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考研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
电影考研:"库里肖夫效应"你知道多少? 节选自初登场.戏剧影视考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直播时间:2023年6月13日20:00-21:30 直播地址:请看最后一张图,扫码获取 电影考研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是指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对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Ivan_Muzhukhin)一些旧有镜头片段进行重新剪辑,例如将一个镜头分别与一碗汤,游戏的孩子和老妇的尸体接在一起,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莫兹尤辛演技非常好,分别表现除了饥饿,愉悦及悲伤的感情。 在另一个实验中,库里肖夫拍摄了几个女子的近景镜头,如第一个人的眼睛,第二个人的鼻子,第三个人的耳朵,然后把它们简介成一个片段,观众就认为这些镜头呈现的是同一个女子,因此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单个镜头只是电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创作才是电影艺术。 1916年,库里肖夫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他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并深入研究美国影片,特别是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太奇理论,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在于蒙太奇。他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这就是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这个实验产生的特殊的蒙太奇效果,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他还指出,通过蒙太奇可以体现时间的运动,表达作者的态度,启发观众的感受。他的理论经过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改进和阐发,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