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人收藏用】战舰世界中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号重型航空母舰的数据资料

2023-08-06 12:50 作者:芦名企鹅  | 我要投稿

本专栏仅为个人收藏用,并不提供任何游戏指导信息。

德国战争海军H-39型战列舰改装重型航空母舰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

长度:277.54米

宽度:37米

舰体全高:25.17米

甲板高度:15.71米

排水量:52720吨

引擎出力:183600匹马力

最大航速:32节

右舷侧面视角,M·里希特霍芬是隶属于德国战争海军的航空母舰,是基于H-39型战列舰(即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船体)进行航母化改装的。由于H-39型战列舰是完全没有动工的计划的,所以可以认为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完全空想的航空母舰。但是由于德国在战争期间又存在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建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M·里希特霍芬与齐柏林伯爵的一点相像之处。

红男爵可以说和跳龙马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在防空炮和舰载机有所区别

M·里希特霍芬拥有特殊的涂装“铁十字”,笔者本次专栏并未使用。

啥时候这个皮肤才能复刻,我来给我的德国朋友换新衣服呢?

正侧方视角,里希特霍芬作为继承了H-39型战列舰船体的航空母舰,在装甲防护方面尤为厚实,基本上可以认为完全免疫远距离炮击对核心舱段的严重损伤。也得益于H-39型的船体,里希特霍芬拥有非常庞大的身躯。

虽说核心区防护很好,但是面对超远距离的吊射如果停船不动还是很有可能会出事的

舰艏正前方视角,里希特霍芬的飞行甲板在正面观看是并非完全中置的设计,甲板前方有两座弹射器,在起飞战机时能够观看到战机通过弹射器快速起飞。里希特霍芬在舰艏的防空炮布置和殷麦曼有所区别,采取了55mm的防空机炮。

一般不建议在起降飞机的时候使用防空炮,否则可能会被剃头()

舰艉正后方视角,舰艉悬挂了德意志雄鹰徽记。甲板末端有两根似乎是用于指示飞机起降的标记物,这样的设计能在赤龙上也发现。 里希特霍芬作为银币科技树的航空母舰,并没有悬挂舰名标识。

我觉得德国银币船没有舰徽和舰名就很可惜

俯瞰视角,由于在前置的某个版本对航母甲板系留飞机的改动,里希特霍芬甲板的战机数量锐减,目前只保留了执行进攻的单个编队。甲板首尾都有德国铁十字的涂装,在同人版本的涂装中会改为历史上原本的样式,切记不要在直播中使用。

红男爵的黑色甲板和跳龙马的木制甲板表面区别很大

武器配置

火炮与对空防御配置:

65倍径SKC/33型105mm高平两用火炮(搭载在十二座双联装Dop. L. C/38型炮座中)

一般而言,除非很有把握,不然不要轻易骑脸德国航母

77倍径Gerät 58型55mm防空火炮(搭载在十二座双联装炮座中)

德国较为新锐的防空火炮

舰载机配置:

对舰攻击机:梅塞施密特Me 155G战斗机

巡航/最大航速:185节/228节

每个中队九架飞机,实行三次三机编队空袭

每架飞机挂载四枚Panzerbrechend 2 L/4.8穿甲火箭

传说中的对马耳他(或者纳希莫夫)的穿甲火箭弹,威力十分惊人

可以观察到这个火箭弹是平头的,估计这只是外包装,弹头在里面

Me 155G型战斗机是由于齐柏林的建造重启,而Bf-109战斗机性能已经落后,德国基于Bf-109G型战斗机而研制的。Me-155有着更强的性能,同时还修改了起落架设计,更适合航母使用。1943年,齐柏林伯爵号彻底停工,Me-155A计划随之终止,本舰载机计划仅停留在蓝图阶段。

穿甲火箭弹Panzerbrechend 2 L/4.8则是一款本来用于防空的83毫米火箭弹,还有一种的火箭弹被广泛应用于德军飞机,其称为BR 21型火箭发射器,口径为210毫米,本来是用于地面防御和攻坚战时使用,被称为Werfer-Granate21。

