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4】: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组织(上):组织的起源和发展①

简介

定义
切特尼克
(塞克语西里尔文:Четници,塞尔克语拉丁语:
Četnici,发音为[tʃɛ̂tniːtsi]
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军的切特尼克支队,也是祖国的南斯拉夫军和拉夫纳戈拉运动,是轴心国占领下的南斯拉夫的保皇主义和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运动和游击队 。虽然它不是一个统一运动,但各只部队名义上还是由一个共主,即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来统帅。虽然它的长期目标是反轴心国,有一段时间里面也进行过边缘化的抵抗活动,但它也在几乎整个战争期间与占领军进行过战术性或选择性的合作。 切特尼克运动对轴心国采取合作政策,并通过建立和平模式或作为轴心国控制下的 "合法 "辅助部队的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
在一段时间内,在该国不同地区,该运动逐渐被卷入合作协议:首先是与德军占领的塞尔维亚领土上的傀儡政权即所谓救国政府进行过合作,然后还与占领了达尔马提亚和黑山的意大利人展开了合作,与波斯尼亚北部的一些乌斯塔沙部队合作,以及在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又与德国人展开了全方面的合作 。

信息
领导人:
●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
战后于1946年3月被捕,后被南联邦审判并被判死,于7月在贝尔格莱德由行刑队处决
●伊利亚·特里富诺维奇·比尔恰宁
1943年病故
●多布罗斯拉夫·耶夫杰维奇
战后逃奔罗马
●帕夫莱·杜里希奇
1945年4月在逃跑时被克罗地亚独立国军人误杀
等等等……
活跃时间:1941——1945年;1992年后死灰复燃
所属阵营: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至1944年8月)
总部:克罗地亚,苏沃博尔附近的拉夫纳格拉
1941年7月至12月,切特尼克人在德国占领的塞尔维亚领土上展开了积极起义。由于8月底的洛兹尼察战役,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所率领的切特尼克部队是第一个从轴心国控制下解放出欧洲城市的人。起义初步成功后,德国占领者颁布了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欧镇压反纳粹抵抗的惩罚条例,即每杀死一名德国士兵就处决100名平民,每打伤一名士兵就处决50名平民。

1941年10月,德国士兵和塞尔维亚合作者就在克拉列沃和克拉古耶瓦茨对平民进行了两次大屠杀,死亡人数总计超过了四千五百人,其中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这使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相信,杀死德国军队只会导致数以万计的塞族人进一步不必要的死亡。
因此,他决定减小切特尼克游击队的攻击力度,等待盟军在巴尔干地区进行登陆。 虽然切特尼克同德意占领军的合作达到了“广泛和系统”的程度,但是切特尼克人却恬不知耻的把他们的合作政策称作 "利用敌人"。政治学家萨布丽娜-拉梅特指出:
“切特尼克的政治纲领和他们的合作程度都有充分的、甚至大量的记录;因此,仍然可以发现有人认为切特尼克除了试图实现一个所谓种族净洁的大塞尔维亚国家的愿景之外,还在做别的事情,他们打算在短期内通过与轴心国部队合作的政策来推进这一愿景,这实在令人有点失望。”
切特尼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南斯拉夫展开过一系列的恐怖活动成。他们在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混居的地区对克罗地亚人实施恐怖袭击,同时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桑扎克对萝教人口聚居区也会如此,更重要的是会在所有地区对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及其支持者使用三光政策。
包括屠杀平民、焚烧村庄、暗杀和剥夺财产,并加剧了克塞二族之间本就已经特别紧张的关系。根据米哈伊洛维奇1941年12月20日的指令,居住在将来打算会被纳为大塞尔维亚地区的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将被Remove。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切特尼克在这一时期的行动构成了种族灭绝。据估计,切特尼克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五万至六万八千之间,而在桑扎克地区能统计到的受害者就超过了五千人。超过三百个的村庄和小城镇被摧毁,还有大量的清蒸寺和天主教堂被毁。

