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刘勰的文学文体论
《辨骚》一篇不算在论文体各篇之内。
刘勰并没有把骚、赋看作两种文体。《辨骚》是为了说明《楚辞》是上承《诗经》而下启辞赋,是文学发展中善于运用通变原理之楷模。
从第6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分别论述了34种不同的文体,可谓相当详尽。
刘勰文体论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他的分类原则上。他的20篇文体论的分类是参考当时流行的文笔之争。
《文心雕龙》中20篇文体论,从题目上看包括了34种文体,实际上其中还附带论到许多有关文体。
他的分类是有大有小的,有主有次的,在前后次序上也有考虑。
刘勰对各种文体发展的分析,共分为4个方面:
1)“原始以表末”:是对各种文体的历史发展、源流演变的论述。
2)“释名以章义”:对每一类文体的名称做一个科学的说明,同时给予一个带有定义性的概括,以指明这种文体的理论含义。
3)“选文以定篇”:从每一类文体历史发展状况的论述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做出深入分析。
4)“敷理以举统”:对各类文体创作特征和要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