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六节 跑步与生活

2023-06-02 15:45 作者:萌萌哒的小草熊  | 我要投稿

        生活就像场马拉松,不知道有多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写过,以至于在跑者心中如此艰难神圣的一句话变的稀松平常,甚至无法勾引起作文阅卷老师丝毫兴趣。相信我,如果你写生活就像拉屎反而会更有奇效。

        你的语文老师多半没有跑过马拉松,因此不论你怎么解释这句话,对她(他)的触动都是很小的。而马拉松的艰难,即便是体验过的人也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清楚,靠一个外行,跑五公里都难以坚持的学生来说,如何又能以想象代替实际。(如果你经常长跑,也许没跑过全马,只是跑过十公里,半马,请尽情的写上去,因为这确实太酷啦)。

        精神(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和肉体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这在我长期的跑步中深有体会。长期的运动带来强健的体魄,专注力也会有所上升,忍受每一次跑步跑步时的孤寂与肌肉的疼痛,然后塑造更坚韧的精神。

        跑步教会了我很多道理,精神和肉体是相辅相成的,但具有有一定的限度,当我们情绪高昂时,会带动身体进入一个神奇的状态,比如打羽毛球跟乒乓球,会格外专注,以超过平常的配速跑步并且很轻松,发挥超常的水平。但是当情绪过于高昂时,我们会高估自己实际的身体状态,幻想着自己是漫画中热血的主角,准备放手大干一场,最终的结果是身体状态跟不上。很多长跑跑者为了检验自己的意志力,经常在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跑完自己设定的距离目标,最终导致身体损伤。

        不论你跑的多慢,永远比走要快。不论你今天多么不想跑步或继续跑下去,只要你多迈出一步,那就是个人的胜利。像十公里长跑这样的事情,前两公里就能看见身体状态,前五公里就决定了完成的配速。是的十公里能不能跑完,跑的快不快从前面五公里就知道。

        这点也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需要长期去做的一件事情不要拖拉,压到截止时间线之前,这样即便能做好,也多半没有一以贯之,稳扎稳打做的好。我计算过,如果我前5公里以5分30秒的配速完成,那么用时就是27分钟30秒,这个配速对我现在而言也不算慢,那么如果这时候我还想50分钟跑完10公里呢?结果是做不到。因为只剩下22分钟30秒,这意味着在后程5公里我每公里的配速要达到4分30秒。我最好的5公里成绩还是大三创下的23分钟多点。430是我坚持不了的配速。那么如果我真的想跑进50分,我应该以全程5分钟每公里的配速坚持跑完,或者前面跑510的配速,后面跑450的配速,这对我是可行的,也是我全力以赴的状态。

        其实我早就应该从跑步中明白,我近两年的失败并非自己做的不够认真,我预期的结果是自己全力以赴的结果,而行动的时候只是做到认真,最后产生了一个结果偏差。我记得我第一次考研时,拖拖拉拉,不知道要干什么,等到了九月发现别人都强化啥的,题目写了很多,那时候突然慌张了,突然感觉自己做的一点不够,于是五点起床,12点睡觉,夜以继日。那几个月是真的全力以赴,但是这是后程的430,而我前程才600,所以是没法达到50分钟成绩的。我第二次考研的时候相当于全程530的速度,最后考前身体出了点状况,就当我还有500米的时候岔气了,最后还是没能达到想要的成绩。

        当然跑步给我带来的生活的感悟远不止于此,以后再继续说。

        回归我跑步的初心,我跑步是为了追求身体健康,追求生活的乐趣,追求自我身体的极限,追求个体对身体的自由掌控。上下楼梯健步如飞,与友登山如履平地。在发达国家,身体素质教育格外受到重视。这点是我们国家学生教育正在试图做出改变的地方。很多家长认为,体育运动就是玩,浪费时间,不如每天把那1h花在功课上。长期运动对孩子塑造坚韧的性格有巨大作用,同时更强壮的身体是支撑学习的地基。每项运动长期坚持都能对人产生神奇的变化,长跑带给我的就是专注力和更强的记忆力,与自然的接触让我能更好看见世界之美,肉体极限的突破让我更加自信。如果能早一点喜欢运动,开始长跑,生活可能更加精彩吧。


第六节 跑步与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