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基础+文学理论与批评高分学长考研备考经验分享

2023-02-18 14:36 作者:南开大学考研哥  | 我要投稿

本站法律顾问郑重声明:本文章为原创,版权在格瑞斯教育旗下天津考研网,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目的复制与传播!

各位研友大家好,由天津考研网组织的在读学长学姐团队为大家提供考研专业课备考经验分享,接下来我们给学弟学妹们讲解一下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的考研整体概况和备考策略。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作为一所文理兼修的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实力是相对较强的。它的实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南开大学取得了a-的佳绩,也就是说,南开的中国语言文学在具有博士点的中国大学中能排入10%,大概在前十的水平。第二是南开的师资以及传承。南开的各个方向都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的老师坐镇,尤其是古代文学,有叶嘉莹先生坐镇,在实力方面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其师资条件也是相对优异的。第三是南开大学本身的实力较强,而这就能够给中国语言文学以较强的支撑。具体到文艺学方向,南开文艺学曾经有刘俐俐教授坐镇,刘俐俐教授在文本细读以及批评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批评家。而就在这两年,周志强教授承接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文艺学方向与首师大、社科院等高校开展了合作,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较为乐观的。

二、导师信息及研究方向

关于文艺学的研究方向以及导师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南开大学文艺学的主攻方向。南开大学文艺学的主攻方向可以分为几个大类——首先是西方文艺理论。在西方文艺理论方面,南开有三种研究方向。第一种是符号学、结构主义以及文本批评,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是李玉平老师、黄一老师,最近两位老师有关于图文互化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此外,黄一老师还做过一些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研究;第二种是文化研究、批评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是周志强老师、陈琰娇老师。而第三种是文艺美学,有杨岚老师、李素军老师专注于该方面。今年导师名录中还新增了一位李勇老师,具体的方向还不清楚。此外,还有沈立岩老师做的古代文论方面的工作,沈老师的研究既包括先秦诸子,也包括一些西方文论,以先秦诸子为主。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卢盛江老师关于魏晋文论的研究。总的来说,南开大学文艺学方向的研究是较为集中的,虽然相对而言不能算全面,但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强势方向,可以是说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的。而这些老师的具体研究领域以及对象在考题之中是有所体现的,具体将在后文中进行分析。

三、报考录取比例

2019-2022年报考录取比例

近年来随着考研大形势的变化,南开大学文学考研难度陡然提升。不过文艺学方面难度较为平稳——首先是名额上相对平稳,前两年南开大学文艺学招生名额稳定在4人左右,今年由于招生总名额增加,故而统考名额也增加了。但如果结合推免情况,则不难发现文艺学的推免一般是控制在3人。明年的情况未知,有可能会增加推免人数。但招生名额应该可以预估,会控制在4~5人左右。有2个名额属于与社科院联合培养的名额,因此这两个名额应该不会用来推免。也就是说,南开文艺学23年应该保底会录取3人。虽然不算很多,但是总的来说是可观的。

其次是报录比的相对平稳。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得到,前几年南开文艺学的报录比都在10%左右,也就是大致是10个人中录取1个。这样的报录比在文学考研中已经算比较轻松的,但文艺学的分数还是居高不下。去年370,今年390,和其他方向没有差别。所以,虽然报考人数相对较少,但报考难度并未降低。因此,今年如果想要成功考上南开大学文艺学,必须要做好考400分的准备。此外,南开大学自20年开始专业课阅卷标准变得十分严格。可以发现,专业1和专业2都少有130分以上的,而南开大学的试题看上去却是很基础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严阵以待,不能低估考试的难度。但是这种严格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分数看上去并不会上涨很多。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陷阱,有可能让考生放松警惕,从而考出一个不可思议的低分。所以,必须谨慎备考,严肃对待。

再次是试题难度的相对平稳。南开的考题总体来说是相对注重基础的,当然,也会结合许多老师的研究方向。但是总的来说,考察的是相对比较基础,并且也不算偏门的东西。此外,文艺学有一些考题是重复出现的。例如今年的小说修辞学在之前的真题中就已出现过。

四、参考用书及其他复习资料

关于如何准备考试复习,首先要提到的是参考书目。现在南开大学不再提供参考书目,但试卷上的一些题目还是出自南开大学自己的教材。例如2021年文学基础中的论述题,元白通江唱和即在南开本古代文学史中有专门提及。(“诗到元和体变新”);此外,南开的诗歌鉴赏也有必要借助叶嘉莹先生的一些成果。因此,虽然取消了参考书目,但其实仍然有必要稍微浏览一遍南开大学自己编写的教材,以作为补充;在此之外,可以广泛阅读南开大学老师们的论文,补充相关的知识,以做到在考场上有备无患。例如21年的简答题,考到了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形象。看似是偶然的手笔,但其实南开大学的王兆胜老师发表了不少关于路遥的论文。因此,有必要参考南开大学文学院的研究成果与论文,做到知己知彼。

具体来说,我考研期间的参考书目是:

北大版现当代文学教程,朱栋霖编年史(同时我配合了北大出版的以文学广告为中心的现代文学编年史,以及黄子平的《革命·历史·小说》;此外要推荐李杨的《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唐小兵的《再解读》、以及《重返八十年代》,或者能够有所启发。关于诗歌赏析方面,推荐蔡天新的一百首选。此外,刘俐俐老师的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也值得一看。)

