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无的爱欲原理

2021-12-01 23:59 作者:库洛牌本牌  | 我要投稿

三无的爱欲机理

三无即无口,无心,无表情

三无即一种无限匮乏的状态,三无少女是一种匮乏的主体,三无少女不仅仅在内心上,在外表上也被描述为一种非常瘦弱的样子,仿佛一碰就倒。而且三无少女永远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她处于中间位置,随着剧情的展开,她往往会展现自己不那么三无一面,少女成为三无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脱离这种状态的原因,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在意喜欢主人公。三五这种过渡属性,和最低限度的可变性,与病娇这种角色的完结性是绝对对立的。

病娇需要主人公改变,而三无会因为主人公改变,病娇这种角色有一种内在的完结性,病娇本身是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这个状态的基本特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三无则是基本没有任何需要控制的东西,甚至连控制本身都是缺乏的,她几乎没有欲望,但不是永远没有欲望。

如果看到病娇主人公就想跑的话,看到三无主人公就会想要保护。三无能激发主人公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三无的魅力在哪?

微笑在三无那里就能产生一种崇高的效果,通过压抑一种平常的状态,使得这个状态获得了一种不平常的崇高地位,在三无产生感情的瞬间,我们仿佛是看到了某种奇迹的来临,而且这也确实是一种字面意义的无中生有。三五这种角色虽然睡着剧情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流露出某些感情。即便如此,三无角色还是一个很少感情外露的人。这也产生了她的另一个很大的魅力,有时候三无少女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通过某些行为,对主人公来说,这种行为很可爱。另外,三无身上有一种悖论式的要素,一方面三无不隐藏任何东西,因为她也不表现任何东西,但另一方面,三无的身份,又总是暗示着她有某悲惨的过去或现在。进一步地说,三无不是存粹的无,她的无背后暗示着一个丰富的有,也就是丰富的过去,提醒着我们去关注。


这个词代表一种自我意识的过剩,以及一种强烈的空虚感,在这里自我意识的过剩恰恰和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欠缺是表里一体的,这种世界末的心情盛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日本文学里(我是猫,心,都会的忧郁)。

在绫波零那里,自我表现的欲望欠缺,却并没有自我意识的过剩,反而是匮乏。世纪末的心情是一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厌恶世界,但同时也无法摆脱世界,而三无则有一种漂浮在世界之外的感觉,很多三无少女同时也有文学少女的属性,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是在观察这个世界,她们不知觉,也不去体验,只是单纯的看到一切,认识一切,然后远离一切。

日语里形容一个不合群的人会用

每一个三无都浮在人群之外,20世纪末到现在的三无还有一个常见的设定,和一种赛博式的想象力紧密相连,这种想象力又和现代刚开始的那种,19世纪的世纪末的忧郁有关,她们很多都不是人类,而是科技的产物,在三无身上,19世纪的残余与21世纪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另一组对立,未来和过去的对立,三无不属于现在,她浮出了现在,漂浮于尚未到来的未来和尚未结束的过去之间,但她同时也不能属于其中任何一个次元,

她属于一个幽灵空间,三无的瞳孔中浮现着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

三无的爱欲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