“切特尼克”是个啥意思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切特尼克”被认为是由土耳其语的 "çete "发展而来,意思是 "掠夺和烧毁",与冲突有关的词语还包括çatmak和
çatışmak。马蒂亚-班在1848年第一次使用了 “切特尼克”这个词语,指的是需要在塞尔维亚公国之外组织武装单位,以采取行动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第一次使用 "切特尼克 "来描述军队和警察部队的成员大约出现在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这个词被扩展到具有塞族民族主义目标的军事或准军事组织的成员。从1904年开始,塞尔维亚语【četnik】一词通常被用来描述巴尔干游击队的成员,称为cheta(četa/чета),意思是 "乐队 "或 "部队"。今天,"切特尼克 "一词被用来指任何持有“以大塞尔维亚意识形态为中心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政治”主张的人员——著名人物包括卡拉季奇、姆拉迪奇、舍舍利、米洛舍维奇以及武契奇

历史兴衰

奥斯曼帝国衰弱时期
类似于游击战的小规模叛乱活动在南斯拉夫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那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地区。在1804年打响的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中,所谓的“土匪连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大规模的战斗让奥斯曼人占了上风,起义在1813年才被镇压了下去。可是两年后就爆发了第二次起义,游击战术再次被利用起来,而且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战果,协助在半独立的塞尔维亚公国的建立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该公国在1833年开始大幅扩张,并于1878年完全独立。在整个这一时期,直到19世纪末,人们对游击战的兴趣依然存在,塞尔维亚政府还委托出版了关于这一主题的书籍,并在1848年和1868年出版。独立四年后,该公国成为塞尔维亚王国。

1904年至1912年期间,在塞尔维亚私下招募、装备和资助的小批战斗人员又前往了当时依然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统治马其顿地区,目的就是以武装斗争的方式使该地区争取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并使之并入塞尔维亚,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同意。
这些小游击队主要由塞尔维亚皇家军队的现役军官和军士指挥和领导,塞尔维亚政府很快接管了这些活动的指挥权。希腊和保加利亚也向马其顿派出了类似的部队,它们也希望将该地区纳入本国治下,结果,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与来自保加利亚的对手以及奥斯曼当局发生了激烈冲突。
除了社会和民间流通的报刊,这些切特尼克的行动也得到了塞尔维亚的官方支持,并被解释为符合国家利益。直到1908年奥斯曼帝国国内爆发土耳其青年党革命后,这些切特尼克的活动才基本停止。

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切特尼克在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十分活跃——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他们是先锋探路队,在主力部队抵达之前骚扰敌人,攻击敌后通讯线路,散布恐慌和混乱;同时他们还要承担起野战宪兵,在被占领地区建立基本的行政管理。

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他们也被很好地用于对付保加利亚人。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切特尼克乐队被用于平定战争期间获得的塞尔维亚新地区,这有时会涉及到会对平民进行三光。
由于他们在巴尔干战争中被证明是有价值的,所以塞尔维亚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切特尼克部队,虽然他们很有用,但是在面对德国及奥匈帝国联军时依然损失惨重。在1914-1915年塞尔维亚战役结束时,他们在大撤退到科孚岛时也选择了跟随主力部队撤退,后来在马其顿前线作战。黑山的切特尼克部队也随之举起来了反对奥匈帝国对该国的占领的大旗。
1916年底,切特尼克恢复了元气后,又立刻投入了在保加利亚占领的塞尔维亚东南部进行的作战。塞尔维亚军队担心大规模的起义会遭到报复,因此派出了资深的切特尼克领导人科斯塔·佩查纳茨来阻止起义爆发。

然而,保加利亚方面开始征召塞尔维亚士兵,数百人加入了切特尼克。这最终导致1917年爆发了科斯塔-沃伊诺维奇领导下的托普利亚起义,刚才提到的佩恰纳茨也选择了前往与起义部队。
起义起初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最终还是被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镇压了起来,并且占领军立刻对平民进行了血腥报复。随后,被迫转入地下的佩查纳茨又开始率领切特尼克对保加利亚占领军进行破坏和袭击,甚至还渗透到了奥匈帝国占领区。不过就在战争结束前,切特尼克被解散了,一些人被送回了家,另一些人被军队的其他部门吸收了。

