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独立所以不婚?老父亲当场开怼!
所谓“独立”,原本是个非常富有正能量的概念。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却开始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逐渐流露出许多尴尬的意味来。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独立,似乎就本能地能够牵扯到它与婚姻之间的微妙关系。
甚至有一些人更是几乎将“独立”和“婚姻”这二者看作了一对天敌。
譬如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的老李怎么也想不到,38岁的儿子大东、34岁的女儿小茜不结婚的理由竟然是:
“我都这么独立了,我还需要结婚吗?”
“我啥事儿都能自己搞定,为啥还要结婚?这不纯属没事儿找事儿吗?”
老李哭笑不得,不由得摇头叹息道:“孩子,道理不是这样的。别的理由也许还讲得通,但独不独立跟你结不结婚绝对没有半毛钱关系。”
的确,如今随着“独立”意识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独立”的同时,却往往也心情复杂地认为,是“独立”妨碍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独立=不利于结婚,这似乎也成为了许多人话里话外的某种共识。

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正如老李所言,一个人独不独立跟他结不结婚并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非但如此,把“独立”和婚姻、感情完全对立起来,往往才是一个人不够独立的确切证明。
因为真正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孤芳自赏,更不意味着一种“凡尔赛”式的矜贵与疏离,而是有着非常深刻和美好的涵义。
1、独立是“自立”,不是“自我”。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正是我们“独立”意识的启蒙。
所谓独立,就是不依赖他人,独立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事情和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人却往往容易跑偏,误以为“独立”的核心不是“我去解决问题”,而是“我”。
也就是说,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他们自己。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取代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他们以自我价值为唯一,否定或忽略了其他所有价值。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除了“自己”,其他的一切都只能靠边站、都只能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和花边。譬如他人、譬如感情、譬如婚姻。
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无关紧要——只要确信自己是人群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看重自己,原也无可厚非,但却绝不是可以就此看轻他人、看轻感情及婚姻的理由。
以一己之光屏蔽他人和世界的光华,其实往往无异于视自己为井底之蛙。
你当然是你自己的主打歌,但同时也别忘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这一首主打歌。
你不屑于聆听他人,又何必感概无人懂得你的旋律?
2、独立是常态,不是高姿态。
随着“独立”观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独立”之人往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这当然是件好事儿。
然而与此同时,一股浓烈的骄矜气息似乎也随之扑面而来。
如今在谈到“独立”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有意无意地便会流露出些许自负或是洋洋自得的意味。甚至连眼角眉梢似乎都在极力宣扬:你瞧我多独立、多优秀、多棒!
“独立”当然是好事一桩,但倘若“咋呼”起来,味道似乎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事实上,无论任何时候,当我们过于标榜某个事物的时候,它其实有极大概率是不太对劲的。
或者更进一步说,它往往是低于这个事物的一般正常水准的。
比如不久前有媒体大赞刘德华敬业,理由是刘德华在喊话迷妹贾玲可以演自己的夫人时,一度正身端坐、态度十分诚恳严谨。
刘德华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十分诧异,并不无感概地表示,大概是现在对于艺人要求的标准跟以前不一样了吧。比如自己拍戏准时还能被夸赞是一种优点——难道守时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还被当成一种荣誉了呢?

同样,“独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还成为一种自负和炫耀了呢?
它难道不是应该如同喝水吃饭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常态吗?
然而生活中偏偏不乏有人为此摆出居高临下的高姿态来,自以为“独立”便可以自视甚高,将其当作一种稀有的荣耀。
殊不知,当一个人将一件平常之事看得不同寻常之时,恰恰说明他还并没有真正理解并获得这件事情之于他真正的意义。
所谓“独立”,其实更多时候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私事”,就算偶尔与他人有关,也并不足以成为傲视任何人的理由。
倘若果真因此而目空一切,岂不是贻笑大方?
3、独立是既遵从自我,又悦纳他人。
独立并不是想当然地独自待着,只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认知和世界里,并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对他人敬而远之。
真正的独立,是任何时候都既能遵从自我、保持自我,同时又能悦纳他人,发现并理解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倘若为了彰显和维护自己而有意与他人划清界限,则非但算不上独立,甚至还可能造成对于自我独立能力的损失和伤害。
因为在闭塞和单调的个人世界里,一个人往往是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成长和心灵的给养的。
而失去了成长和心灵的给养,就算再怎么独立,恐怕在以后的日子里也终究难以为继。
4、独立是为了让我们更自由,而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孤立。
所谓独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独立,二是精神独立。
不过在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人对它的理解却往往只停留在第一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固然重要且必不可少,但精神独立亦同样不可或缺。
经济独立让我们挣脱物质的限制和束缚,获得生活的自由。
精神独立让我们挣脱思想、情感的局限或桎梏,获得灵魂的自由。
二者殊途同归,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我们更为自由,而不是为了画地为牢,让我们变得更加孤立。
经济独立让我们无惧选择,精神独立让我们抛却依赖。
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我们都既能够自由开始,亦能够自由结束。
比如一段感情、一场婚姻。
因为足够独立,所以不必患得患失,或是担心有所羁绊,或是害怕某人的离开或者伤害。
正如俗话说的:有你更好,没你也行。
感情来了,欣然接受;感情去了,淡然挥别。
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
缘聚缘散,都能自在随心,又何必耿耿于怀、呼天抢地?
就像众所周知的好莱坞影视巨星安吉丽娜·朱莉,就可谓是一个“独立”的优秀典范。
爱情光临之际,她可以尽情地享受“朱皮恋”的美好和甜蜜;婚姻破裂之时,她亦能够神定气闲地对皮特挥手ByeBye。
真正的独立,对于感情、婚姻非但并不排斥,反而让我们更加从容而富有底气。
5、独立可以是“树与树”的并肩牵手而立。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在她的诗歌《致橡树》中写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所谓独立,并不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顶天立地,而同样可以是两个人肩并肩、手牵手的默契屹立。
就像诗人顾城在他的诗中所说的那样: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