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西方青年人大不同

2019-05-14 06:28 作者:learnwithjohn  | 我要投稿

我不想冒犯到任何人。

我当然不认为我十分理解中国的年轻人。

我在国内住过六年,当时几乎所有我的朋友都是本地人,而且我教过几千个中国年轻人人英语。

当然,我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外国人,我到目前为止定居过爱尔兰、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我也在美国旅行好几次。

请理解,我所谈论的这些区别都是一般性的。

如果我说西方年轻人酒喝的相对多,那很明显不是指所有西方年轻人,也不是说所有中国的年轻人都是酒喝很少的。

而且这样一般性的观点也总是会有例外。

——来自爱尔兰的John

Things Chinese Young People Can Learn From Western Young People

中国年轻人可以从西方年轻人身上学到的事


西方年轻人不总等父母的许可


很多时候,中国年轻人会等到他们得到父母的许可以后才做某一件他们想做的事,而西方年轻人会等那件事做完以后才告诉父母。


晚上出去玩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人会想要玩到比较晚,而父母会希望他们早一点回家。

在那样的情况下,很多中国的年轻人会问父母自己可以玩到什么时间,跟父母谈判,在外面时接父母电话,并比较准地回到家。


西方年轻人则一般来说会对父母说他们要出去,父母很可能会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回家。然后如果玩的开心,孩子会完全忽略父母的请求,很晚才回家。


我跟很多中国朋友已经谈论过这个区别。


他们都说他们跟父母一起住时不可以那样做。

假设自己那样做,父母会超级生气。


我同意,父母应该会很生气。

第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西方父母也会挺生气。


但关键是对西方年轻人来说,即使父母生气,他们还是会继续那样做。

第二次他们的父母会一样生气。


但是,经过几次你在外边玩到很晚,但最终安全回家以后,他们会逐渐理解你已经足够成熟到晚上在外面照顾自己。

他们的担心程度以及生气的程度都会逐渐减少。

他们会开始把你看作成熟的人。


请求许可、跟朋友玩时接父母的电话、准时回家,遵守所有父母的要求都是小孩子的行为。

那样的行为会让父母,无论你多大,都一直把你当做小孩子看。

晚上回家的时间只是一个我举的例子。


另一个是旅游。

在中国时,我认识了很多已经到了读大学的年纪,却很少离开过老家的人。

最近这种情况好像少一些了,不过还是有不少是持有这样态度的。


他们中的很多都会说父母不允许他们单独旅游。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已经高中毕业的西方人那么说。


他们可能是由于没钱没有旅游过,可能是由于没兴趣,但去不去旅行一点都不会取决于父母的许可。


其他西方人很少跟父母谈判的事情还包括:

在高中时谈恋爱,跟谁谈恋爱,大学的专业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


西方年轻人成年后尽量并尽可能快地离开父母家


西班牙和意大利年轻人经常跟父母住到直到他们结婚时。

那好像是跟那两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与传统有关。

但在其余的西方国家,成年后还是住父母家算是比较丢脸的事。


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再搬到父母的房子很正常。

我理解没有工作的人可能没有办法,他们在找工作时必须依靠父母。

但我不太理解的是我认识的许多25-35岁,已经上班几年,已经有自己的经济基础,但还是心满意足待地在父母家里。很多时候那些人都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样子。


不管会不会照顾自己,西方人还是觉得最好在一定的年龄下离开家。

那些离开家后要面对的挑战都帮助我们变成熟。


在我看来,完美的开始单独生活的年龄是18岁。

一位已经在外面住了两年的20岁的人,通常在很多方面,比一个还是跟父母一起住的30岁的人成熟。


西方年轻人相对更喜欢做运动


这个区别不容易证明。


我知道中国人羽毛球打的很多,男的青少年篮球也打的很多,但是相对来讲,我还是比较确定平均来看,西方年轻人会花费更多时间在运动上。


每周末,8-18岁的中国人在参加学习辅导班时,在西欧大部分孩子都在参加体育比赛或训练。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女孩。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团队体育活动不太适合女性。

但在西方国家,我们小时候在玩耍时就学会体育的基本动作,男女孩都知道怎么扔球,投球以及踢球。


我们也养成做运动的习惯。


不是所有人都成年后保持这个习惯,但是很多都是。


中国的很多女生都很讨厌体育课。

她们一想到体育就回忆体育课的痛苦。


因此,通常来说,她们如果做运动,那只是为了减肥,而不是因为享受做体育或锻炼身体。


你可能怀疑我的这个观点。


如你已经所知道的,西方人比中国人胖。

那不意味着中国人运动做的相对多吗?


我不怎么认为。

我认为体重区别是由于饮食习惯,酒消费量,以及基因的区别。

在年轻西方人看来,贫困国家不一定是很危险的地方


我住在上海时,认识了好多像我一样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人。

我们平时谈论自己学那门语言的原因以及以后使用西语的计划。


他们都说想去西班牙,但大多数都不想去拉丁美洲。

在他们看来拉丁美洲是一个特别危险、不适合旅游的地方。


事实上那些地方,当然比中国危险,但不是像很多中国人想的那么可怕。


年轻西方人也知道拉丁美洲,非洲,印度,菲律宾,俄罗斯等地方可能比自己国家危险一点.

