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络上会有键盘侠?《乌合之众》
近期重新读了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勒庞对于群体心理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到位。
团子印象较深的是下面这句话:
“只要一个个体处于群体之中,他的智力水平就会大大下降。”
直观点的例子是,比如微博的很多社会事件,热点新闻,群体很容易被煽动情绪,进而不自觉地成为乌合之众。
平时理智冷静的个体,一旦处于集体之中,就跟被下了降头一样,智力迅速下降,变得不像自己。
以下是团子二次重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书名:《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作者:勒庞
译者:董强
本文作者:咸鱼团读书
一,键盘侠是怎么来的?
“群体是匿名的,因此也是不负责任的。一直控制住个体的责任感,会完全消失。所以,他会特别容易放纵自己。”
读到这段的时候,团子深有感触,我好像能理解网络上为什么会有键盘侠了。
虽然绝大多数网站都是实名制,但前端显示的还是用户昵称。
对于键盘侠来说,这个昵称就相当于是匿名的,其他用户不知道他们的真名。
因此他们就肆无忌惮地在网上发言,发言是否理性,会不会伤害到其他人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再举个例子,我们在公司或者其他公共场合发言,基本都会收着,在认识的人面前,我们发言时会克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也正是可能由于平时一直在克制,到了网上才想要发泄,因此看起来正常的用户就变成了键盘侠。
现实中彬彬有礼,到了网上就放纵自己。
人是一体两面的,很多人在现实和网络上两副面孔。
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大家互不认识,恶的一面就被放大。
二,群体的可暗示性和轻信
“群体的普遍特征之一是过于容易接受暗示。”
读到这里时,团子脑海里浮现出两个成语,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为什么谣言一直屡禁不止,也可以适用这句话吧。
正是因为群体的可暗示性和轻信,谣言才有生存的土壤。
如果配合上权威专家、媒体发言,那效果就更厉害。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相信权威,从权威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出口的言论更容易让人信服。
但静下来想想,机构和专家说的就一定正确吗,他们就不会说谎吗?
“群体的人数不用太多,就可以摧毁正确观看的能力,让真实的事实被与它们不相关的幻觉所替代。”
当绝大多数人都在说这件事错的,对的那个人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
团子就碰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我觉得我没错,但我和大多数人的想法、做法不一样。
借用鲁迅那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团子想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批判性思维。
三,威望
威望分为两种:被赋予的威望,以及个体的威望。
结合书中的介绍,前者更多指的是财富、名利带来的威望,而后者指如个人魅力带来的威望。
个体的威望可以包含财富、名誉等,但不完全等同于这些,个体的威望也可能来源于个体本身的魅力、性格带来的。
“群体在前一夜欢呼的英雄,一旦命运不再青睐他,就可能在第二天被群体喝倒彩。”
这段话很传神啊,当一个人是成功人士的时候,他说的话就是正确的,有道理的,即使这句话本身很普通,但出自于成功人士之口,便变得有了含金量。
当成功人士一朝落魄,这时候,他说的话不再有人信。
团子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语,“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是否太势利,但人类社会本就如此,社会就是现实又残忍的。
当你不强大时,是没有话语权的,你说的话没有人听;你变强了,说出口的话就是“金口玉言”。
《乌合之众》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团子常读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