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热点 | 中外重要电影公司大盘点(22个知识点,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一、好莱坞“五大三小”
好莱坞电影工业在默片时代晚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几家公司联合控制市场的寡头垄断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八家大型公司主导了整个电影业,并形成了在以后的20年里都没有太大变化的“五大三小”的产业格局。所谓“五大”,是指派拉蒙、华纳兄弟、米高梅、福克斯和雷电华。这五家公司具有完整的垂直一体化结构,拥有制片厂、连锁影剧院,并且拥有国际发行网络。而“三小”是指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三家规模较小,只拥有少数或没有影剧院的公司。
1.派拉蒙影业公司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月,比环球电影公司还要早上一个月,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格最老,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制作出《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和《阿甘正传》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2007年,发行了《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这些超级卖座片的派拉蒙一举成为好莱坞票房收入最高的大公司。派拉蒙以出品“欧式”风格的电影而出名,旗下导演包括约瑟夫·冯·斯登堡、欧内斯特·刘别谦和西席·德密尔等人。
2.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或者简称华纳兄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之一。华纳公司在默片晚期已濒临破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险摄制了一部有声片《唐璜》,不想却获得成功。1927年摄制、发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从而使华纳公司于30年代初进入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行列。华纳公司出品的电影在场面上比较节俭,大都属于低成本影片。这种谨慎的经营方式使公司能够长期获得适度而稳定的收入。它在20世纪30年代中拍摄了一批经典的歌舞片、强盗片,以及传记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反响都不错。整个四十年代,华纳兄弟保持着每年出品40部电影的高产量,拥有《马耳他之鹰》《约克军曹》《卡萨布兰卡》和《碧血黄沙》这些卖座片。2000年以后,华纳兄弟的新掌门人巴里·梅耶上台,公司保持一贯特色,不仅拥有《哈利·波特》和《十一罗汉》这样的系列电影,而且复活了《超人》和《蝙蝠侠》这两套系列电影。
3.米高梅公司
1924年4月24日,世界电影史上的最大奇迹——米高梅(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宣告成立,并从此开始制造出一系列神话。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之前,米高梅一直是好莱坞最大、最有影响、获利最丰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它的雄师标志甚至成了美国的象征。米高梅的电影与其他制片厂的电影相比更为铺张豪华,平均每部故事片的预算约为50万美金,大大超过其他公司的预算。当时米高梅号称“拥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明星”,其中就包括克拉克·盖博、葛丽泰·嘉宝、金·凯利和凯瑟琳·赫本等当红演员。米高梅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米高梅公司连连受到打击,连年亏损,最终于2005年被索尼公司买下,从此,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消失了。
4.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成立于1935年5月,曾是美国好莱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和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总部坐落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比佛利山庄西侧的世纪城。由黑白片时代的大公司福克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 福克斯在默片时代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有声电影出现后,它凭借着自己开发的电影有声系统迅速扩张为一家大型公司。1935年,福克斯和20世纪公司合并,成为20世纪福克斯。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2018年被并购于迪士尼公司之下。
5.雷电华电影公司
美国的电影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3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是大型电影公司里历史最短的一家。雷电华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经过,众说不一,多数说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国雷电华公司兼并美国电影票预售公司(兼营制片)和凯思—阿尔比—奥菲姆商业放映系统而成。涵盖制作、发行、放映等业务。由于新公司的组成部分中原先有两个公司是专营发行与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这方面的力量较为强大,从成立开始,公司不仅发行自己摄制的影片并且长期发行沃尔特·迪斯尼等人的影片。 它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公司,1933年公司陷于破产,直到1940年才重组成立。雷电华一直没有稳定的制片方针,只是零星地生产了如《金刚》等卖座影片。公司的微薄利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旗下独立制片公司沃尔特·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20世纪40年代前期,雷电华出品了唯一最重要的影片,即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另外,还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作品《深闺疑云》。
6.环球影片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又称环球影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电视制片厂之一。环球影片也是好莱坞最悠久的公司之一,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只用自有资金经营公司,而且旗下也没有强有力的连锁影院,到20年代公司开始衰落。七十年代,环球重回好莱坞的顶级公司行列,与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著名导演合作,发行了《大白鲨》《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后来的《侏罗纪公园》。 进入21世纪,环球更成为好莱坞最擅长开发续集电影和喜剧片的大公司。随着《谍影重重》《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大红大紫,环球影片地位稳步上升。2010年,米高梅公司破产,环球影片回归好莱坞头把交椅。
