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会反手撕?

正手专不专业看你冲下旋的质量和稳定性,薄摩擦的不算,因为薄摩擦没那么高的难度。反手专不专业,看你反手快撕弧圈球的质量和稳定性。一个人乒乓球天赋高不高,可以说看反手快撕就知道了!林昀儒战胜了马龙,战胜了王楚钦,在WTT法兰克福冠军赛。其中林昀儒有好几个远台反手爆抽的精彩球,实在是顶级天赋的表现,那个空间感就连大满贯丁宁在解说的时候都感觉到惊讶。张继科,奥恰洛夫,樊振东,林高远,雨果和林昀儒都是天赋满满的乒乓球选手,正手可以苦练,但反手基本上就靠天赋!
凡是反手好的,天赋一定高,他们打球都很好看,很精彩。当然了,这不是说反手就完全盖过正手,因为正手的发力还是更充分,正手的调节能力还是更强!反手的局限性就是太高的球,太低的球,反手都很难处理好。不过我看松平健太的反手是能处理很低的球的,他相当于反手拉很侧面,但这种对手感要求还是很高的!
凡是反手不太行的,整个天赋一定是有问题,上限一定偏低。我们看有些业余只能正手抡大臂,但反手根本没法打,或者反手根本就不会,这天赋肯定低。有人可能会说马龙反手就不行,为啥还是大满贯?其实马龙反手不弱的,他吃亏就是反手力量不太行,难以打穿对手,所以马龙中后期才改打法,改成了正手利。马龙早期也打过波尔alc,也是两面均衡,他早期反手进攻也是很犀利,连续性很好。马龙的早期反手进攻唯一不好的可能就是力量差了点,这个你没法,天赋是多样性的,你反手技术好,连续性好,但力量不足,肯定也难打穿对手。
业余不会反手撕,主要是犯了两个大的毛病,第一个是发力动作太大,第二个是薄摩擦太多。越是专业的反手,越是发力集中,而越是业余的反手,动作越是过大,四仰八叉。乒乓球反手动作就像打拳击,必须发力集中,才能有效得分。打拳击的时候,对手是快速移动的,你挥拳过大,根本打不到对手,而且打不到对手,自身挥拳太大重心漂移,防守也困难。乒乓球反手发力也是如此,你以为动作越打,发力越大?不是完全错,发力充分的时候,引拍确实是相对大,发力动作是相对大。但你需要明白一个真理,樊振东的那个发力动作做得很充分,他是能击中球的,你能么?业余的老是想来就想打出国家队的质量,那不可能!
很多业余没有教练的指导,所以总是容易走弯路!樊振东是职业的,是球星,他发力充分能打到球,他将军拔剑能打到球。你呢?新手将军拔剑只能打到空气。业余练球应该是从小动作开始,先打到球,然后再想发力充分,这才是正确的思路。但大部分业余想的是什么?我管你3721,我管你打不打得到球,就是要帅,就是要将军拔剑。只要将军拔剑了,打到空气也是帅的,空气里面弥漫的都是“帅的空气”!
所以,业余很难学会反手快撕,就是因为思路就错了,很多人一上来就将军拔剑,拔了十几年,还是打不上台,还是不会反手快撕。因为反手快撕很多时候都是要面对对手正手弧圈球,哪怕对面正手再菜,对手的正手出球质量都是不低的!这意味着对手来球都挺快,你反手动作越大,是不是越难打到球?是不是越难控制球?所以大部分业余学不会反手快撕,因为这个确实很依赖教练的指导,也很吃天赋。反手好的,乒乓球天赋一定非常高!
