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初唐四杰)

王勃,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人,“初唐四杰” 之一。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惊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或优每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 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 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 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曲、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杨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 之一。杨炯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 性气豪纵,怀才不遇而轻视权贵。因此,他与上官仪为首的宫体诗派有着分明的界线,歌咏的是自我遭际与心声,抒发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注露,与之歌咏大唐气象大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他冲破了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现出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夜望西南,担心蜀路艰险,何时才能再相见的场景,感情真挚。杨炯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是一种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齐梁以来绮媚华靡之风,促成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卢照邻,字开之,“初唐四杰” 之一。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出自《唐音癸签》),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乃千古名句。《唐诗汇评》言 :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
骆宾王,字观光,“初唐四杰” 之一。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出自胡震亨 (唐音癸签》)。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已被称为绝唱,《畴昔篇》、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等也都具有时代意又,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 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 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