7.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哥伦比亚公司是美国一家发行电影与电视的制片公司,现属索尼影视娱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19年,原名CBC电影行销公司,1924年1月10日改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与米高梅公司(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破产托管)同为美国历史悠久的电影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标志是一位手持火炬的女人,从1993年沿用至今。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以其八十年的积聚成为好莱坞最主要的制片厂之一,其片库拥有500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包括12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2005年,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主要的电影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进一步确立了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娱乐行业领先的地位。
8.联美电影公司
1919年,1919年由四位著名导演及演员卓别林、范朋克、毕克馥、格里菲斯出资创建,逐步发展成为控制美国电影生产和发行的八大公司之一。联美公司在纽约成立时只是个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在1981年并入米高梅公司,改称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以出品007系列电影知名。联美是最早采用美国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大公司。这种经营方式及导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联美公司得以在摄制娱乐片外,还拍摄、发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艺术成就的影片。 其在默片时代风光一时,但到了有声电影时代便开始逐渐衰退。代表作品有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
9.【拓展】好莱坞“新六大”
好莱坞六大制片厂或简称“六大”,是在全球范围内占有可观市场份额的主要电影公司的统一简称。自2005年以索尼为首的财团发起对米高梅并购后,标志着当时“六大”格局的形成:迪士尼、福斯、派拉蒙、环球、索尼影视、华纳兄弟。2019年1月,成立于1997年的Netflix公司加入美国电影协会,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流媒体服务公司。同年3月,迪士尼宣布正式收购福斯,改变了好莱坞传统“六大”电影公司的格局。2020年1月,原20世纪福斯影业更名为“20世纪影业”,作为迪士尼的全资子公司,福斯厂牌正式成为历史。至此,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包括迪士尼、派拉蒙、环球、索尼影视、华纳兄弟以及Netflix,好莱坞“新六大”业已成形。
10.奈飞公司(Netflix)
美国奈飞公司,简称网飞。是一家会员订阅制的流媒体播放平台,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斯盖图。公司成立于1997年,从DVD邮寄租赁业务起家(2023年9月29日,Netflix宣布,该公司已正式终止其DVD租赁配送服务),通过不断地技术与运营创新并在产业链的不同市场中把握先机,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竞争者,最终跻身好莱坞“新六大”之列。于2007年利用流媒体技术创新,在特定发行窗口期中从DVD租售向流媒体发行销售的迁徙。《纸牌屋》开始,以原创内容战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当下Netflix在原创电影和国际市场上的发力。重金投资奉俊昊、阿方索·卡隆、马丁·斯科塞斯等著名电影导演拍摄高质量影片、争取奥斯卡等重要行业奖项,强化公司品牌、吸引更多的优秀影视人才为Netflix创作独家内容。2019年1月,Netflix公司加入美国电影协会,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流媒体服务公司。同年3月,迪士尼宣布正式收购福斯,改变了好莱坞传统“六大”电影公司的格局。
11.漫威公司
漫威漫画公司是美国漫画巨头之一,它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2009年底,MARVEL被华特迪士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成为其子公司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称为“漫威”。某种意义上来讲,"漫威电影宇宙"继承并突破了好莱坞工业体系的IP范式,开创了一种基于漫改电影的全新制片模式,在迪斯尼的娱乐化产业链中探索到了立足于电影本体的叙事策略和制片路径。 漫威拥有的大量的漫画角色版权。从2008年《钢铁侠》到2019年上映的《惊奇队长》,"漫威电影宇宙"推出的21部电影,累计全球票房达到185亿美元。
二、中国重要电影公司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公司在中国电影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积极制作和发行了许多备受观众关注和赢得各项大奖的电影作品。他们为中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些公司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也为中国电影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不仅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1.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简称中影集团,英文缩写CFGC)是由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中央宣传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于1999年2月,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 中影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实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影视产品生产经营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电影企业集团。 代表作有《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建党伟业》《无人区》等。
2.上海电影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影集团)为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电影集团之一。上影集团以影视产品创作、生产、宣传、销售、发行、放映等为主营业务,不断拓展文旅、文商、文化物业等影视相关产业,构建起覆盖创作、拍摄、制作、宣发、销售、放映和周边产品的影视全产业链。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立足主业、深化改革,着力培育新业务,布局新领域,致力于成为铸造精品内容,应用创新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转型的综合影视文化集团。“十四五”期间,上影坚定不移地贯彻“精品内容,大IP开发,转型升级”三大核心战略,培育发展“4+X”业务板块,大力推动内容、产业、机制、文化等四大创新,加快形成“人才专业化、组织生态化、机制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产业数字化”的“五化”发展新格局、新面貌。 70多年来,上影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祝》,第一部军事故事片《南征北战》,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儿童片《鸡毛信》,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第一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电影《庐山恋》,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城南旧事》,第一部应用数字特级技术制作的电影《紧急迫降》,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伯爵夫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技术奖的中国电影人晏仲芳等都和上影有关。2020年以来,从重大历史题材到现实主义题材,上影主要出品的作品有《悬崖之上》《1921》《大城大楼》《长津湖》《爱情神话》《望道》等影片,“新主流、上影红”正成为电影市场的独特风景。
