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原体居然提前来袭!抗体和单项核酸检测已无法满足诊断需求
孩子发烧反反复复一不小心就“白肺”?
最近北方省份、江浙一带的医院里传出“肺炎支原体”来势汹汹的消息。
自今年7月以来,不少医院监测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比之前三年明显上升。
由于支原体肺炎容易快速引起“白肺”,医生建议患者在高烧反复不退时,及早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原,控制病情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病例

患者信息
1 一般信息
患儿小p,女,2岁,因“咳嗽半余月,气喘1周”收住入院。
2 现病史
患儿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夜间为主,喉间有痰,病初单声咳嗽,逐渐加重,阵发性连声咳嗽,当地医院治疗5天,咳嗽好转;8天前咳嗽加重,伴气喘,夜间及活动时明显,门诊就诊后,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先后给与“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泼尼龙”静滴治疗,仍有咳嗽、气喘,为进一步治疗,以“急性肺炎”收住入院。
3 影像学检测
胸部CT提示“双侧肺炎、肺透亮度不均匀”。


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7.9×109/L,L71.7%,RBC 5.0×1012/L,HGB 139g/L,PLT 492×109/L;
超敏CRP:<0.2mg/L;
前降钙素:<0.02ng/ml;
血气分析:无殊;
生化五类:无殊;
凝血谱:无殊;
过敏源+免疫球蛋白:未见异常。
5 病原学检测
● MP+CP抗体:MP-IgM 0.30(阴性)
●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13联检测:支原体MP阳性

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
1 治疗方案
● 一般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
● 抗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8.15-8.17)静滴。
● 雾化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异丙托溴铵溶液250ug,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液 2.5mg。
2 转归及预后
● 咳喘: 入院2天咳嗽、气喘明显好转。
● 出院: 入院4天出院,体温正常,有单声咳嗽,无气促气喘,精神胃纳可。
● 出院治疗: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8.18-8.20),易坦净口服。

然而出院不到3日,小p又开始气喘咳嗽,且门诊治疗后仍有气喘,就这样,小p二次入院。

患者信息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7.58×109/L,L 70.6%,RBC 4.34×1012/L,HGB 119g/L,PLT 305×109/L;
超敏CRP:<0.2mg/L;
血气分析:无殊;
生化五类:无殊。
2 病原学检测
● MP+CP抗体:MP-IgM 9.5 (阳性)
●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13联检测:副流感PIV阳性

诊断:副流感肺炎
1 治疗方案
● 一般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
● 雾化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异丙托溴铵溶液250ug,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液 2.5mg。
2 转归及预后
● 出院: 入院4天出院,体温正常,有时有连声咳嗽,无气促气喘,精神胃纳可。
● 出院雾化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异丙托溴铵溶液250ug,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液 2.5mg。
● 复诊: 出院1周复诊,有单声咳嗽,无气喘。
启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社区)发生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菌等。不同年龄儿童,易感病原亦不同;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甚至出现混合感染。
常见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仅根据症状无法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加强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检测能及时识别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支持治疗,指导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精准使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时间,极大地节省了医疗费用与资源。
小p在第一次检测过程中同时使用了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核酸检测显示肺炎支原体阳性,而抗体结果则是阴性;而在第二次抗体检测时才显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这是因为抗体的产生是复杂的免疫过程,通常在机体受感染后2周左右时间才产生抗体,即被感染后有7-10天的窗口期,易造成诊断的假阴性结果,因此对早期疾病筛查极其有限,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而核酸检测有着高特异性与高灵敏性的优点,无免疫窗口期,更适合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后续治疗。
另外,许多单项或小多重呼吸道检测无法覆盖常见病原体,易出现漏检,导致医生误诊;而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是市面上少见的同时包含“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减少检测流程,方便医生实现“早期鉴别,及早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