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答案— —2021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二题)

问题二、“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林宇材料划线】
材料二
段1:“李总监,您好,我是芯谷产业功能区项目投资科的小罗,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公司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W光学有限公司总务部总监李晓枫接到小罗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
段2:近期,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小罗的岗位,也从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小罗所在的项目投资科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开敞办公室集中办公。坐在她斜对面的是部门首席,他原来是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她旁边的是原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的工作人员。
段3:“改革之后,我们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现在有问题您提出来,我可以和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小罗进一步跟李晓枫说。
段4: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李晓枫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
段5:“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对标高啊、航空限高啊,我都一头雾水。”李晓枫说,“项目需要更新坐标系,我咨询功能区管委会,被告知要去自然资源局。去了之后,发现还要再去找测绘队。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最后我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办事员告诉我,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他们要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李晓枫想起往事,皱起眉头。
段6:可是现在呢,李晓枫很快跟小罗敲定了一场设计交流会。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办……40分钟时间里,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相关部门都一一作了解答。这个效率让李晓枫倍感惊讶:“感觉‘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了。”
段7:S市某领导说:“我们要想改变过去产业功能区‘协调办’‘二传手’的角色,就要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发挥产业功能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如何给产业功能区赋能?”
段8: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S市首先把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目前,S市发改局的职能定位与芯谷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阶段特征相契合,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事宜联系最紧密。改革后,S市发改局黄局长多了两个职务: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S市的机关大院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改革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黄局长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发展。
段9:与此同时,S市把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段10:黄局长介绍,“局区合一”改革后,市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我们希望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段11:目前,174项涉企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段12:“我们的改革,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我们敢于直面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现在来看,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制度的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黄局长如此总结。
【林宇材料解析】
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归纳概括题。
题目要求,依据给定材料2,概括“局区合一”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直接了当、毫不含糊,归纳概括背景、措施、成效即可,毫无难度,差别也就在表述上的差别而已。直接看材料:
段1-2:介绍改革后的运营现在、办公现状,一句让企业意外又暖心,道出了整个改革的最大收获,即让企业满意。这可以看作是成效,但是虚的,不是实的。
段3:讲述的是改革的一种方式,即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达到了减少管理层级的效果。这一段话,即讲述了改革的措施、也讲了改革的成效。
段4-5:讲述改革前后,企业办事流程的对比,功能区从二传手变成了主攻手,极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段6:通过某领导的话语,介绍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也就是过去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这就是改革背景,基本不用费心思,99.99%都要写对。
段7:整体介绍改革的措施,也就是采取“局区合一”改革,即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有朋友会说,这就是其中一条改革措施,要单列出来。但仔细来看,后面8-10里面介绍的措施,其实都是在这个整合的前提下实行的。如果没有局区合一改革这个大整合,后面也就不会有具体的措施。也就是说,这个措施不是具体的改革措施,而是总括局区合一改革这一项大措施,全文都是围绕这个来写。很多人在这里出了问题,把这个点单列成一点措施,这是不对的。
段8:上面讲到局区合一改革,接下来就开始叙述到底怎么实施局区合一改革。在这一段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把关联度高的市级部门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到功能区。这里主要就是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特别是发改局。但是这些单位,都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部门。这是其中一个具体措施。
段9:这一段落,实际上是另外一些与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有关的部门,如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生态局、文体旅游局、人社局等。这一类,其实在政府部门来说,更多是要素保障和社会民生事务的部门。这一类部门,因为职能不一定重合,所以不能合署办公。但要促进功能区发展,就应该延伸服务,如设置园区服务机构等方式,实际上就是派出办事单位。这里跟发改局的合署办公,显然不同。因此,这是第二个具体措施。
段10:这一个段落,显然是从岗位设置、内部运行来提的,即探索首席+专员的岗位设置,通过组织再造、流程再造方式,提高内部运作效率。这是第三个具体措施。
段11:介绍改革后的成效。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0.5天,项目开工审批时间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这都是实打实的成效,不是虚的。
段12:这个服务于大作文,在这个题目用不上。既不属于背景、也不属于措施、更不属于成效,不考虑。
终上分析,可能在措施这里,有人会漏写一点,只写成两个点。这是缺少了要点,要扣分的。答案如下:
【林宇版权答案】
背景: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只能当信息的“协调办”“二传手”,无法为主导产业提供支撑保障。
措施:实行局区合一改革,一是市级相关部门与功能区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二是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和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三是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管理层级,促进流程再造,形成管理运行新格局。
成效:机构设置、管理层级大幅减少,企业开办时间、项目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28字)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V:linyugong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