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刚开始学钢琴,这三个坑你千万别踩...
全文13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半
最近新收了个学生,五岁半的小姑娘,可爱极了
从没碰过钢琴的她现在每天抢着练琴
现在满打满算上了四次课,算学了一个月吧,可以双手弹C大调音阶两个八度了
手是这样的

特沉的三角琴键,指尖下去声音能透出来,非常自然
谁说小孩手没力气弹·不·响·琴·
一张白纸最好教了
我另一个学生就是,当初刚收他的时候整个手僵得不行,江湖人称铁臂阿童木

改了挺久才改过来,现在成了草帽路飞,习惯这玩意一旦养成可真难改
闲言碎语不用讲,今天正好趁机和大家分享下,面对初学者或者年龄尚幼的琴童,哪些坑不能踩(哪些招儿可以使)
别看孩子年龄小,不来一本这个提升一下智慧心里着实没底


第一坑,坑中战斗机:否定式陪娃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咱先把知己知彼研究明白
咱是谁?
咱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成年人,阅历广,再苦再奇葩的咱都见识过

见识的多了,就很容易地觉得——“就这?”
“这么容易都做不好?”
“这有什么难的?你就是不用心”
不过我倒是要说一句,钢琴这个东西还真是没那么简单啊——

知道了“己”是谁,就来研究一下“彼”是谁
他们在玩耍的时候是这样的

但是受到了批评,他们会立刻

一旦丧失自信,他们将会与同龄人格格不入,支棱不起来了

这种情况咱能愿意吗?
那不能够
我建议大家——

多鼓励啊同志们!
成年人弹琴被打击都会烦
何况小孩子
学会给他们打气加油才是靠谱琴童家长嘛


第二坑,坑中轰炸机:军训式管理
还是先了解下咱们自己
生活的毒打让我们学会了一套特管用的技能

“表现努力”成了人手必备的职场技能
经过社会洗礼的我们,自然而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不弹到某个时间,某个遍数决不罢休
当初咱有多讨厌上级,还记得吗

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纯真的家伙,有事儿他/她是真上啊

你一遍遍地让他/她重复,一遍遍刷次数
当重复只为遍数不求质量,其本身也失去意义

咱真的要让孩子讨厌弹琴吗?
我建议大家树立一个概念和认知——
质量 > 重复
认真 > 摸鱼
体验 > 一切
我们要鼓励练琴中认真有质量的体验
不鼓励机械式浑水摸鱼的重复
慢慢地,他/她练起琴来你拉都拉不下来...

第三坑,坑中推土机:情绪式交互
有的时候吧,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孩子回课不好,忍着不发脾气,脸还是拉的跟长白山似的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没弹好,被老师说了,和我妈回家一路上她没搭理我,一看就在强忍着不发脾气,以为我看不出来,回家炒菜还是暴露了她

先不说口味(水平很稳定),你想想这菜吃着是啥心情?
咱作为大人,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老师指出了问题,是好事还是坏事?
假设是好事,你难受干啥?
假设是坏事,把这件事变成好事不就行了?
怎么变——
这周练地不好被批评(坏事)→认识到上一周练琴有问题(好事)→好好练琴(好事)→下周被表扬(好事)
或者下周被批评(坏事,重复上一路径)
你看,只要练琴,坏事全能变成好事
多·爽·啊

总结一下
多鼓励孩子本身
提倡练琴中认真有质量的体验
战胜自己作为大人的坏情绪
总结完毕

喜欢这样风格的钢琴干货分享,请把这篇内容推荐给他人,也可以全网搜索石业鸿的钢琴艺术,那样我能乐一整天!以后会坚持发文,感谢关注!

作者介绍:
石业鸿,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艺术家(AD)、博士(DMA)。本科以优异成绩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深造,先后师从Dr. Marc Silverman,Dr. Solomon Mikowsky和Prof. Alexandre Moutouzkine,并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羽管键琴演奏家Kenneth Cooper与曼哈顿音乐学院室内乐教育家Dr. Heasook Rhee的指导。研究生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国芝加哥罗斯福大学深造,师从埃及钢琴家Dr. Wael Farouk,并于在校期间多次代表学校举办巡回演奏会并大获成功。2016年底,成为Dame Myra Hess Concert钢琴家,并受Picture This Post杂志专版专访。在美期间,一直获学校最高奖学金。2017年,受邀成为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艺术家,师从Prof. Awadagin Pratt,并被聘为助教。2019年,以全校最高荣誉留校继续博士深造,师从Prof. Awadagin Pratt与Prof. Dror Biran。他的演奏被评价为“技巧辉煌的,具有丰富的色彩与想象力的钢琴家”。
声明:
所有文字皆为本人原创,一个字一个字敲得老累了。
如有雷同——
那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