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二】【AI玩家名称来源】18拜占庭

本篇为拜占庭AI玩家名称来源介绍
更多内容见CV5643967

君士坦丁皇帝(Emperor Constantine)
罗马帝国皇帝,306~337年在位,早年间是戴里克先的副官,后来被任命为四帝共治中的一帝,虽然戴里克先的想法很好,但是四帝共治的制度很快就变成了三头同盟式的内斗,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合法化,323年,君士坦丁大帝攻灭了其他三个皇帝,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都城从罗马迁到了拜占庭,并进行扩建后,命名为新罗马,这形成了后来的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后,罗马帝国再度陷入了多次的分裂和统一。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Emperor Anastasius)
东罗马帝国皇帝,491~518年在位,最初是近卫军长官,在芝诺死后被芝诺的王后任命为皇帝,502年与萨珊波斯进行了高加索战争,这是拜占庭波斯战争的预演。508年,试图攻击在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但是收效甚微,于是阿纳斯塔修斯决心展开军队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得东罗马帝国进入了封建时代。512年,修建了保护君士坦丁堡的阿纳斯塔修斯长墙。

查士丁尼皇帝(Emperor Justinian)
拜占庭帝国皇帝,527~565年在位,继承了叔叔查士丁的皇位,即位之后立刻与萨珊波斯爆发了第一次拜占庭波斯战争,但在532年,为了腾出手来收拾西边的敌人,暂时与萨珊波斯和谈,派遣贝利撒留,于534年吞并了汪达尔阿兰王国,535年吞并了东哥特王国南部,结果539年保加尔人袭击了色雷斯地区,萨珊波斯也趁机袭击了安条克,查士丁尼在位后期,忙于应付帝国境内各地的叛乱,550年,查士丁尼派遣利贝里乌斯攻打了西班牙南部,这使得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达到了巅峰。查士丁尼之后仍然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但力量愈发捉襟见肘,随着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的一次次入侵,查士丁尼终于放弃了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561年,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再次签订和约。但这份和约并没有维持多久。