这里的历史大家可以去看看“爱历史的南瓜”的视频
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黑山和奥匈帝国的南斯拉夫人居住区合并,在战争结束后立即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战间时期
由于他们自1904年以来的军事成绩,所以说切特尼克退伍军人在新国家成立后便成为了主要的塞尔维亚爱国团体之一。1921年,切特尼克老兵在贝尔格莱德组织了 "切特尼克自由和祖国荣誉协会",其组织目标是培养切特尼克历史,传播切特尼克爱国主义思想,并照顾被杀害的切特尼克人的寡妇和孤儿以及残疾的切特尼克人。
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治运动团体,从一开始就有关于其领导和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最初,该组织的主要政治影响是自由主义的民主党,但占主导地位的人民激进党对影响力的挑战导致了1924年的分裂。
协会中激进派的大塞尔维亚分子脱离了组织,并在1924年成立了两个新的组织,即塞尔维亚《切特尼克》支持国王和祖国协会和塞尔维亚《切特尼克》彼得国王协会。
1925年7月,这两个组织又合并为 "支持国王和祖国的塞尔维亚《切特尼克》彼得国王协会,由普尼沙-拉契奇领导,他在1927年作为激进派代表被选入国民议会,并于1928年在国民议会的会场上杀害了三名克罗地亚农民党代表。他主持了大量的分歧,直到这一年该组织停止运作。次年亚历山大国王实行皇室独裁后,当时国家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拉契奇的前组织被解散,以前的持不同政见者重新加入了原来的 切特尼克自由和祖国荣誉协会,该协会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新国家成立后,立即出现了广泛的动荡。在马其顿,亲保加利亚的情绪很盛行,但是贝尔格莱德方面将其称为南塞尔维亚。马其顿民众对该政权的支持比较冷淡。于是乎政府在马其顿当地又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塞尔维亚化”。
包括关闭保加利亚东正教学校,修改历史教科书,解雇“不可靠的”教师,禁止使用保加利亚语,并对那些被判定从事反国家活动的人判处长期监禁。在1918-1924年期间,超过300名倡导马其顿是所谓大保加利亚的一部分的人被谋杀,同一时期还有数千人被捕,大约有5万名军队驻扎在马其顿。
数以千计的塞族殖民者来到了马其顿定居。包括由约万-巴邦斯基领导的几支切特尼克部队被组织起来恐吓民众,杀害亲保加利亚的抵抗运动领导人,并迫使当地民众为军队从事强迫劳动。
为了压制马其顿内部的革命组织的抵抗运动,政府又开始对民众开始开展恐吓措施,这包括在1922年成立由佩恰纳茨和伊利亚-特里富诺维奇-卢内领导的所谓“反对保加利亚强盗协会”,总部位于马其顿东部的斯蒂普。这个组织因不分青红皂白地恐吓马其顿民众而迅速赢得了“声誉”。佩恰纳茨和他的切特尼克部队还积极对反抗塞尔维亚和黑山对科索沃的殖民统治的阿尔巴尼亚人开展“三光”政策。
不过即使在南斯拉夫王国独裁统治的同质化压力下,切特尼克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运动。
1929年,伊利亚-特里夫诺维奇-比尔查宁成为协会主席,一直到1932年,他成为另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国土防御”(克塞语:Narodna Odbrana)的主席,并成立了竞争对手 "老切特尼克协会",但后者从未挑战过主要的切特尼克组织。他被佩恰纳茨取代,他继续领导该组织,直到1941年4月南斯拉夫被德国入侵。
从1929年开始,切特尼克主体在塞尔维亚本土以外的至少24个城市和城镇建立了分会,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少的克罗地亚人。
这种在塞尔维亚本土之外的塞族 "民族主义-沙文主义 "运动的扩张,加剧了民族紧张关系,特别是塞族和克族之间的冲突。在佩恰纳茨的领导下,切特尼克组织的成员资格向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有兴趣加入的新的年轻成员开放。
1930年之后,他把该组织从一个专注于保护退伍军人权利的民族主义退伍军人协会,变成一个积极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政党,在整个南斯拉夫有超过一千个团体,五十万成员。特里夫诺维奇-比尔查宁和其他人对该组织的激进扩张和脱离传统的切特尼克理想感到不快。
1935年后,切特尼克活动在以克罗地亚人为主的萨瓦省和几乎完全以斯洛文尼亚人为主的德拉瓦省被正式禁止,但这些地区的切特尼克组织并没有被彻底清除,而是转入了地下继续活动。
在此期间,佩恰纳茨与1935至1939年统治南斯拉夫的米兰·斯托亚迪诺维奇的极右翼南斯拉夫激进联盟政府形成密切联系。在战时,对军队的初级军官进行过有限的游击战培训,1929年政府出版了《游击战手册》以提供指导。 1938年,总参谋部修订了1929年详述的方法,承认在现代战争中不可能出现类似切特尼克部队在1904年和1918年之间开展的行动,并明确表示不会将任何重要的战时职能委托给切特尼克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