的认识, 在日本则采取静画, 用类似歌舞伎中 "見栄" (装点门面) 那样的技巧(在低预算的基础上下功夫)来转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媒介. 这个剧场版的高潮是对日本动画而言历史性的高潮啊. 证明了就算角色没有在运动, 此外的舞台装置也能带来角色动起来以上的压倒性的感动. 其实我认为这个最后的的台词, 其实会不会是'舞台装置的revue'. 不只是剧场版, tv的时候舞台装置就常常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在'我再生产'兼用卡时, 展示的生产出角色的工厂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此外长颈鹿也说过'舞台, 照明, 音响会自行动起来'. 惊人的是, 到了电影的最高潮'最后的台词', 角色完全不自己动起来. Super Start Spectacle 全曲, 华恋与光几乎完全没有动过. 角色是被'自行动起来'的舞台装置完成了演出.
这真的厉害! 我是说, 这个要角色在电影的高潮场景不要动的决策很厉害. 果然在最后供出最厉害的作画最盛大的场景是最基本的高潮的制作方法, 而刻意不去这么做的决策太厉害了. 毕竟, 搞不好会被认为是在浑水摸鱼. 我自己就非常喜欢shaft的动画, 但经常看到被人喷PPT还是挺可怕的(虽然确实也有可能是因为工期问题做的确实PPT的集数). 比起不论三七二十一让可以动起来的东西都动起来来让观众完成情感宣泄(译注: 原文カタルシス, 中文中生僻, 姑且译为情感宣泄), 要让角色和画面静止还要保证有趣要难得多. 要是被观众认为是在摸鱼那制作下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但是剧场版的评价始终都是极高的. 这也是以古川监督为首的staff真的是相信舞台创造科才敢这么做, 而观众也回应了这种信任, 最后的台词也成为了为演者和观众奉上的真正的高潮.
(题外话: 舞台装置也太酷了
舞台装置, 太酷啦. 虽然前面一直在反复吹没有动没有动, 但那也是舞台装置在动才成立的.
特别是聚光灯实在太棒了. 古川监督曾宣言过"动画需要发明!", カミヤヒサヤス氏所制作的3D舞台照明, 没有这个聚光灯整个最后的台词场景都不会成立, 从这个角度上说正是动画所必要的发明.
华恋死去到重生间, 装在position0的棺材里插在舞台列车上, 穿过沙尘暴, 发动火箭引擎, 发生了一系列让人一头雾水的事情, 观众正处于"发生啥事?"的状态时, 华恋诞生. 在这里从正面用聚光灯将观众席照亮. 这就是祝福啊. 在少歌中, 以聚光灯为首的舞台装置其实都是角色了, 不单单是无机的光照. 聚光灯是以自身的意志决定在哪个场景, 聚焦于哪个演者. 也就是说聚光灯就是演出者, 也可以说是表现了对于动画而言的监督/演出的角色. 在那个动画的世界里, 就是古川监督在舞台侧摇动聚光灯, 而这对于角色而言就是"自行动起来"啊.
)
实际看看角色到底有多久是静止画状态吧. 比如说华恋出柜后"🎵抵达两个人的startlight"那里画了站在列车上华恋, 从此华恋就这样站了60秒. 之后和光对峙, 开始报唱名也都是立绘. 一直到 Possibility of Puberty (青春期的可能性, 剑名帅到) 从脚边弹起华恋才终于动起来. 高潮场景让角色静止一分钟的电影还有谁???
(
在现实中有人也怎么做过, 而且就是迈克尔杰克逊...
1992年在罗马尼亚的演唱会上迈克尔站上舞台后保持几乎一动不动1分39秒. 而观众都兴奋到昏厥. 总觉得的很想最后的台词.
