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就是我的方向!”上海团代会首设“代表通道”,青春代言人们这样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韶华。

“当看到一条条焊缝从我手中形成,一艘艘巨轮驶向深蓝,我深感自豪,这是我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我想在未来的社区中,大家想做饭时,出门左转就是熙熙攘攘的菜场,不想做饭时,出门右转就有热气腾腾的汤面。”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昨天,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拉开帷幕。大会现场,各界青年代表在受访时分享青春故事、传递青春之声,一张张年轻的面庞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青年将紧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力争跑出佳绩,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韶华。
守初心铸牢思想根基
此次团代会首设“代表通道”,9位来自科技、文艺等多个领域的青年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聚焦“牢记嘱托”“上海高质量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等9个主题回答记者提问。此外,多名青年代表畅谈参会感受,以实际行动诠释“坚定跟党走”的初心。

走上“代表通道”, 中共一大纪念馆团总支书记孙宗珊介绍起这几年开展过的教育活动:《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百年芳华,初心绽放——暑期旅行团重访博文女校》《“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孙宗珊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继续用真心、真情、真理和信史搭建一座桥梁,把中国共产党党史故事、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故事、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年仅14岁的王雅潼是“代表通道”上年纪最小的青春代言人,今年她刚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学生,王雅潼的实践舞台不仅在校园,还在社区。她和小伙伴加入了学校与社区共建的红领巾议事会,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文明养宠都是他们关注的话题,“我们想深入了解生活的家园,为社区治理提‘金点子’,期待变成‘金果子’”。
B站UP主“老番茄”张秋实这次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大会。他曾担任“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网上主题团课的“领学人”,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破圈”。在他看来,向青少年传播正能量,最关键的是“真诚”二字:“年轻人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者迷茫,作为自媒体从业者,我们要坦率地与青年朋友交流,把正能量故事讲到他们心坎里去,不断增强他们对党的认同。”
用奋斗彰显先锋力量
基层一线是青年奋斗的广阔舞台。新时代的上海青年,顽强拼搏、创新创造、砥砺前行,在不懈奋斗中彰显先锋力量、创造精彩人生。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95后”电焊工王学宇手拿广西舰模型走上“代表通道”。小模型代表着他的奋斗大舞台——“我参与了广西舰的制造,军舰的焊缝有成千上万米,都是我们一分一毫烧出来的。焊缝不能有一毫米气孔夹渣裂纹,要求非常高。”为了参加国际焊接比赛训练营,王学宇每天连续练习8小时,学习理论4小时。他夏天很少穿短袖,因为胳膊上有很多烫伤的痕迹。就这样,他坚持了三年,最终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冠军。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郑理从事硅基半导体的研究工作,他所在的团队首次实现国产商用300mm硅片零的突破,打破了过去我国该型号硅片依赖进口的局面。对他来说,白天做实验、晚上读文献是常态,有时甚至连续24小时进行实验测试。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他说:“微系统所吴自良院士、徐元森院士等都是我的偶像,老一辈科学家怀抱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的信念决心,也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前行动力。”
去年6月,年仅26岁的段佳博士毕业,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很快就被破格提拔为研究员,可以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做药物研发难于上青天,不光需要大量资金、大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的坚持。”她说,之所以选择来上海工作,不仅是因为上海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更因为这里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和包容,赋予人生无限可能,“未来我将继续发挥所长,深入探究疾病发病机理,为创新药研发贡献青春力量”。
以实干打造希望之城
上海正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各级共青团组织以实干把“施工图”变为“实景画”。作为“施工队”的一员,走上“代表通道”的团静安区委书记吴佳妮手上拿着一件“宝贝”。

“这是我的施工工具包,是给科技青年人才的‘青春+U包’。”吴佳妮介绍,“+U包”里有城市地图、政策图解、就业指南等手册,助力青年高质量就业。团区委还整合青联、青企协、区域化团建单位等优质岗位资源,开展大学生就业专项行动。一位大学生就通过该项目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如今已成为企业团组织负责人,继续传递来自共青团的关爱。“让青年安心择业、积极就业、提升专业、无惧创业,共青团正努力帮助青年走稳就业保障第一步。”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须帮助其解决好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安身安居等急难愁盼。市房管局政策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龙腾这次带来了一份关于“更好发挥保障性租赁住房作用”的提案。他建议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帮助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进一步推广房源,建设青年驿站,建立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中心建设机制。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公租房党支部书记石金樱提出,引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首先要让青年“愿意走出家门”。为此,她牵头调研青年生活中的痛点问题,围绕青年所需举办义诊、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青年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团金山区委书记王民民则关注解决外卖“小哥”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和发展之盼。他建议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提供时间短、内容精的短平快式培训和服务,扩充“小哥服务驿站”数量,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在拼搏中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栏目主编:张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