但同时也理解遇到困难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大多数西方年轻人还是很愿意去了解到那些地方。



Things Western Young People Can Learn From Chinese Young People

西方年轻人可以从中国年轻人身上学到的事


年轻中国人知道酒精不是必需品


在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爱尔兰和英国,我们每次在任何一种类型的社交场合中,我们都喝酒。

在15到25岁的人中,每周喝醉两三次很正常。

年轻西方人好像认为跟朋友交流时,酒精是必要的。


而中国国内的情况相比西方就好很多。


中国人即使也喝酒,还是理解没必要每次约朋友都要喝酒,并且也没必要每次喝酒都喝醉。

他们不依靠酒精来享受社交生活。

年轻中国人理解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当然不是所有年轻中国人在外语学习都很成功,也有好多年轻中国人就像绝大部分的年轻英语母语者一样,连一个很基本的外语对话都不能做到。


区别在于:他们对外语那件事的态度。


一个年轻中国人,可能很讨厌外语,可能一点英语都不会,

但还是会理解能够讲外语会给他带来很多机会。


而在英语母语人中,一个很普及的想法是:

其他国家的人都得学会英语,学习外语不是英语母语者的责任。


这样自满的想法源于英文在现在世界的高地位。

英语母语人平时觉得来我们国家的人都应该会用英语交流。


同时去西班牙,法国,泰国,中国等国家旅游的绝大多数英语母语者连一点的本地语言都不学,除非他们从其他国家移民过来。


我们的父母很少讲外语,我们周边的亲戚和朋友很少讲外语,连我们的外语老师也经常外语讲的不太流利!

我们从少把外语看作又难又无聊又没用的事。

在这方面年轻英语母语者落后于中文母语的 年轻人。

年轻中国人相对擅长跟父母保持紧密关系


我在中国的时候,很多人问我关于我决定来中国原因的问题。

他们想知道我离开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感觉很痛苦,我是不是舍不得他们?

然后他们发现我以后绝对不想回爱尔兰去生活后,他们很好奇谁会照顾我的父母。


那时,二十几岁的自己完全没有考虑到过那些事情。


当我决定去中国时,考虑过很多方面,包括工资,工作量,生活费,社交生活,沟通挑战,天气,饮食,.但一点都没有想过那个决定将怎么影响父母。


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在那方面有点不一样。他们还是可能移民,但至少在判断出国好坏时,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也会参考他们的意见。


在那些我在欧洲认识的中国朋友,我也发现他们跟父母保持很频繁的联系。

这不总算是好的特点,也有不敢移民的人把父母作为借口。

他们心里知道出国可以帮助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发展,但想到在国外依靠自己时就有恐惧感。


被问到为什么没有离开过中国会说是因为要好好照顾父母。

事实上那些父母经常是还不到六十岁,而且比孩子身体都更健康的。


不管怎么样,中国年轻人对父母的尊敬和体贴总的来讲是好事。

我不知道是由于中国的传统还是其他什么,但西方年轻人应该关注中国文化的这个方面。

年轻中国人为了实现目标愿意吃苦


世界著名的以色列健身教练Ido Portal曾经讲过他第一次去中国的故事。

他在一个散打训练中心训练。

有一天一个青少年的女生过来报名训练。

教练教她一个很基本的拳打动作,并让她一个人重复练习它。

据Ido Portal所说,两个小时之他自己训练完后,他很惊讶地发现那个小姑娘仍然在那边认真地一个人练习同样的那个动作。


在西方国家,我们很可能练习五分钟的那个动作后就会去找教练问下个动作是什么。

如果再过了十五分钟教练还是在让我们练习同样的那个动作的话,我们很可能掉头就回家。


Portal教练说他在中国学到过 ‘吃苦’的意思。不光是它字面的意义,也是它真正的实际意义。


我自己到中国不久后就感觉到那边的人经常提到自己的梦想以及问我关于我的梦想。


那是2010年,中国梦的宣传还没开始,但我遇到的很多人都理解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他们为了实现那些梦想,也愿意出一浴缸的汗,并吃一游泳池的苦。


在中国,几乎所有孩子都有一定的梦想。


西方孩子有时候也有,可是很多时候是一个比较傻的,类似成为专业冰淇淋品尝者的梦想。


不少西方小朋友和青少年人现在说自己的梦想是“to be famous”(出名)。

他们只考虑到名誉可以给它们带来的奢侈生活,并不考虑怎么发展可以令人出名的能力。


我那时在中国不知道可以说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另一个我没怎么想过的事。

现在我已经改变了许多。

目前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生活梦想都有,应该是因为被我当时的中国朋友影响了。



你觉得自己是更偏向中国青年人还是西方青年人呢?

以上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肯定不能代表所有人,连小部分人也不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看法,也欢迎你留言分享。



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西方青年人大不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