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古书真伪常识》第二卷 第六 读书笔记
《论语》《孝敬》《尔雅》《孟子》
论语是研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最好的书。
但是论语里的篇章 也不能够全部看作一起,《论语》并不是短时期内一个人写成的,而是,,一部分《论语》是孔子生前的弟子们所记载的,而有一部分《论语》是孔子死后数十年或者百年,孔子弟子的再传弟子甚至三传弟子所记载。
可以说《论语》不是一部统系的书。
再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所记载,不是一个人的记载肯定有很多不同,一个人说话,几十个人记载,一定会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所以难得真相。
说这样一个故事 明末清初,王船山先生不肯投降清朝 逃到了深山老林,没有纸张,不能著书立说,他去世之后,家人零星手收集他的笔记,都是记载在诸如账本,石板,废旧纸张之类的。清朝已经是造纸技术发达的时代了,尚且如此,那么在孔子时代,还是用竹简,如今小小的一本论语,当时真的是要“汗牛充栋”
竹简不会用一次就扔掉 可能会一用再用。
《论语》虽然说是一本东拼西凑的书,但是从汉代到清朝,从上至下,都是很推崇,在学术界的力量大,大家不敢怀疑,怀疑就是大逆不道。但是这种过分的尊重,反而减损了它的价值。
如何辨认《论语》里的伪造
论语里面大多是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这些比较简短的句子,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其实是比较长的。
从称呼来看:《论语》前几篇 陈虎用的是
子夏问孝--而不是“子夏问孝于孔子”
樊迟问知--樊迟问知于孔子“”
、
还有一些篇章 子曰--孔子曰
还有一些是就比较难说了,一些历史事情 《论语》里面又说起来 左转竟然没有论述。
关于《孝经》
其实论述孝经的篇幅特别,有很多说法是孔子所做 其实不然,梁任公认为最早不过比曾子门人的作品,
算是孔门推行孝道文化的书籍
《尔雅》
算是一本比较粗浅的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