3.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截止至2013年,共生产故事片837部,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厂的一些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曾译制出品了人民电影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该厂还拍摄了大量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和电视片。
4.八一电影制片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家具有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单位主营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下设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 八一电影制片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斗争生活,塑造优秀军人的银幕形象,为部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 代表作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闪闪的红星》《太行山上》《智取威虎山》《芳华》等。
5.西部电影集团(西安电影制片厂前身)
西部电影集团或称“西影”、“西影集团”即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前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 1956年04月筹建,1958年08月成立。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是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坐落于古都西安曲江新区巍峨的大雁塔角下西影路上。中国以生产故事片为主的电影企业。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总共获得国内外奖项300多项,出口影片80多部,占中国大陆出口国的所有电影总量的1/4多。 代表影片《老井》《红高粱》《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6.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并于2009年率先登陆创业板,被称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是目前国内一家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及产业投资实现有效整合的娱乐传媒企业。 早期以经营广告为主,1997年开始涉足电影、电视。伴随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程,“华谊兄弟”在几年内迅速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民营电影生产企业,并在电影市场上悄然演绎着资本化的进程。2009年10月,华谊兄弟成功登陆中国内地创业板,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由此拉开影视公司再次冲击上市的序幕。2018年起,因市场竞争加剧、签约艺人流失、重资产扩张等原因,华谊兄弟业绩持续亏损。 代表作品有1999年《鬼子来了》、2001年《大腕》《寻枪》、2003年《手机》《功夫》《可可西里》、2004年《天下无贼》、2017年《芳华》、2020年《八佰》等。
7.博纳影业
成立于1999年的博纳影业(前身为保利博纳影业),创立初期专注于发行业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电影投资、院线、影院、发行等全产业链的民营影视公司。博纳影业目前累计出品超过250部电影,累计总票房超过600亿元。在中国电影历史票房排行榜前15名中占有4席,《长津湖》更是以57.75亿元稳居票房冠军。通过与陈凯歌、徐克、尔冬升等多位优质创作者的紧密合作,博纳影业产出了多部聚焦现实主义创作,讴歌时代精神,传播时代正能量的系列主旋律电影,跻身国内民营影视公司第一梯队。 代表作有“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和《决胜时刻》)、“长津湖系列”等。
8.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创办于1998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新媒体娱乐服务企业与影视集团之一。光线传媒于2011年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如今,公司主要致力于对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制作与发行,成功做到以内容为核心、以影视为驱动,业务领域覆盖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以及艺人经纪等多个方面,是目前具备最全面的产业链纵向延伸的综合性内容集团之一。光线传媒旗下拥有光线影业、彩条屋影业等多个影视厂牌,每年提供二十部以上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优质电影产品。 光线成功投资出品包括《美人鱼》《泰囧》《港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鬼吹灯之寻龙诀》《一出好戏》《疯狂外星人》《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等,总票房超过440亿元。
9.银都机构
银都机构成立于1982年,是由先后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长城”“凤凰”“新联”等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整合了香港进步电影力量与资源,拓展了制片、发行、宣传、影院等全产业链业务。作为活跃的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先行者与主要阵地,八十年代银都机构推出了《少林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满汉全席》等诸多叫座也叫好的合拍片。CEPA之后,作为“两地电影合拍的中坚推手与把关人”,银都机构帮助众多香港企业推进与内地电影的顺利合拍,并且准确把关两地电影合拍中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表达差异,帮助《寒战》《桃姐》以及《窃听风云》系列、《杀破浪》系列等近百部两地合拍片顺利走向市场,2021年推出《怒火·重案》,寻找到了一条异于一般香港电影公司、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发展新路径。
10.银河映像
1996年,由导演杜琪峰,编剧韦家辉,游达志等人一同创立了香港银河映像电影制作公司。“银河映像"的成功主要有两种策略非常重要:一是重视剧本的创作,二是多品种多类型的发展策略。“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特色是香港电影所特有的,而从银河映像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极致的处理方式,很少的对白、刻意放缓的枪战场面、香港街道的烟火气等等塑造,在塑造出自身影像风格的同时,也为“港味”的塑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005年杜琪峰发起了针对35岁以下的香港电影人的第一届“鲜浪潮”计划,相继扶持了相当一批电影新人。 代表作有《黑社会》《毒战》《盲探》《华丽上班族》等一系列具有艺术水准的影片,在丰富华语电影市场的同时,其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商业模式也延伸到独特的港式“黑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