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住了“湖北有个黄负生”
(记者:严峻 冀杰 通讯员:周钢 郝利红)“黄爷爷,我们记住了您的英勇事迹,我们将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清明节前夕,光谷第三十二小学学生来到孝恩园缅怀革命先烈黄负生。

日前,武汉市光谷第三十二小学30余名小学生身着整洁的校服、胸前佩戴红领巾,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孝恩园黄负生墓前,在鲜艳的校旗呼应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光谷第三十二小学今年清明开展“祭英烈 学党史 跟党走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扫墓活动的重要环节。
带队老师在先烈墓前给小学生讲述了黄负生不平凡的一生。黄负生1891年8月出生于武昌,1921年经陈潭秋介绍加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全国最早的57名党员之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迷茫中醒悟的黄负生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阅读《新青年》《共产党》等进步刊物,创办了《道枢》《互助》等先进期刊,是武昌中华大学校刊《光华学报》以及武汉学联《学生周刊》的主要撰稿人。党成立后担任武汉区委宣传委员兼党刊《武汉星期评论》的主编。黄负生反对封建思想,倡导新观念,尤其从改造社会和改造教育入手,倡导教育公平,妇女解放,提倡新的家庭观和教育观。勉励青年为教育改革努力奋斗,“宁可为真理的牺牲者,不可为强力的征服者”,推动地方教育整顿和教育革新。
黄负生一方面十分关注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积极推动和领导工人运动,是武汉地区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重要启蒙者。1922年,毛泽东在探望病重的黄负生时称赞:“湖南有个蔡和森,湖北有个黄负生。”蔡和森是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湖南学联机关刊物《湘江评论》的主持人之一,毛泽东将黄负生与蔡和森相提并论,可见对黄负生革命理论宣传工作的高度肯定。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1922年4月,黄负生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武昌花园山仁济医院。1945年6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黄负生被确认为革命烈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参与领导武汉地区的工人、学生和妇女运动。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大家有信心吗?”讲解老师说。

“有!有!有!”三声铿锵有力的“有”字回荡在山谷里,淳朴的信心写在稚嫩的脸上,先烈的英雄事迹铭刻心中。
站在烈士墓前,30余名小学生全体肃立,向烈士碑敬献花篮、默哀、敬队礼、唱队歌,此时此刻小学生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红领巾在微风中飘荡,“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少先队章程,执行少先队决议,履行少先队员义务,严守少先队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同学们左手拿着黄色菊花,右手握拳高高举过头顶,庄严地一起重温入队誓言。

403中队少先队员代表王语彤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以前,老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祖国新时代建设的重任,虽然今后的路也有艰险和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学习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随时迎接困难和挑战。
“亲爱的黄负生爷爷,我们是21世纪的好少年,一定牢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听党话、跟党走,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王语彤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