贝利沙鲁斯(Belisarius)
即贝利撒留,拜占庭将军,在查士丁尼的领导下试图对西罗马帝国领土进行恢复,但一样因为功勋卓著而被查士丁尼怀疑了,540年之后被召回君士坦丁堡,之后赋闲在家,562年一度被指控谋反,但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565年去世。
莫里斯皇帝(Emperor Mauricius)
即莫里斯一世,拜占庭帝国皇帝,582~602年在位,586年在索拉孔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591年,萨珊波斯发动内乱,库斯劳二世向莫里斯求助,于是莫里斯看准机会出兵,帮助库斯劳二世恢复了皇位,结束了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601年,拜占庭帝国击败了阿瓦尔人,然而之后拜占庭帝国陷入了内乱,莫里斯也在动乱中被杀,这标志着查士丁尼王朝的终结。
长者希拉克略(Heraclius the Elder)
即希拉克略一世,拜占庭帝国皇帝,610~641年在位,希拉克略王朝的创建者。早年间跟随莫里斯参与了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福卡斯篡位后,希拉克略暂时隐忍,波斯的库斯劳二世也打着为莫里斯报仇的旗号进攻拜占庭。608年,希拉克略揭竿而起,用两年时间推翻了福卡斯,之后立刻进行了军区制改革,力挽狂澜,622年在伊苏斯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626年击败了北方的阿瓦尔人,之后与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结盟,从格鲁吉亚攻进了伊朗,在尼尼微和泰西封追着库斯劳二世跑,最后库思老二世死于萨珊波斯的宫廷政变,拜占庭波斯战争终于结束,然而胜者却并非拜占庭或者波斯,而是阿拉伯人。633年,阿拉伯帝国开始猛烈地攻击拜占庭帝国,如果不是希腊火,拜占庭可能也要早早灭亡了。最后拜占庭失去了非洲和中东的所有领土。希拉克略在去世之前曾经派出遣唐使,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但这也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提比略三世皇帝(Emperor Tiberius III)
拜占庭帝国皇帝,698~705年在位,最初是日耳曼海军将军,697年,在迦太基被阿拉伯的穆萨·本·努赛尔击败后,带领败军回国,放弃了北非领土,攻入君士坦丁堡,推翻了列昂提乌斯,自立为皇帝,专心的在小亚细亚对抗阿拉伯人。704年,查士丁尼二世回到君士坦丁堡,推翻了提比略三世,提比略三世被抓后处决。
结巴者迈克尔(Michael the Stammerer)
即迈克尔二世,拜占庭帝国皇帝,阿摩利亚王朝的创建者,820~829年在位,最初是拜占庭将军,推翻利奥五世后即位,在保加利亚人的帮助下,击败了竞争者,这场内战大大削弱了拜占庭的实力,使得萨拉森攻占了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但在那之后,迈克尔二世着手恢复拜占庭帝国的力量,使得拜占庭帝国在未来击败了阿拔斯王朝。
马其顿人巴西尔(Basil the Macedonian)
拜占庭帝国皇帝,867~886年在位,马其顿王朝的创建者。推翻了迈克尔三世而即位,在位期间收复了之前丢失的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但没能维持多久。不过巴西尔成功恢复了对南意大利的统治,并向斯拉夫人传教,让他们开始信奉东正教。886年,巴西尔在一次狩猎中被野鹿拖行致死。
利奥六世皇帝(Emperor Leo VI)
拜占庭帝国皇帝,886~912年在位,895年被保加利亚人攻击,使得拜占庭丢失了今天保加利亚的领土,907年,基辅罗斯也入侵了拜占庭,逼迫拜占庭开放通商,给予贸易特权。912年,利奥六世试图收复克里特岛,被击败。之后不就就去世了。
罗曼努斯二世皇帝(Emperor Romanus II)
拜占庭帝国皇帝,959~963年在位,在位期间派兵收复了克里特岛,963年被皇后毒死。
巴西尔·波伊安勒斯(Basil Boioannes)
拜占庭帝国的意大利将军,巴里战役的角色之一,1017年被巴西尔二世任命为意大利总督,之后调用了瓦良格卫队,在坎尼与伦巴第人作战,大获成功,稳固了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统治。1021年,波伊安勒斯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的军队,1027年,波伊安勒斯被召回。在那之后,拜占庭的南意大利领土逐渐被诺曼人蚕食,直到1071年,西西里王国彻底将南意大利吞并。
迈克尔五世(Emperor Michael V)
拜占庭帝国皇帝,1041年在位,在位仅四个月,通过篡位夺权,遭到民众反对,迅速地被推翻,之后被折磨至死。
伊萨克·科穆宁(Isaac I Komnenos)
即伊萨克一世,拜占庭帝国皇帝,科穆宁王朝的创建者,1057~1059年在位。1056年,因为迈克尔六世试图削藩,导致小亚细亚的贵族反叛,伊萨克一世于是推翻了迈克尔六世,并在之后进行了激进的改革,试图挽救腐朽的拜占庭帝国,但是遭到了贵族和教会的反对。1059年,伊萨克一世带兵击败了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一世,在回师途中遭遇雷击,伊萨克一世被吓到生病,在贵族集团的逼迫下退位,让位给君士坦丁十世,科穆宁王朝暂时中断。1061年伊萨克一世病逝。

曼努埃尔·科穆宁一世(General Manuel Comnenus)
英文原文的曼努埃尔·科穆宁将军,实际上是伊萨克·科穆宁的父亲,为巴西尔二世效力,在小亚细亚与萨拉森人和突厥人战斗。
汉化后的曼努埃尔一世,是拜占庭帝国皇帝,西西里战役的角色之一,1143~1180年在位,在位期间收复了奇里乞亚,并且打击了在拜占庭帝国内到处闹事的十字军国家,比如安条克,1147年与西西里的罗杰二世战斗,之后和罗杰二世达成了暂时的协定,但在1158年,拜占庭军队撤出了意大利,并再也没能回来。1168年平定了塞尔维亚地区的叛乱,之后打击了威尼斯商队的气势,还与罗斯公国结盟联姻。1176年,曼努埃尔一世试图夺回被罗姆苏丹国占据的小亚细亚,结果遭遇了巨大失败。不久之后曼努埃尔一世去世,而拜占庭最后的辉煌便也结束了。
亚历克修斯四世(Emperor Alexius IV)
拜占庭帝国皇帝,1203~1204年在位,在父亲被政变推翻后,亚历克修斯四世跑到神圣罗马帝国,引狼入室,带着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把君士坦丁堡攻克了,然而在那之后亚历克修斯无法控制局势,十字军劫掠了君士坦丁堡,并且监禁了亚历克修斯四世,最后亚历克修斯四世被勒死,之后不就拜占庭帝国就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拉丁帝国,直到1261年,尼西亚帝国才重新恢复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但领土范围已经缩水到爱琴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