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12---碳中和承诺下的排放绿化解决方案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的第十一部分:碳中和承诺下的节能提效解决方案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十二部分:碳中和承诺下的排放绿化解决方案
1、生物降解塑料
2、塑料回收
3、CCUS
==========
1、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能(如庄稼等)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一定量的CO2,而在其被废弃后,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同等量的CO2,又可以供下一年的庄稼吸收,从而实现了碳循环与零碳排放。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相比传统的聚乙烯塑料,每制造1kg塑料,生物基技术可减少3.14kg碳排放。
根据欧洲生物可降解塑料协会,如果将全球每年生产的聚乙烯塑料全部替换为生物降解塑料,可减少42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1000万次国际航班产生的碳排放。为解决白色污染与生态危害问题,发改委“废塑令”于今年年底前在部分地区先行生效,有望推动生物降解塑料渗透率显著提升。当前生物降解塑料中具备经济性的主要为PBAT与PLA。
2、塑料回收
除采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外,加强塑料回收利用率同样可以降低碳排放。
当前塑料处理的三种方式——焚烧、填埋、回收中,仍以焚烧与填埋为主,全球回收率均偏低(根据OECD,2018年全球塑料回收率仅9%),无论是焚烧、填埋还是直接丢弃,均将产生较多温室气体,塑料回收与再加工是相对低碳环保的处理方式。
利用废塑料回收制造再生塑料,下游行业应用主要为两类:
1)再生PS塑料下游产品以家居建材为主。
2)再生PET塑料下游产品以包装盒、饮料盒等日常消费品为主。
政策方面,欧盟与日本已制定了相对清晰的塑料回收目标:
1)欧盟
2018年“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要求到2025 年包装类废旧塑料再利用率达到 50%。
2)日本
塑料回收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塑料容器和包装的再利用率上升至 60%。
国内目前尚未制定针对塑料回收的具体目标,但对于生活垃圾回收率有清晰目标,2017 年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在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预计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十四五期间针对塑料或垃圾回收的后续规划有望跟进。
3、CCUS
CCUS技术是壁垒最高、发展阶段最早的技术,但若技术进步后形成经济适用性,则实现了真正的CO2“负排放”,从而可以抵消部分难以实现碳中和领域的排放(如航空、航运)。
根据IEA,当前全球范围内仅有21个运营中的大型CCUS项目,其中美国占据10个(9个独立项目+1个与加拿大的合作项目),中国仅有1个(中国石油吉林油田CCUS项目),21个CCUS项目中有16个项目捕捉CO2用于EOR(强化采油,即使用二氧化碳驱油以提高采收率),项目开展主体以国际大型油气企业为主。
当前CCUS发展缓慢的主因是,当前技术条件下项目运营成本高昂,即使有政府补贴,火电厂或者钢厂安装碳捕集设备仍然会面临巨额亏损,而仅靠油气企业捕集CO2用于EOR,CO2整体需求量较低,难以实现CCUS的规模化推广。
根据中国碳捕集与封存协会,未来实现CCUS大规模使用的出路是:
1)技术进步使得碳捕集与运输成本减半以上。
2)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捕集CO2的火电厂通过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出售其排放限额来获得收入,当碳排放价格在200-30元/吨时,叠加前述的成本优化,可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的第十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十三部分的内容:“碳中和”下的农林牧渔电气化占比提升空间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