业余第二大问题,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就是反手干蹭,干摩擦,薄摩擦太多。薄摩擦太多,就是指的反手发力向上的动作太多了,向前太少。薄摩擦太多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质量低,二是稳定性低。质量低就不多说了,都懂,你不往前撞击,多的是往上,最终球速肯定慢,因为撞击不充分。其次,稳定性低,为啥?因为快撕的球通常都是速度快的,质量高的,别人的球是往前走,你手往上走得太多,是不是容易漏球?而且撞击不实在的时候,球容易发飘,弧线不稳定。因为40+塑料球时代,球本身旋转弱,你光是蹭直接就容易掉球,漏球,甚至直接吃旋转。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反手快撕呢?首先你打好基础,反手先练推拨,手腕先不用力,自然的输出。反手推拨的精髓在哪里?在发力集中,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寸劲,就是李小龙那个寸拳的发力道理,一定要动作小而集中。甚至你可以把反手推拨理解为缩小版的弹击,这样你发力就会非常非常集中。业余反手主要问题就是发力太散,你动作越散越与反手快撕背道而驰;反手快撕必须发力集中才能控住球,才能有稳定性,才能有实战可用性。你基本功越扎实,实战的时候,你反手快撕就越能接近百分百的命中率,你才敢反手发力。
第二阶段,等你反手推拨练好了,你能找到击球点,脚下有一些移动的时候,你就可以练入门的反手快撕。反手快撕理论上不复杂,就是在你反手推拨的基础上,你手腕开始发力,然后往横向有个压拍的动作。推拨就是往前寸劲撞击,反手快撕就是在撞击的同时要制造摩擦,要压板。如果光是撞击,球没旋转,很容易出界。所以反手快撕的原理就是撞击+摩擦+压弧线,撞击的发力感觉就是寸劲在一开始的推拨,摩擦就是手腕的寸劲,压弧线是小臂往右,横向的一个寸劲的发力和制动。
第三个阶段,等你反手能“低质量”快撕的时候,也就是先保证稳定上台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增加引拍的幅度,加大整个的发力的输出了,这种时候就可以中远台去反撕弧圈球了。一定要选循序渐进,第二个阶段你认真练。第二个阶段就是引拍幅度尽量小,去体会撞击+摩擦+压弧线,动作幅度尽量小,但一定要找到这三种感觉,撞击,制造摩擦,压低弧线。人体毕竟是人体,它不是机器,所以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不是随便编程就能立马搞定的。你必须要搞懂三个东西,你是如何去撞击的?你是如何去制造摩擦的?你是如何去压低弧线的?三个东西都搞懂了,你才是学会快撕。至于第三个阶段,基本上是水到渠成,这个时候引拍,你要用胯,收一点左胯,收左胯的时候,引拍幅度自然就提升了,然后空间感一定要到位,要适当退台。因为反手收胯之后,整个动作的反应时间会增加,所以反手发力,一定是需要适当退台的。我们看反手利的林高远和周雨其实都是要适当退台的,否则反手引拍发力的时间就不够了。
总之,新手一定不要搞将军拔剑,这样你学不会反手快撕的,而快撕的最终就是反手反拉,最终才是将军拔剑!简而言之,反手学快撕,第一阶段,反手寸劲去撞击,去弹的感觉,手腕放松尽量不发力,顺着小臂的劲走;第二阶段,在寸劲撞击的基础上,引拍幅度不要大幅度增加,只是小幅度增加,手腕要主动发力去制造摩擦,小臂制造撞击的同时,小臂也要和手腕联动去控制弧线的高低长短;第三个阶段,用身体引拍,也就是收胯,进一步增大引拍幅度,适当退台,顶胯发力,小臂集中发力,手腕制造摩擦的瞬间要强势制动,从而辅助小臂去控制弧线长短。
在发力的空间感,撞击感和摩擦感上面,第一阶段,越是站近台,越是要敢于撞击;第二阶段,稍微退台一点,这个时候撞击和摩擦要考虑平衡;第三个阶段,退台越远越要敢于撞击,因为退台远了,你撞击不够,球速太慢,上台就被别人拍。总之,退台之后,你要用撞击去吃掉对手的旋转,以力量去抵消旋转。所以我们看林昀儒在远台反手反抽马龙和王楚钦的时候,撞击比例极高,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抵消对手的旋转,并且出球的质量才能打穿对手。
好了,保姆级反手快撕教程就这样了!如果还学不会可以留言探讨交流。但人不能撞了南墙才回头,反手是最吃天赋的,认真学肯定有长进,但天赋高的才能反手无敌。
切忌,反手技术的提升是先动作小,先撞击多,先摩擦少,开头必须练对!开头错了,你反手快撕很难到特别高的水平。反手快撕,从反手透板开始,从透板结束。另外,反手要学技术必须配个弹性差一点的,但通透性好的;你搞个特别弹的,你永远学不会反手快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