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薪资由什么决定?为什么你如此努力,却收入平平?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和待遇?此文说透!》,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搜索看一下。
文章举出了3个故事和例子:
秦国丞相李斯,在很早的时候,只是楚国的一个仓库的清点员。
他有一天发现,宿舍厕所中的老鼠,瘦弱如柴,见人便四处逃窜。而仓库中的老鼠,吃得圆圆滚滚,见人也能气定神闲,悠哉悠哉。 于是感慨:“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和这老鼠差不多。环境不同,待遇也会不同。” 随后离职求学,一路攀爬至秦相之位。 原文见《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庞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 人之贤不肖警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02女排和男足的待遇对比:
女排队长惠若琪曾说:“排球选手一年的薪水,比篮球队员一场球的工资还少。” 女排的月薪在千位数,而男足的月薪,却需要在后面加3个0。 2013年排球队员,每个月平均收入2000元,而男足平均每个月50万元。收入足足差了250倍。(具体数据可以看原文章获悉) 即便女排成绩多次,奥运夺冠。
只因为排球联赛市场化程度低,受关注度低,便薪资低。 03屠呦呦vs黄晓明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奖金300万,买不起北京适中地段的房子。但是黄晓明的一个婚礼,据说高达2个亿。 作者说:这是市场化的结果,黄的婚礼花费大多来自赞助商,且是心甘情愿。 并且总结,三种现象的根由,是所处位置不同。不同职业和行业,不同的收益分配而已。
所以你的薪资取决于——“你的位置”和你在这个位置上的“绩效表现”。
这也造成了同样的学校毕业,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努力,但是薪资就会差3倍、30倍,以至于更多。或者还有,即便比对方努力,但收入却不能比。
就拿现阶段,流量至上的现象来说:
演艺圈挣钱多的人,就一定证明实力强吗? 就一定证明是最努力,演技最好的吗? 因《狂飙》火的张颂文老师,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又有多少老戏骨,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只是因为大众不熟悉,所以薪资低、甚至无戏可拍。
没有演技,但是有流量就可以,有人看,便有商业价值。
说白了,就是流量在哪里,money在哪里。
对于我们普通的打工族,文章作者还提到岗位类别:直接创造价值和支持辅助两类。 直接创造价值:销售、研发 支持辅助:行政、后勤、出纳 前者收入高于后者。 当然,不同的公司,也会因为业务不同、收益不同、待遇不同,从而薪资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 但是不会远离市场定价线很多。
这篇文章,对于未就业的孩子,或许是很有启发的。但是身处已经定位角色的我们,如果不满意现状,或许可以想想,开辟另一条路努力努力。 但是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前面的高薪资,不能保证永久如此。
其实,收入高低产生的不平,更多是来自比较而已
。 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对你薪资的关注;没有更高欲望的消费需求;没有其他人或明或暗,与你的比较,你又真的需要那么多,身外之物吗?
92岁的恒子奶奶说: “当人活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胜利”与“失败”都毫无意义。 我不关心头衔和职位,这些都如过眼云烟。如果自己和家人健康、精力充沛,有几个知己可以交谈,还有什么其他奢望呢? 相反,如果你拼命工作,身体状况因此变得糟糕,自己和家人关系疏远,即使你挣了很多钱,那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其实,社会上很多有钱人往往内心寂寞、不安,常与孤独相伴。找我来咨询的人中,这样的人比世人想象的更多。”
在我看来,最幸福的莫过于《父母爱情》中的,一生两人三餐四季。一家人平平安安、整整齐齐,便值得骄傲和满足了。 况且,成为富贵仓鼠的李斯,却落得不如厕鼠的结局。好的东西都想要,便多了利益纠纷、谋划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