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子引航 || 历史老师对我说:怎么会错那么多啊


作者简介
刘柳辰,原惠州一中2021届高三16班学生,5年历史课代表,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学大类。自认为是间歇性勤奋与长期性懒惰的矛盾结合体,喜欢各种新奇事物,但只有三分钟热度。计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卷与躺的边缘反复横跳。
心路历程
ABOUT HISTORY
说起来惭愧,最初选择历史确实有考虑到数学不好的因素,并且暗戳戳地认为历史肯定比物理容易学吧。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如果现在问我,我也会骄傲地说: “我还是很喜欢历史。”喜欢它的厚重而深刻,跌宕且生动、神秘又不失庄重,时而澎湃激昂,时而泰然冷静。跨越时间和空间,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东流的黄河水,卷席河底漫漫黄沙,或是一本卷帙浩繁的老书,翻动书页时能感受到粗糙纹理和粉尘气味,庞大、繁杂,任何描述都稍显匮乏。

可以说,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学历史和喜欢读历史相关书籍完全不是一回事。选择学历史后也有过动摇迷茫,一方面是复习仿佛就是无意义的重复,为了备考每次考试前都要搬出那厚厚的三本书,从头到尾再过一遍,课本的知识都是精炼概括的,远没有平时看的历史书籍有趣,复习也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哈欠和走神反而了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回神后又为自己极低的效率懊恼。另一方面,并不是说付出就一定能有回报,哪怕复习了课本知识,连续好几次大考,我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选择题越做越错,首先排除的都是正确答案,对答案时心惊肉跳的感觉现在还十分真切,充分感觉到“玄学”名不虚传,历史一度成为我的薄弱学科,老师有时都问“怎么会错那么多啊”。

大概就是在这些时候,我意识到我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擅长学习历史,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这个念头确实有些难以接受,就好像自己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加之当时其他科目也不算很好,还有数学在拖我后腿,一时间只觉得挫败和迷茫。

不过我想,意识到自己确实有很多不足才是真正的开始,降低期待,从头开始,不要过分在意考试的分数排名,而是真正专注于学习本身,享受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的过程。所谓平时考试的排名分数,只是一个标准,一个判断我们学习状态的依据,应该为我们所用,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可能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目标,但是难免会因为结果不如人意而沮丧焦虑、怀疑自己。情绪波动在备考阶段再正常不过了,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尽力而为,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才是努力的意义吧!如果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回看这段经历,也会称道一声,“不虚此行”。
心得体会
ABOUT EXAMINATIOM
备考确实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间可能也会遇到不少瓶颈,心态也免不了跌宕起伏。好在最后慢慢摸索出学习方法和做题感觉,高考也考得不错(可能是唯一一门考得好的科目)。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陈校的课真的上得很好,有一种训练思维的感觉,如果能不要老是点我回答我不会的题就更好了555)。总之,只要不是最后一次“战役”,一切皆有可能!希望下面我的一些小小体会能帮到学弟学妹们!
01
把握好课堂时间。认真听讲是必要的,上课不止是要做笔记,更重要的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记录重点的部分。其实相当于是把课本内的知识过了一遍,上课留下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并且老师可能会穿插一些题目,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新学的知识,也可以了解某个史实的考察方向。复习课的话主要是加深印象和查漏补缺,同时分专题进行归纳整理。
02
注意归纳一些做题思路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排除绝对化选项、排除明显史实错误等等),答大题时的格式也要注意(比如分点答、先答材料有体现的再补充课本知识、开头对齐、时空观念等等),平时做题和考试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运用上这些方法或格式。
附上一张当时做的大题的图片(大题有不同风格,有概括材料型或者材料与课本结合型等等,可以一边做一边归纳一些套路,搞明白答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答)

03
重视课本知识。课堂笔记、课本的文字图片平时都要抽时间记忆(最好是找一次考试前将三本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重点和高频考点要着重记忆,大型考试前可以再过一遍加深印象。可能同学们会觉得考试出题很灵活,好像和课本知识联系不大,可实际上虽然考试没有直接从课本中出题,但课本知识永远是出题的基础(或者说大纲),也是我们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学习素养的重要部分,扎实的史实基础可以让你游刃有余地排除错误选项,作答主观题。另外到了备考后期可以用时间表或大事年表对照着课本知识记忆,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年级应该会统一发,也可以用课本最后几页的附录)
04
总结历年真题。做题最好就做考试真题,可以将历年高考、大型考试真题找出来进行模拟,估计自己在选择和主观题分别用的时间,摸索一下做题思路和感觉、答题格式等等,对错题进行整理,隔一段时间可以重复做,拿出来思考思考,为什么做错?它的思路是怎么样的?考点是什么?

05
多请教老师。老师带了这么多届学生,一定比我们更有经验,有疑惑的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主要是听老师的思路,然后自己再琢磨思考。也可以向大佬寻求帮助,一起讨论问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6
考后总结与分析。不只是历史,每一科都适用。考后要对自己做错的题、耗时过多的题、扣分较多的题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当作是一个复盘,分析自己做错或扣分的原因,回想自己考试时的状态,并写下改进措施。下次考试前的晚上可以找一张纸,写下自己容易犯错的点,应该注意的方面,用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错误啦!

07
一些书单~
(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仅作为推荐~)
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书,特别是如果以后想选择相关专业或职业,高三就还是以备考为主啦。
《中国人史纲》 柏杨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张宏杰
《万古江河》 (老师、名校推荐,学术性较强,看完应该会有格局打开的感觉,但我真的不怎么能看进去......)

文案 | 刘柳辰
排版 | 李晓航
审核 | 惠州一中杏林学社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