南开版外国文学史(第五版) (同时我配合了曾艳兵老师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研究专著;比较世界文学史纲;可以一读的专著有:《宇宙、诸神与人》、《古希腊悲剧研究》以及《古典文学》。此外,可以结合奥尔巴赫的《摹仿论》来做一些文学经典著作的笔记。)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 (同时结合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宇文所安的迷楼、袁行霈的中国文学概论等书)

朱立元版西方当代文论(这方面拓展较多,可以推荐的有许多。仅选出几本比较适于应试的列出如下:赵勇、黄应全 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研究 南京大学棱镜丛书 理论入门 怎样做理论(可能有阅读上的难度) 文化 北大出版社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中国古代文论我比较推荐周兴陆的中国文论通史,从古代一直讲到文明戏,比较连贯。此外就是要读原本,理清楚古代文论的脉络以及谱系。南开的古文论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学理论用童庆炳本,这个需要自己归纳理解背诵,必要时可以借助网上的一些资料。

同时,认为有必要的学友可以购买一些教材配套教辅或者网上整理的背诵资料使用。在这里,我强烈推荐天津考研网的系列资料。题目全面,基本覆盖到了要考察的知识点,用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在我的考研路上起了不少助力作用。

五、复习建议及指导

而在复习的规划和实施方面,我个人的规划和网上的规划差异不大。首先是越早开始复习越好,其次是政治不必开始太早,再次是在最后阶段应该多做专业题目,保持手感,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这里就要推荐天津考研网的红宝卷……

总的来说,我认为复习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必须要对老师的研究方向了如指掌。之前已经分析过,老师的研究方向有时候会直接成为考题出现在试卷上。所以,务必查清楚南开的老师和研究方向,这是基础事项。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整理老师们的论文,提炼其中的要点,以备简答以及问答题。例如有一年南开大学的题目即考到了“文学经典”问题,而这正是李玉平老师的重点研究方向。如果看过李老师的论著,便能够做到有备无患,在考场上侃侃而谈,更全面地展现自我。此外,20年的文学基础中名词解释“南社”看上去无迹可寻,但实际上却是南开大学一位老师的研究成果。因此,熟悉老师的成果就能做到百战不殆。

第二,要做到能够程式化答题。每一道题的答案要在看到的瞬间就很有条理地在脑海中涌现出来。例如文艺学22年的名词解释 隐含作者,在答这道题时,要能够做到迅速想到它的谱系,以及这个范畴的面向,以及其内涵,再到其影响和意义。例:“1·隐含作者是理论家韦恩·布斯在其论著《小说修辞学》中所提到的概念,该概念针对的是“人品与文品”方面的论争及讨论。2·其含义为:………………3·该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关于“作者维度”的谈论,同时,也照应了中国古代文论之中“文气”、“风骨”等议题,……。力求在几百字之内尽可能地将对象概括、阐释清楚。而要能做到这点,就要不满足于单纯地背诵,平时多多做题,多多练习。多多模拟考场环境,做到有一定的考试手感。第三,要熟悉真题以及真题的答案。因为有些真题会重复出现,例如“隐含作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特别要强调,在论述题以及简答题方面的准备工作。和名词解释不同,论述题和简答题往往呈现出一种“结合材料分析推理”的模式,而题目本身是不提供任何材料的。因此,能够将题目所提及的对象的一些基本要点背诵下来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所学知识之中提炼出足以佐证这些要点的知识。也就是说,要能够做到像教材一样背出一些经典段落和情节。不一定要巨细无遗,有时候蜻蜓点水也会留下一些好的印象。例如在说明古文运动笔补造化的主张时,加入韩孟诗派中人的一些诗句(如“黄昏到寺蝙蝠飞”、“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将会有点睛的效果。这也是许多经验贴一再强调看原文的原因之所在——如果没有基本的材料积累,论述将无从下手,也没有办法很快地拟出论述的结构,展开论述。

关于诗词赏析,叶嘉莹先生的细读与精讲足以作为模范;而关于现代诗,可以以这样的模式来完成讨论——1·介绍作者及其风格、代表作(如卞之琳,即介绍他的短章以及那种幽微蕴藉的风格,同时介绍他作为“新月派”、“现代派”的背景,甚至可以介绍他的同期诗人。)2·分析作者的风格何以能吸引读者(这里自然是要有大量细读,但值得注意,最好还要结合一种理论框架。例如象征主义,则注重其如何铸造一种波德莱尔所说的“现代性”,以及如何实现所谓的“炼金术”,如何将诗章打造成一座象征的森林,或者如艾略特所说,如何运用了神秘的“集体无意识”作为意象的内核。),并给出一套完整的阐释方案。(即如何理解这首诗,又为何要赞赏/批评这首诗,表述务求完备) 3·总结前文,并升华文章(例如将这首诗置入作者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来评价,或者与同代的诗风相对比,等等)。这其中,最难的是找到适合一首诗的理论框架。这就要考察考生的平时功夫——如何把自己的文本细读用适当的理论给武装起来。

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基础+文学理论与批评高分学长考研备考经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