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大果园的四时风物

我在师大生活的四年里,师大的许多人和事儿都给我留下了浓艳且清澈的回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师大校园里的各路果子肯定占去了大头。如今临了,想着再去体验一把采摘的乐趣,吃着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桑葚,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又突然想到,这种乐趣何不写下来供后面的师大人共享?
写在前面的话:
下面介绍的水果是师大里我比较喜欢且比较熟悉的水果,并不是全部(肯定还有我没有探索到的)。水果介绍的顺序按它们的成熟时间来(这个时间仅供参考,一是每年的气温总是波动的;二是看运气,可能晚去半天就被各路友人们采光啦),附上的地点也是个大致的地点,这样才有探索的乐趣不是?最最需要大家牢记的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好吃,遇到不熟悉的一定要谨慎尝试!!!
桑
桑葚——师大一年中最早可以吃到的水果之一。一般而言,五月下旬左右就可以采摘到第一波红黑色的桑葚。由于桑葚不是一气儿成熟的,六月上中旬还可以吃到第二波以及第三波的桑葚。和水果店买的桑葚相比,它的个头要小一些,没那么柔软多汁,吃起来偏酸,但酸味中也裹着丝丝的甜味,值得尝试。除了我们人类,校园里的鸭子们也爱吃这个。

目前我发现到的桑葚,一是在三浴室附近,不过这里的树高对采摘不友好;二是在金钥匙湖靠近时间广场的附近有一棵,在这里采摘的时候一般都会有鸭子出现,摘一些桑葚喂给它们想来它们应该会很高兴。

毛樱桃
和桑葚差不多时候出现的还有毛樱桃。和我们常吃的樱桃相比,毛樱桃没有长长的果梗,几乎是贴着枝干长的,个头也十分小巧,和我的小拇指头差不多大。
毛樱桃在校园的分布还是十分广泛的,二食堂后面的小花园有很多,去三浴室的路上以及三浴室附近的小林子里都有分布。不过我更推荐二食堂后面的,因为那里更向阳,成熟的更早且果实更饱满。三浴室附近的环境太阴了,往往二食堂后面的已经红了这里的还是绿色的。
要说味道嘛,酸酸甜甜的,算得上好吃。缺点就是核比较大,每次吃都得细细的用牙齿把薄薄的果肉剔下来,然后品味咀嚼,但这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杏
到了六月上中旬,最值得关注的水果就是杏儿了。作为一个爱杏儿人士,学校水果店卖的杏儿每次要么酸,要么硬梆梆的,真的很不好ci!!!直到大二的一次校园植物调查实习,我们组的同学在拉样方的时候发现这片“肥美”的杏子林,吃过它产出的杏子以后,我就年年都惦记上了。后来经过我多次的观察,我发现这片杏子林应该有好几个品种。
一种是我们拉样方的时候发现的,个头比兵乓球略大些,果肉呈橙黄色,果皮是鲜艳的橙色上抹了一面儿的胭脂红,姑且叫这类杏子“胭脂红”吧。与“胭脂红”一样呈圆球形的杏儿还有一种,个头有大有小,但果肉是黄白色的,果皮熟透了也还是黄白色的,再姑且叫这类杏子“黄白”吧。
这两类杏儿都很甜,成熟了都水润多汁。要说缺点吧,就是粗纤维很多,但味道真的绝。不过,这两类杏儿的产量年年都很不稳定,大小年现象很显著,能遇到它们的大年就珍惜吧,想要尝试的宝子们可以去雅艺楼旁的小林子里仔细看看。


接下来要说的这类杏儿,无论是外表还是核儿都是呈长椭圆形的,就叫“长(chang)杏儿”吧。这类杏儿校园的分布也比前两类杏儿要广,明理楼附近也能找到一些。要说“长杏儿”的味道,其实和“胭脂红”与“黄白”差不多,稍微偏酸,但粗纤维没那么多,产量年年也比较稳定。

李
时间来到六月下旬,这个时候,校园里的李子可谓是大丰收。李子树在师大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一是数量大,二是种类多。

第一种是紫叶李。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叶子大多数时候都是紫色的,结出来的果子呈现红色、紫红色或者红黑色,微被蜡粉,大小与元和西饼家买的椰蓉球相近。
紫叶李在我们校园里分布十分广泛,时间广场、金钥匙湖、生活区操场等等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不过,鄙人私认为体育场东侧的那一排紫叶李结出的果子是最好吃的,产量也很足,去年和小伙伴去采摘的时候地上全是李子熟透后落下砸出的一道道糖汁印记。
对了,紫叶李一定要熟透了再采摘,就已经摸着软软的时候,采下来先吃外围的果肉,那叫一个甜,但靠近果核的果肉就比较酸了。

