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咖啡世界第二期:咖啡小白应该知道的咖啡豆知识大科普(1/4)-咖啡植物大探索

嗨!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探索咖啡世界第三期,我是你们的小录,相信看过第二期内容的你已经有了心仪的咖啡器具,且不少小伙伴已经购买了吧。不过,不管是你已经拿到了器具还是正在等快递,我们就趁热打铁,先来科普一下关于咖啡豆的知识吧。
大纲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咖啡的植物是怎么样的?其种植条件和口感风味之间有什么联系?
咖啡的起源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咖啡豆中的咖啡因知识普及
咖啡的烘焙类型与过程
第一部分(上):咖啡的植物是怎么样的?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咖啡树到底长什么样,以及咖啡树到咖啡豆的整个过程吧!如下:





最后再由咖啡果实培育新的咖啡树苗,如此往复,再经过人类的努力,咖啡树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咖啡树的种植对气候条件、海拔高度、降雨量等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在地球上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咖啡种植带,其种植带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适中,无霜冻;规律的降雨模式(旱季和雨季)。
如下:

而在此咖啡种植大带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四个具体种植小带:
赤道带(Equatorial Zone):
- 位置: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纬度范围约为北纬25度至南纬25度之间。
- 气候:常年高温、高湿,日照充足,年降水量适中。
- 特点:这个区域是咖啡的主要产区,包括哥伦比亚、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咖啡在此地生长迅速,具有丰富的酸度、鲜明的水果风味和芳香。
亚热带带(Subtropical Zone):
- 位置:位于赤道带以北和以南的热带地区,纬度范围约为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和南纬25度至南纬35度之间。
- 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温暖潮湿,冬季较干燥,年降水量适中。
- 特点:这个区域包括中美洲、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咖啡在此地生长较慢,通常具有较低的酸度和较浓的口感,风味复杂,有时伴有坚果或巧克力的味道。
高海拔带(High Altitude Zone):
- 位置:位于山区和高原地区,纬度和纬度范围较广,可以跨越赤道带和亚热带带。
- 气候: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较长,降水充足。
- 特点:这个区域的高海拔条件给咖啡提供了特殊的环境,包括哥斯达黎加、埃尔萨尔瓜多尔、肯尼亚等国家。咖啡在这里生长缓慢,果实成熟时间较长,产生的咖啡豆通常具有酸度高、清晰度好、口感复杂的特点。
低海拔带(Lowland Zone):
- 位置: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海岸平原和一些热带湿地。
- 气候:高温、高湿,降水充沛。
- 特点:这个区域的咖啡产区包括巴西的低地和越南的中南部地区。由于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咖啡生长迅速,通常具有较低的酸度和浓郁的口感,常用于制作浓缩咖啡和咖啡混合产品。
然而,迄今为止,已发现约150 种咖啡树,但只有两种在全球咖啡生产中很重要,并且拥有约 150 种咖啡树中99%的份额。它们是阿拉比卡咖啡 ( coffea 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 ( coffea canephora)。 他们的口味差异很大,这是由于种植中的生长条件不同造成的。具体情况如下


而影响两种品种口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咖啡因和绿原酸的含量。 它们是咖啡灌木产生的苦味物质,可以驱除害虫。
在罗布斯塔种植中,害虫的风险比阿拉比卡更高,因此需要生产更多这些化合物。另一方面,生长在较高海拔的阿拉比卡咖啡,产生的咖啡因和绿原酸较少,因此杯中的苦味也较少。
同时,阿拉比卡灌木可以利用其能量储备来生产糖和脂质以及芳香物质,从而产生更丰富的果香风味。尽管成本更高、生长条件更困难,阿拉比卡咖啡仍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这是因为消费者更喜欢它的味道。而由于全球变暖和咖啡消费量的增长,这种趋势正在转向有利于罗布斯塔咖啡(在以往,阿拉比卡能够占据全球咖啡豆消费市场的70%),因为罗布斯塔咖啡能够在新的气候条件下(主要是在更高的温度下)生存。
小结:
罗布斯塔更加浓郁、苦涩、泥土味,带有巧克力和香料的味道。
阿拉比卡果味浓郁,多汁,比罗布斯塔更细腻,酸度更高。
其实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咖啡的普及,消费市场对咖啡口感风味的挑剔以及种植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大树种中,发现野生、人工培育或基因突变出来了相当多的分支树种,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耶加雪菲、西迭哥楠、肯尼亚、蓝山、哥伦比亚等等名字,接下来,小录就为大家介绍我们常见的咖啡豆出产于哪些国家把!如图:

以上咖啡豆只是每个国家所列举主要代表品种,由于咖啡豆种之间的详细介绍过于庞杂,大致可参考咖啡家族树,如有兴趣进一步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如果留言的小伙伴超过50位的话,小录我会出一个咖啡豆豆种详情合集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下):咖啡树种植条件和咖啡豆口感风味之间有什么联系?
当然,在拥有咖啡树种植的国家中,由于其种植环境中的土壤、海拔、温度、气候、降雨量也都略有差异,所以下面是咖啡种植环境中土壤、海拔、温度、气候、降雨量分别影响咖啡口感风味的详细情况:
土壤:pH值:酸性土壤(pH低)可提供明亮、酸度高的咖啡风味,而中性或碱性土壤(pH高)可能产生更柔和、平衡的口感。营养含量: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土壤可以促进咖啡豆的发育和风味形成。
海拔:高海拔种植:高海拔环境下的咖啡豆通常具有较高的酸度、较低的苦味和更丰富的芳香特征。低海拔种植:低海拔环境下的咖啡豆可能具有较低的酸度、更浓厚的苦味和饱满的口感。
温度:生长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促进咖啡豆的发育和成熟,影响其风味特征。日夜温差:大的日夜温差有助于咖啡豆的糖分积累,产生更甜和更复杂的风味。
气候:日照时间:充足的日照可以促进咖啡豆的成熟和糖分积累,产生更甜和更鲜明的口感。湿度:适度的湿度可以有利于咖啡植株的生长,但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病虫害,影响咖啡的风味。
降雨量:降雨量的分布和季节性:适度的降雨有利于咖啡生长和发育,但季节性降雨的分布可以影响咖啡豆的成熟程度和风味。
不过小录还是要提醒各位的是,这些因素对咖啡口感的影响是综合而言,并且咖啡的口感和风味还受到品种、处理方法和烘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环境条件相同,不同的咖啡产区和品种仍会呈现出独特的口感特征。
总结:
好啦,本次的内容就到这里啦,经过本次的内容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咖啡植物有深刻的印象,也了解到了不同国家、豆种、风味的特点。那么请继续跟随小录的脚步,一步步探索咖啡世界吧。
下期预告:“探索咖啡世界第二期:咖啡小白应该知道的咖啡豆知识大科普(2/4)-咖啡豆的处理秘密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