理论上这种火箭弹的原型是“高爆火箭弹”,的确是用于对空的

鱼雷轰炸机:福克-沃尔夫公司 Ta 152C-1/R14战斗机

巡航/最大航速:187节/230节

每个中队九架飞机,实行三次三机编队空袭

每架飞机挂载一枚BT 1000型鱼雷

鱼雷速度非常快,但是伤害却比较不理想,更多是造成损管压力

看起来像是导弹,不顾实际上的工作远离也和导弹类似

Fw Ta-152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以Fw-190为原型发展的一种高空高速活塞战斗机。它与P-51H,喷火XIV一起被誉为终极活塞式战斗机的极限。

如果改变机载鱼雷的发射方式,以至于其如同普通炸弹一样,抵达目标前大部分距离均在空中飞行,则其能在航程的很大一部分保持发射初速。弹头将在目标前一小段距离入水,惯性将使其维持之前飞行的方向前进,类同鱼雷。为避免其爆炸深度过深,需要较浅的入水角度。 战争末期,德国开发了如上所述的武器,并称之为Bomben Torpedo(航弹鱼雷)。其结合了航弹能在短时间内覆盖较长距离的特性,以及鱼雷直线前进,测距容错率高的特性。

实验早期,德国人还开发过另一款BT 1000,该航弹的尾端有一枚火箭发动机。因为火箭发动机被证明不适用于该航弹,这款原型的开发很快被叫停。

BT鱼雷的结构图,这不就是导弹嘛

高空俯冲轰炸机:福克-沃尔夫公司 Ta 152C-1/R14战斗机

巡航/最大航速:187节/230节

每个中队十二架飞机,实行四次三机编队空袭

每架飞机挂载一枚PC 1000型穿甲炸弹

虽然一波26400震撼人心,但是德国跳水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个炸弹看起来就相当有威慑力

PC即Panzerbombe Cylindrisch,是SD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穿甲炸弹。PC系列弹壳更厚,有硬化铸钢鼻锥,炸药填充系数只有20%。该系列主要口径包括500、1000、1400、1600、1800。PC系列外壳多为天蓝色,尾翼有深蓝色带,这种类型的炸弹主要用于打击工事和舰船,很少出现在轰炸城市和工业目标中。PC 1400后来被用于无线电制导炸弹的弹体。

PC系列于1940年投入使用,但德国空军在实战中发现,在750至1500米高度投掷的穿甲弹速度不足以打穿战列舰甚至重巡洋舰的装甲板。如果投弹高度提升至5000至7000米倒是能够保证穿透,但命中率不可接受。因此1942年时德国空军装备了三种PC炸弹改进的火箭助推炸弹: PC 500 Rs、 PC 1000 Rs和 PC 1800 Rs。火箭助推炸弹最低投掷高度为1200米,火箭发动机在投掷3至4秒后工作,为其提供约160米/秒的垂直速度,从而显著提高穿甲能力。

实战演习中的记录

在测试版本的游戏中,舰体侧面的天线在进入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会放下,更加有史实的感觉了
其实里希特霍芬和殷麦曼的舰体区别不大
在某个版本的改动中,德国航空母舰是采用双侧弹射器同时起飞的
从高空俯冲而下的PC 1000航空炸弹威力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
袭击航母侧面的火箭机扫射时间是最短的
在水里不仅有鱼雷,还有不少的鱼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号航空母舰是基于H-39计划战列舰的船体进行改装的航空母舰,历史上存在H-39的图纸,但是从未有改装为航空母舰的计划;但是假设该方案得以落成,她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仅次于使用大和级战列舰船体建造的信浓号航空母舰。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命名取自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德国飞行员,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s)。他也是战斗机联队指挥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击落最多敌机的战斗机王牌飞行员之一,共击落80架敌机之多。他的绰号又名“红男爵”,他驾驶着那架使其得名的“红男爵”大红色阿尔巴特罗斯三翼战斗机席卷整个西线战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四处滚动,给敌人带来痛苦、恐慌、惊悸和战栗,给自己人带来欢乐、喜悦、慰藉和自信。里希特霍芬奇特而巨大的魅力使他成为人类空战史上最负盛名的空中英雄之一。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他于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河上空阵亡,年仅25岁。

两艘德国的十级航空母舰都是采取了德国一战时期的顶级飞行员作为命名。


【个人收藏用】战舰世界中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号重型航空母舰的数据资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