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宣布取得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突破。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目睹了一块金属碎片在破裂后能够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重新融合在一起的现象。这个让人惊叹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材料性质的认知,并为未来的工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这次研究团队观察到的裂缝是纳米级别的,尽管微小,但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电子设备中的焊点断裂、车辆发动机裂缝加剧甚至桥梁等结构的破损问题。而借助这种能自我修复的金属材料来进行修复,可以有效消除磨损带来的损害,提高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这种
金属材料的
自我修复能力让人不禁联想到科幻电影
《终结者2》中那个由
液体金属打造的
机器人T1000。
T1000能够任意改变形状,而且即使在
中弹后也可以迅速自我修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这一科幻情节即将成为现实。

在2019年的
智能机器人与
系统国际会议上,
东京大学JSK实验室展示了一个
机器人腿的原型。这个腿的肌腱“
保险丝”由
可修复骨折的金属制成,通过
自动熔化并转化成单一部分来实现修复功能。这项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一种
合金,这种合金的
熔点很低,只有
50℃。
螺栓断裂后,合金周围的
磁铁和
弹簧会分开,但它们能够重新连接
螺栓的两半。
内部加热器开始工作,将螺栓的两半
液化并融合在一起,整个修复过程大约只需要半小时。

尽管这项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但其潜力不言而喻。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改进这种
自我修复合金的性能和稳定性,它有望在许多领域引发一场工程革命。以
汽车工业为例,通过将这种
合金应用于
发动机和
车身结构,汽车在遭受
撞击或
磨损时可以自动修复,从而提高
整体安全性和
使用寿命。

同样地,桥梁和建筑结构也将从这种材料的应用中受益,大大减少维护和修复的成本和工作量。

此外,
医疗器械领域也有望受益于这一新发现。假设我们能够利用这种
自我修复合金制造
假肢或
其他医疗支持装置,患者在使用过程中
遭受破损时无需频繁更换,可以通过自动修复来延长使用寿命。

虽然这项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验证,但它无疑为
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种具有
自我修复能力的
金属材料给工程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