第二种李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但个头比较大,比兵乓球还大一点儿,姑且叫“大李子”吧。“大李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呈青黄色,成熟的时候就开始换上了红衣。“大李子”和紫叶李一样,靠近核儿的地方会比较酸,但“大李子”具有紫叶李没有的两个优点:一是果肉更厚实,二是果肉吃起来也更细腻,紫叶李熟透了也还是会有一点儿纤维感。要说“大李子”的缺点就是在校园的分布较少,去图书馆的那条道上有一棵,金钥匙湖鸽子屋附近的李子林里面夹杂着几棵。盯上“大李子”的人不少,我每年都和保洁大妈们斗智斗勇,时常处于下风,能摘到成熟的“大李子”,在师大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第三种李子是美人梅。美人梅是蔷薇科-李属的植物,从它的拉丁学名Prunus × blireana 'Meiren'来看,应该是杂交的产物。根据360百科显示,它由重瓣粉型梅花与红叶李杂交而成。它是我最近才解锁的,也是我最近才鉴别出来的。美人梅的大小和紫叶李差不多,果皮与果肉呈深红色,果皮表面还具有一层绒毛。
据吃过它的同学说,美人梅成熟以后特别软,还会流汁,特别甜,吃起来既有李子的味道还有股杏儿的味道。它的成熟期我还不太确定,我六月末去看了一下,有部分可以吃了,但还有点儿生。也有的同学在八月中旬也吃到了,那时候美人梅已经熟透了。美人梅我目前发现的主要分布在博理楼靠近明理楼的一侧花圃里。


桃
与紫叶李和“大李子”差不多时间成熟的还有桃。桃在我们师大校园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山桃、碧桃我这类叫得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桃儿。虽然师大里的桃树很多,但能结出图片中果实的桃树少之又少,我发现的唯三能长出比较大果实的桃树,一棵分布在校园西北方向的围墙附近,一棵在勤学楼附近,剩下一棵由于发挥不稳定就留给大家自行探索了。

时间来到九月,经历了一个暑假,师大校园里又有一大波水果成熟了。
梨
九月上旬,秋子梨开始成熟。不过九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摘到,原因无它,主要是它生长的位置太显眼了,秋子梨主要集中分布在图书馆西门前的小花圃里,地理位置上来说可以算是师大的CBD区域了。七八月它开始结出婴儿拳头般大小的果实,考研留校的,还是旁的什么人,路过的时候总会因为好奇心摘下一两个来瞧,久而久之,能顺利长到成熟的果子少之又少。大家也不要丧气,九月开学的时候可以在秋子梨下面的草丛中探一探,总能找到几棵沧海遗珠。
秋子梨近球形,果皮上分布着摸起来沙沙的棕黄色斑点。如果是成熟的秋子梨闻起来十分舒适,是那种闻起来就会觉得这个梨子很好吃的味道。但秋子梨真实的味道嘛,石细胞很多,口感欠佳,风味也没有卖的梨好,不过我们尝它主要也是图一乐嘛。

在环时间广场的花圃附近还有一种叫做白梨的梨,采摘情况和秋子梨差不多,很遗憾我没尝过它的滋味,后来人或许可以一试。

海棠果
九月开学,秋子梨不容易吃到,但海棠果却是随处可见。和李子一样,海棠在师大也是大家族之一——数量大,种类也多。很多海棠树看着长得都差不多,但结出来的果子却很不一样,我不知道它们的学名都分别是什么,就统一称为海棠果吧。
我在师大校园采摘过比较好吃的海棠果如下:第一种最为常见,吃起来酸酸甜甜的;第二种表皮凹凸不平的,看着丑丑的,吃起来很像云南地区的“花红”,十分开胃;深红色的这种我最爱,吃起来有粉粉沙沙的口感。由于海棠树几乎在我们校园的各处都有分布,大家就自行探索吧。



柿
九月中旬左右,学校的柿子也可以吃了。师大校园里的柿子我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北方菜市上常见到的那种传统土柿子,我忘记拍照了,就去网上找了一张类似的。这类柿子个头很大,最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果子的中下部有一圈像是被绳子勒凹了,或者向下压扁了,姑且叫做“假柿饼”吧。“假柿饼”主要分布在津沽学院后面的小花园里,不过长得比较高,想吃它得花些功夫。

鄙人私以为“假柿饼”的味道不如学校的另一种柿子——“尖柿”。“尖柿”也是我取得名字,因为它看起来尖尖的。图片里这颗“尖柿”的果皮表面染虫了,置于为什么选这颗柿子呢?因为没带工具,这是我踮着脚能摘到的唯一一颗“尖柿”了。我硬着头皮掰开尝了一下,发现竟然是好吃的。“尖柿”主要分布在校医院后面道路的一侧,不知道为什么,知道尖柿分布的同学很少。


苹果
最后再来介绍一种水果店的常客吧——苹果。把苹果放在最后,还真不是因为苹果是最晚成熟的,因为它成熟的时候你就大概率见不到它了,所以我也不确定它们到底什么时候成熟。
师大我见到了苹果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苹果我能见到它的时候都是青色的,我不确定后面会不会变色,就暂时称为“小青”吧,我印象里的青色的苹果都是很酸的,但“小青”在它还是青色的时候我摘来吃过,味道是清甜的,属实惊到了我。“小青”在26号楼附近以及通向南门的道路旁的竹林边有分布,一般而言,“小青”会在七月陆续失踪。

第二种是个头小小的“小黄”,味道清甜偏酸微带苦味,在津沽学院后面的林子里有分布,九月你仍可以找到它。

第三种叫做“小红”吧,算是师大数量比较多的苹果了,也算是师大我比较明确成熟时间的苹果了,九月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ci啦。它主要分布在体育馆前的两侧草坪里,果肉带着红色,吃起来很酸,不嫌酸的可以挑战下,哈哈。

作者想说的话:
最后,想给大家说的是,采摘的时候悠着点儿,每次看到我的那些老朋友们要么被折断了胳膊或打断了腿儿,看着很心痛诶,大家做到文明采摘哈。以及文章中有判断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