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面试素材手册·包容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包容篇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一、特别讲政治
1.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
2.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3.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4.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
5.我们要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
二、特别有文化
1.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雨果
2.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3.开诚心,有大度。——康有为
4.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5.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
6.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7.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8.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
9.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10.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11.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12.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1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14.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15.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16.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19.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0.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三、特别会举例
1.康熙不修长城:1691年5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上奏,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在奏折上的朱批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康熙之所以不再修筑长城,是因为清朝统一了中国,一个多民族共荣的局面已然形成,长城失去了以往的功能。
2.满族与不计前嫌:满族的前身大金国,曾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几百年后,清朝在与明朝的征战中,不计前嫌,团结蒙古各部,与蒙古族联姻,共建八旗铁骑打败了明朝。不仅如此,清朝始建之初,对一些归附的明朝汉族文臣武将加以重用。特别是清朝早期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帝王,对汉族的孔有德、尚可喜、祖大寿、洪承畴等明朝降将委以重任;而康熙时期重用姚启圣、李光地等能臣,雍正重用张廷玉,乾隆左有刘墉右有纪晓岚。到了晚清,汉臣的地位越来越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林则徐、张之洞等汉族精英,被委以将相、封疆大吏之重任,生动展示了满族人豁达包容的精神面貌。这种开阔包容的胸怀,使当时国力快速提升。
四、特别懂陕西
榆林更加包容才能走向开放与成熟:榆林,从传统的视角看,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军事而生的九边重镇承载了边塞文化,因草原黄土毗邻而融合了蒙汉文化,因中央红军转战陕北而根植了红色文化,因深爱这片高天厚土而传承了民俗文化。文化的共生共荣,孕育了榆林包容的基因。
一座城市的影响力,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包容是前提,城市越包容,市场越开放,发展的要素越聚集。包容正是中华传统理念“和而不同”的现代阐释,成功的城市莫不如是。榆林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年轻就是资本与潜力,年轻就是机遇与希望。
更加包容,走向开放与成熟,就是要突破思想的藩篱、求同存异。要把榆林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来审视,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敢创敢试、敢为人先。一定要摒弃因资源富集而形成的“皇帝女儿不愁嫁”与“守着金碗讨饭吃”的思想,抛开“招来女婿气走儿”的顾忌,看清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趋势,树立开放、共享的理念,张开年轻的怀抱,迎接国际国内各地的朋友,在谋求合作的同时接纳众多的差异、争议,用共赢的成果消除隔阂。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年轻的榆林需要这样的胸怀与气度。我们相信,包容会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城市,而爱上这座城市的人,也会在这里变得更加包容。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