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工制造行业专题研究:CCER年内有望重启,林业碳汇大有可为

2023-07-29 08:00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碳交易市场机制逐步完善,我国 CCER 市场重启在即

1.1 碳中和是《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全球共识

《巴黎协定》明确全球气温控制统一目标。1997 年《京都议定书》首次以国际性法规形式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做出明确要求,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诞生。2015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峰会通过《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议定书》成为新一轮遏制气候变暖的全球共识。《巴黎协定》提出长期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各国尽快达到峰值并努力将气温升高幅度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之内。目前全球共有 194 个缔约方(193个国家+欧盟)加入《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对全球减排量提出要求。根据 2018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要实现《巴黎协定》下的 2℃目标,全球需要在 2030 年比 2010 年减排 25%,在 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实现 1.5℃目标,则全球需要在 2030 年比 2010 年减排 45%,在2050 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目前已有超过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气候目标,根据 ECIU(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的净零排放跟踪表,截至目前共有 26 个国家已将碳中和气候目标列入法律法规,48 个国家已列入政策文件,9个国家已声明或发布碳中和气候目标,提出目标但尚处于讨论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 61 个。






中国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积极作出“3060”承诺。中国于 2016 年 9 月宣布加入《巴黎协定》,成为第 23 个缔约方;2020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2009-2022 年我国碳排放量由 77.1 亿吨提升至 114.77 亿吨,稳居世界第一,因此转变发展模式、达成碳中和目标对我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碳交易是实现碳中和的市场化机制

1.2.1 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各国家开放提速

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包括降低碳排放、碳移除和负排放。由于碳排放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实现碳中和需要人口、经济、产业、能源、技术等多领域协作,需要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碳强度;需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增加碳捕获同时发展负排放技术。




起步于《京都议定书》,全球碳交易机制丰富。碳交易实现碳排放外部性、市场化定价,激励具备减排能力的企业进行减排并获得经济收益,而减排乏力的企业需要为额外排放付出经济代价。碳交易机制通常包含配额和抵消额的交易,京都议定书提出三种灵活的国际性碳交易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排放交易(IET)和联合履约机制(JI),标志着碳交易正式起步。全球碳交易机制逐渐丰富,发展出清洁空气法案(CAR)、黄金标准(GS)、自愿碳减排核证(VCS)、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计划(CCER)等数十种碳交易机制。




全球碳交易市场开放提速。根据国际碳行动合作组织(ICAP)发布的《2022 年全球碳市场年度报告》,全球共有 25 个运行中的碳市场(包括中国全国性碳市场和其他 8 个地方试点碳市场、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加州等),另外还有 22 个碳市场处于建设或考虑中,2005-2021 年全球碳排放系统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从 5%提升至 17%。2021年中国碳市场开放后成为世界上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仅电力行业配额总量超过 40亿吨,占整体碳排放量比例超过 40%。




1.2.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碳配额逐渐收缩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简称 EU ETS)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5-2007 年 试点阶段,配额免费:引入碳价,并建立监测、报告和核查排放量所需的基础设施,为 EU ETS 提供部分基础数据,该阶段 95%的排放额度采用免费发放形式,由于缺乏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配额总量供大于求,导致碳价较低。
2008-2012 年 覆盖范围扩大,免费配额降低:与《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相同,具体减排目标为 2012 年相较 1990 年减排 8%。该阶段覆盖行业及温室气体类型进一步扩大,同时欧盟收紧配额总量(与 2005 年相比下降 6.5%),免费配额比例降至 90%,然而 2008 年经济危机导致欧盟碳减排量减少,配额过剩导致碳价持续低迷。
2013-2020 年 总量分配,配额拍卖为主:为实现 2020 年欧盟碳排放量比 2005 年至少低 21%的减排目标,该阶段由欧盟委员会直接确定碳排放总量、自上而下分配,由免费分配逐渐转向拍卖为主的配额发放方式(拍卖比例达 57%,电力部门拍卖比例达100%),此外覆盖行业及温室气体类型进一步扩充,并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等。
2021 年至今 减排提速,碳价高涨:2023 年 4 月欧盟议会批准 ET EUS 市场改革,到2030 年欧盟碳排放量要比 2005 年减少 62%,同时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碳泄漏规则,并改革 MSR 以解决配额盈余和控制分配问题,该阶段疫后发电需求激增刺激能源价格及碳价持续上涨。




EU ETS 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主要通过收缩免费配额稳定碳价。2012-2016 年配额过剩,价格持续低于 10 欧元/吨,欧盟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维护碳价:1)不断扩大控排企业范围,有效增加配额需求;2)欧盟自上而下主导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3)紧缩供给,给企业施加更大的减排压力;4)从配额需求侧改变市场稳定机制,如 2015 年欧盟将 9 亿配额推迟至 2019-2020 年进行拍卖,2018 年欧盟通过关于碳市场稳定储备的决定并于 2019年正式启动;5)严格限制使用国际抵消信用额度,包括对项目类型和来源国进行限制,2013 年后严格限制减排量大的 CDM 进入 EU ETS,只接受最不发达国家新注册的 CDM项目,不再接受中国、印度等国家的 CDM 项目。随着控排机制逐渐成熟及免费配额持续收缩,2020 年 9 月以来 EUA 期现货价格不断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EUA 期货在 2023年 7 月 7 日的收盘价已经达到 84.65 欧元/吨。




CBAM 正式立法,与 EU ETS 互为补充机制。EU ETS 碳配额缩减带来的碳价上涨使得欧盟企业生产成本攀升,因此可能将生产转移至没有碳成本或者与欧盟相比碳成本较低的国家,从而造成碳泄漏风险(本质是产品竞争力下降和产业转移)。2023 年 4 月欧洲议会正式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 CBAM,即碳关税)作为碳泄漏的保护工具,以维持欧盟境内产业价格竞争力。CBAM 将从 2026年起正式实施,主要涵盖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和氢六大行业,实施速度将与 EU ETS 中的免费配额缩减速度相同(2026 年开始削减,2034 年全部取消),后续 CBAM 将逐渐成为欧盟平衡碳成本的主要政策工具。





1.2.3 中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立,CCER 有望重启

当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以 CEA(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体,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及各试点作为补充的交易体系。




1. CEA(碳排放配额):配额交易将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下级政府和企业。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




2011-2020 年:仅覆盖发电行业,价格波动较大。生态环境部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给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限额,企业拥有的剩余配额可以在碳配额交易平台交易。2011 年 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知》,后续陆续启动 8 个碳交易试点且仅覆盖发电行业,2013-2020 年碳配额现货累计成交 4.45 亿吨,成交额 104.31 亿元,成交价格波动及试点间价格差异较大。




2021 年以来:全国碳排放交易正式启动,预计纳入行业逐步扩充。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 家,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40%,碳排放量超过 40 亿吨,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2 年我国试点碳交易市场累计完成交易总量 5855.32 万吨,达成交易额 22.07 亿元,成交均价为 37.69元/吨。随着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运行机制成熟,未来我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2023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及相关协会密集召开钢铁、建材、石化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专项研究工作会议,我们预计近期钢铁、建材、石化三大行业有望落地,“十四五”期间有望逐步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 轻工业

轻工制造行业专题研究:CCER年内有望重启,林业碳汇大有可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