(译注:

开头部分)
)
其实, 最后的台词那里真的会昏厥. 前几天, 古川监督在舞台见面会上说:
"Super Star Spectacle 那里大概都看昏迷 了, 所以会搞不懂看到了什么反复去看好几次" 2022-04-18 新宿舞台见面会
确实如此. 从屏幕中倾泻来的情报超出了大脑的感情容量上限. 这样的效果恐怕是'不论三七二十一让可以动起来的东西都动起来来让观众完成情感宣泄'那样的作品所难以达到的. 因为不论动作戏/画面全体的作画有多厉害, 超过大脑的处理能力有上限, 超过上限的信息就被浪费掉了. 也就很难让观众昏厥(别让观众昏厥啊). 但是在最后的台词, '角色基本是静止画' + '舞台装置大动特动' + '聚光灯' 这样动静结合, 成功的将多的难以置信的感情, 在不超出大脑视觉处理能力上限的情况下通过屏幕传递了过来. 在大脑的安全装置没有起作用的时候状态下, 屏幕上无情的跃入华恋和光, 这样还能维持清醒才比较难, 我自己初见时也烧坏了神经突触, 完全不记得自己看了什么.
另一个昏厥的原因是声音
不光是视觉, 耳朵也超出了情感容量的上限. 目前为止刻意没有去提及, Super Star Spectacle 的音乐发挥了极大的效果, 也左右了最后的台词这一段整体的感情线. '感情线'这词我也是临时想到的, 简单的说就是给画面增添了抑扬. 音乐是从小提琴的淡入开始, 难以发觉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的(与怨恨的revue形成对照). 那之后华恋落下东京塔沙漠迎来黎明后突然变成Mad Max(译注: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3633795824943559628 , 约两分钟处). 惊人的抑扬.
然后华恋回到东京塔后又变成了Jesus Christ Superstar (译注: b站搜索 Jesus Christ Superstar 即可, 有多个版本, 这里指的是Jesus Christ Superstar的最后一曲. sss和jcs有很大的关系, 有兴趣的话务必完整看下. 为了不剧透就不放具体链接和坐标了, 但原本作者引用的是2012的舞台)
这个抑扬的幅度也太夸张了. 我因为工作会听不少动画/影视剧的音轨, 像这样的可没有. 虽然revue曲基本都是如此, 在单曲内要压入的要素/展开也太多了. 我认为突出抑扬是为了控制观众的感情, 但 Super Star Spectacle 完全做过头了. 音乐的展开超出了想象却又控制在了大脑处理能力内, 耳朵承受了无限的感情, 那是要昏厥的.
而如果说音乐控制的画面的情感线, 那音效就是控制了画面的情感点. "在这个点上出这个音"就是音效的职责. 在聚光灯亮起来的时候的'papapapan!'的音效带来的特有的感动, 蓝色的闪耀带有的宝石的声音也有自己的含义. 那多半是因为 tv 5 描绘的露崎真昼视角所看到的闪耀的演出带有声音, 所以这里的宝石也使用了同样的声音. 也就是说, 这里的蓝色闪亮的宝石就是映照在华恋眼中神乐光的闪耀一事, 通过这个音效传达给了观众. 另一个音效出彩的点在于, 光说了"贯穿到底看看啊, 用你的闪耀"后, 摄像机向华恋逼近时, 这有列车的声音. 也就是说, 这里是在和片头被命运的列车撞过去的华恋做对照. 华恋最终能够直面命运的列车了! 能明白这些都是音效的功劳. (译注: 哪次舞台见面会上, 古川监督解释过片头华恋被撞的场景是在表现华恋发现自己迎来了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然后就被神乐光刺穿了. '你叫我贯穿怎么自己刺上了!'初见时是这么想的对吧! 话虽如此神乐光也是为华恋而刺的. 在华恋上开了洞, 从华恋中二人的约定的舞台的象征, 也是华恋为了成为舞台少女所牺牲的各种可能性的象征, position0喷涌而出, 从这个叫做 revue starlight 的诅咒中解放出来. 谢谢你的刺穿, 神乐光...
总感觉比起失忆,昏厥更像是死了一次. 看过了这个最后的台词后, 看之前的自己多半是死了. 能够与这样会杀死(划掉)重塑观众的电影真的太好了. 基本上, '最后的台词' 是字幕吧...在电影里加上'最后的台词'这样的字幕是有点难以想象...也就是最后的台词也是剧目的一部分. 太可怕了starlight. 大概就是在这条最后的台词的字幕跳出来的时候我死的.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