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和心态,养生之基础

2022-06-28 14:31 作者:辛夷说  | 我要投稿

古语有云:“衣食足则形乐而外实,思虑多则志苦而内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睡觉的时候要宽衣解带,饥饿的时候要补充食物,遇到事情时应当一笑而过,不要过度忧思,这样才可以少受病邪侵袭,促进身体的健康。


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人都难免心气浮躁,对人对事心气也不太和善。这样就容易导致身体的阴阳失调,进而生出疾病得风险就会增大。


从某种角度上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性格开朗,身体才容易阴阳平畅,周身气血才通畅;反之,则正气虚弱,身体抗病能力下降。


有句俗话说得好:“要活好,心别小。”老子也说过:“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简单地说,就是告诫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


一个懂得知足的人,往往知道能够“知止”。“知止”,凡事总能游刃有余、点到即止,继而总能无往不胜,“知足常足”是“过来人”的人生感悟,亦是一种“智慧”。


《干金方》之中有云:“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性。”


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人生之路,未必一帆风顺。生活之中常常大起大落,心情也跟着时好时坏,时间一久,经历多了,想得多了,心脏负荷就会增加,长期思虑而得不到舒缓或放松,身体就容易生病,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等症。


那么怎么做才能保持心态平和呢?


一、控怒


懂得控制自己的怒气。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糟心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愤怒或愤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应该懂得平复自己的心情,学着与自己对话,学着与自己和解,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过分烦躁,要心平气和对待每一件事情。


二、戒躁


急躁会导致愤怒、忧郁、悲伤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我们处于愤怒的情绪时,就容易犯错,做很多不理智的决定或错误的决定;当处于忧郁的情绪时,容易独自想很多事情,对生活和各种食物都提不起很高的兴趣。人在急躁的时候心理会失衡,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被削弱,病毒就容易趁机侵入人体。


三、克悲


当处于悲伤的情绪时,人容易失去斗志,失去对生活得热情和动力,要懂得克制内心的悲伤。过度悲伤情绪容易让人提前衰老,所以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消愁


浮世万千,总是会有很多的烦心事和忧愁存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忧愁烦心之事,都应当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要学会放松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


五、吃保持心气平和的食物


吃富含铁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心平气和:如牛肉、羊肉、鸡肉、海鲜等,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平稳情绪,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骨汤、豆类等,能抑制脑神经兴奋,平稳人的情绪,坚固牙齿,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全麦面包、玉米粥等,利于女性调节精神状态。



六、多吃疏理肝气的食物


疏肝食物包括: 莲藕,可通气、健脾胃,宁心安神;萝卜,可顺气健胃,清热消痰;绿茶,可宁心安神,梳理肝气;柑橘有助于开脏解毒。



平和心态,养生之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