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声小评:科学知识很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

2020-09-13 20:48 作者:科学声音  | 我要投稿


作者:小冰

~


古时候的欧洲人啊,一度认为生命是有“配方”的,


比如,他们觉得只要把臭袜子放进箱子里,就能从中诞生老鼠,


而一碗肉汤放久了,里面就会产生蛆。


别笑,许多现代人的确未必有资格笑话古人,


因为虽然他们获得了一些知识,但从认知观上其实和古人区别不大,


下面我编了一组对话,这对话可能从未发生过,但类似的话每天都在科普的过程中发生着:


~


A:“生命配方法”有什么不对?我们祖宗已经实践了上千年了。肉汤里就是能生出蛆来。


B:可是我上次的肉汤放了这么长时间,只长出了绿毛,没有蛆啊。


A:这是因汤而异的,根据季节,月相,星座的不同而不同,“生命配方法”博大精深,你不懂就没资格说它不对。


B:但是蛆有复杂的生理结构,肉汤里怎么可能产生,这个问题无法用科学解释啊?


A:你不要拿科学的那一套,别国的那一套来评价我们的“生命配方法”。


B:科学不叫别国的那一套,它不分你国我国,“生命配方法”没经过科学验证,很难相信啊。


A:你这是迷信科学,肉汤里能生出蛆,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有很多次都亲眼所见。


B:没有迷信科学这么一说,同样的帽子我也可以说“你这是迷信自己亲眼所见”,千年前人们还相信跳大神能驱赶日食呢。


A:跳大神和“生命配方法”能一样吗?不要瞎类比。


B:既然知道它们不一样,那为什么还要用一样的“我亲眼所见”来认知“生命配方法”呢?它真不真,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啊。


A:科学不能检验“生命配方法”,科学是别国的那一套,“生命配方法”是我国自古以来传下来的,你否定它就是否定我国的文化。


B:“生命配方法”是我国的文化,它非常有趣也具有想象力。


A:那不得了?也许有时候它是不管用,但你不能一棒子打死它。这是古人经验的累积。


B:我不是要否定它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历史博物馆里。但只要没有经过验证,就不能把它当成认知自然规律的方法啊。


A:怎么没有验证?我不是说了吗,古人的经验就是最好的验证。


B:我刚才已经说了基于个人观察的经验是不靠谱的,要在严格的环境下做测试,比如密封盖子后,肉汤里还能不能生出蛆来。


A:你把盖子密封了,它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流,生不出了很正常啊。“生命配方法”是博大精深的,不能用你密封盖子的方法。


B:那在没有苍蝇的实验室里测试总行吧?我们总应该排除“是苍蝇产卵”这种自然可能性吧?


A:说了,不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测试,科学不能解释一切现象。


B:科学目前当然不能解释一切现象,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它来解释生命诞生的现象啊。而且科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它是一系列的,可定性的,可定量的,可重复验证的,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我们把这些方法统称为科学方法。即便退一步说,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就应该相信“生命配方法”吗?


A:科学不能解释生命的诞生,但“生命配方法”可以解释,这还不够吗?


B:不行,“生命配方法”虽然解释了“肉汤生蛆”的现象,但还有许多国家,许多文化它们也有自己对生命诞生的解释。既然科学不能解释,那么理论上讲,不敢说那些玄学的解释都不对,但问题是,玄学的解释有太多种,脱离了科学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哪种玄学的解释是对的呢?不用科学验证,我们怎么敢保证“生命配方法”才是对的呢?


A:因为“生命配方法”是特别的啊,它是基于我们的“四元素论”而产生的,世界就是由风,水,土,火四种元素构成的。你们科学不还说有“气体,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吗?这就说明我们祖先的“四元素论”是有远见的,是有伟大的,基于它的“生命配方法”也是正确的。


B:但是你知道吗?在东方也有“五行学说”,也有“盘古开天,女娃造人”的解释。


A:我们是西方人,我不管东方的那一套,反正西方人就应该信“生命配方法”,否则就是不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你就是“东奸”。


B:但我们西方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也有自己的造世,造人传说,而且文化的归文化,自然规律的归自然规律。这个应该是要区分的吧?


A:怎么区分?我们文化中就有大量的对于自然规律的解释,你能说它们都是错的吗?


B:不能,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哪些验证是对的,那就接受。而那些验证不对的,或者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就继续放博物馆。


A:总之,“肉汤生蛆的现实是大量存在的”,而且“生命配方法”流传了上千年,肯定是有它的道理,你不深入学习这个博大精深的方法,就用科学否定它,这是狂妄。你们科学才出现多少年?


B:曾经人们也相信“铅球会比木球更快地落地”,信了上千年。但这验证很容易,为什么上千年里没有人去验证测试呢?

“生命配方法”的测试也并不复杂,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测试就能验证,为什么不验呢?


A:只要科学一天不能解释一切,“生命配方法”就不接受东方的科学测试。你可以说我们不科学,那是你们东方的标准,但我们有我们的科学方法,你不懂,就不要轻易否定。



~


科普,只是要告诉我们生命是如何诞生,物种是如何灭绝,好让我们在朋友面前吹牛X的么?


科普当然有这些功能,许多人对科学知识,特别是冷知识有这方面有爱好。这也肯定也不是件坏事。


而且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甚至把它作为学科传授,像物理,化学,生物都是这样的。


但就像科学声音的老师之一的卓老板在一次对话中说的那样“过于寻求知识,而忽视了科学思维的培养,那么就好像是孔乙己在写‘回’字”。


能知道“回”字有多少种写法,自然是了不起的,许多家长也乐于炫耀孩子的这些能力。


而我们一向坚持的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把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种到人们心中,特别是下一代的孩子心中,在我们看来是比普及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事。



~


注:科声小评系列内容,由科学声音的小编临时感想组成,不能算严谨科普,大家可以就事论事分享讨论。


科声小评:科学知识很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