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拼多多砍一刀背后的某种可能性

2022-05-24 17:16 作者:陌辞寒  | 我要投稿

即使从来没用过拼多多的人,大概也听闻过拼多多砍一刀的大名。简单说这类套路基本是以免费商品、现金或优惠券等为诱饵,诱导用户分享活动链接为自己积累进度,从而达到宣传以及获得新用户等目的。之所以说是套路,是因为用户往往动用了所有社交关系也无法获得那个诱饵,从而徒劳无功外加欠下人情。

看上去这个套路没什么可讲的,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商家很可恶,上当的用户则或可怜或可悲。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有些地方不大对劲。

  1. 拼多多已经成立了快七年了,早已名声在外,它的潜在目标用户不大可能不知道,通过这种诱导分享的方式还能吸引到多少有效的新用户?

  2. 通过这种方式注册的新用户,迎来的是第一个骗局,他有多大可能成为有效的用户?

  3. 拼多多不断通过这种套路来伤害现有用户,这损失又有多少?

  4. 这种明目张胆的欺骗行为,为什么一直没有人管?

这些问题当然有看上去比较合理的解释方法,比如新用户多多益善啊,就算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留下也是新鲜血液,商家计算后发现损失的还是比获得的要少,另外上边有人等等。

但如果把以上几点结合起来,思路开阔一些,也许可以得出一个看上去让人啼笑皆非但似乎难以反驳的解释。

拼多多的砍一刀是不是反诈骗教育里的一环?

我们知道一个人被骗的大部分情况中他都想占便宜,就算再被教育贪小便宜吃大亏之类,在遇到似乎可以占到便宜又没什么损失的场景,他也很容易心动。即使告诉他数不清的案例,他也很难放心上,毕竟刀割在别人身上自己不疼不长记性。所以最好的反诈骗教育是让一个人实际被骗一次,承受一些损失,但损失又不能很大。这样他之后再遇到似乎可以占便宜的场景,就很容易想起之前的经历,从而冷静下来。

而拼多多砍一刀就非常适合作为反诈骗教育的演练,典型的想占便宜才会上当,上当后会欠身边亲戚朋友同事等的人情,或者被他们嫌弃、嘲笑等等,会让他不舒服。但也仅此而已,不会让他承受更多的代价。如果他不长记性,那么拼多多上还有其他大同小异的套路,他很容易还要相信,从而再走一遍类似的流程。简直是服务到家,一个疗程无效自动进入下一个疗程,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所以国家的相关部门为什么要取缔这么优秀的反诈骗教育演练呢?可能支持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在明面上支持),希望类似的套路遍地开花(实际上确实开了不少),让想占便宜的人多撞点南墙然后彻底死了心。

如果来自上边的压力没了,那其他的就好解释了。但如果继续写就很容易被误解,所以就这样吧。


拼多多砍一刀背后的某种可能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